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英国工党与工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英国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自1906年工党建立以来,尽管工党与工会之间发生过多次政策上的冲突,但是互相支持始终是主流。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工党与工会之间却出现了分手的征兆。二者关系的这种逆转,反映了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目前,工党和工会都进入了冷静思考、调整政策、自我改造的新阶段,以期在世纪更替之际的英国政治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艾德礼政府时期工党与工会总体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工会支持工党的内外政策,在工资等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克制;工党的政策则带有鲜明的工会考虑,重视维护和提高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工党和工会30年代以来在劳工运动中密切合作、相互确立适宜的政策与态度和英国选民结构的特点。工党与工会之间的这种密切合作关系对工党具有明显的两重效应。它既帮助工党取得巨大的执政绩效,也是工党争取连续执政和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起始于二战后工党的上台执政,结束于1992年的英国大选.这一时期的二者关系多次起伏,呈现出主导权由工会转移到工党、关系起伏与工党的政坛沉浮存在相当程度的契合、基本定位由劳工运动盟友疏远为社会伙伴关系、工会由工党发展的推动力量演变为制约力量、保守党的工会政策和英国社会状况变化是关键性影响变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英国工会是英国工党的主要缔造者,没有工会就没有工党。从1900年工党成立到1945年工党在二战后首次大选中获胜,是工党与工会关系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二者关系具有总体处于和谐局面、工会居于主导地位、工会推动工党发展、世界大战起促进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政党发展史上,工党是一个在20世纪初才诞生的后起之秀,它凭借着工会的支持,打着“劳工主义”的旗号,以工人阶级的代言人的身份走进了英国政治舞台;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工党就将“社会主义”作为它与其他政党区别的标志,很快取代自由党成为英国两大政党之一;工党现在又凭借“第三条道路”理论优势,两次击败保守党,雄踞英国政治权利的中心。本试图从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的新角度,考察和分析工党的演变及其原因,得出任何政党必须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指导思想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8.
1945年英国大选是20世纪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界标。时值政治巅峰的丘吉尔在大选中被选民抛弃,工党出人意料地执政。这次大选的政治意义在于奠定了战后保守党和工党争雄政坛的格局。工党执政期间极力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工党下台后留下的遗产———“福利国家”政策,被历届政府所承继  相似文献   

9.
1964年10月大选中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政府,一度坚信英国仍旧是个世界大国,决心维持英国在东苏伊士地区庞大的防务体系和防务角色,但是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威尔逊政府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审查英国的东苏伊士防务政策。随着这一进程的开始和逐步深入,英国政府决策者逐渐认识到,英国的实力有限,继续在东苏伊士地区承担原有程度的防务角色是不现实的。工党政府上台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即初步达成了部分放弃东苏伊士防务的共识,迈出了最终全面和彻底地从这一地区实现防务撤退的第一步。本文即试图阐述工党政府这一关键性态度转变的背景、过程和它在整个撤退决策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英国开放大学发展的历史问题  英国开放大学是 2 0世纪下半叶成立的一所新型学校 ,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大量人才参与经济建设 ,因为传统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英国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著名政治家威尔逊·哈罗德 (WilsonHarold)在作为反对党的竞选活动中提出办“空中大学”(theUni versityoftheAir)的设想。[1] 他认为 ,通过电视媒介是普及高等教育最便宜最可行的途径 ,开设电视远程教育可以帮助英国走出教育的困境。 196 4年 ,工党大选获胜 ,威尔逊出任首相 ,立即着手筹办空中大学。 196 5年 ,威尔逊在组阁…  相似文献   

11.
“白澳”政策是一种露骨的种族主义政策。其含义是澳大利亚应为白种人所有,限制、排斥、禁止有色人种移民澳大利亚。在多种因素如维护白种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反对土著黑人而形成的种族主义思想、19世纪及20世纪上半叶较低的经济水平、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以英国人及其后裔为主体的人口构成等的影响下,由工会建立且自诩为工人代表的澳大利亚工党成为“白澳”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和坚决支持者、实施者,直到1972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工党推行“白澳”政策不仅与国无利,也使澳大利亚工人运动长期处于病态般的发展中,同时也模糊了工党与其它政党的政策界限,造成了执政地位的极端不稳定,进而也暴露出了工党改良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1965年11月11日,在英国自治殖民地南罗得西亚,伊恩·史密斯领导下的白人政权,在未经英国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独立"。这是二战后非殖民化进程和非洲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也是对英国去殖民化政策的挑战,先后招致英国和联合国的制裁。工党威尔逊政府在相互矛盾的压力下采取并不明确的处理对策,虽然避免了对英国经济和外交造成潜在的威胁,却将悬而未决的南罗得西亚问题遗留给了70年代津巴布韦民族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战后初期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的教育政策,学术界有关论著不是轻描淡写,就是非议颇多。教育作为工党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一无是处。工党在执政期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科技教育,为20世纪60年代英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英国政府《2006教育计划》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工党于1997年执政之际,就将原“科学与教育部”改组为“教育与就业部”,意在强化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突出教育在提高人们就业机会和就业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教育为企业和雇工的需求服务。当工党于2001年再度连任后,它又将“教育与就业部”改名为“教育与技能部”,突出本届政府的教育战略重点是使英国公民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竞争力。新建的“教育与技能部”有两项主要的工作任务:其一是帮助英国政府建立在全球化市场中不败的经济体制;其二是为英国市场提供接受过更高教育、具有更高技能的劳动力。为了提高人们掌握高…  相似文献   

15.
1945年,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采取了国有化和福利国家等重大决策,大力推行其“民主社会主义”改革。工党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思想来源有两个方面: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社会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工党确立起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同时,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出现了。英国社会主义主张国有化和公平分配,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增加投资。一种是要求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的产物,一种是资本主义要求自我调整的产物,这两种理论惊人地相通。凯恩斯主义和英国社会主义的结合,便成为战后艾德礼政府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英国具备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转变的条件;工党政府采取了国有化、福利国家制度、财政等措施;经济得以恢复并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同时出现了些问题对此后英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1年6月,英国大选之后,工党政府旋即把教育部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Dapartment forEducation and Skills,简称DfES)。这一更名,引起了英国和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为从表面看,只是教育部的名称改变,但实际上却反映了英国新  相似文献   

18.
非殖民化是1945年至1951年英国工党政府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战后初期民族主义运动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工党政府采取了顺应非殖民化潮流的政策和立场:对于英属殖民地.工党政府的基本原则是在不放弃帝国的前提下,促进殖民地的经济发畏.稳庄帝国的阵脚,同时从现实主义出发.对执意要独立的殖民地许不加以阻拦,工党的政策实际上打开了英国战后非殖民化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英国在保守党政府执政时期,出现了公立学校私有化的迹象,1997年新工党上台之后私有化成为其重要的执政议题,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为企业和商业部门进入公立学校提供便利.从保守党到新工党执政,公立学校的私有化政策从起源经历了不断的演进,通过各种方式对公立学校进行变革,尤其是学院(Academies)将私人资本引入公共教育,新工党政府的历史与传统价值观念对其私有化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保守党和工党两届政府的发展,私人资本迅速在公立学校内扩大影响和势力.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是艾德礼政府“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欧洲社会党人认为,艾德礼工党政府没有实行让·莫内等人在欧洲大陆提出的以某种计划为基础的经济政策,而是采取了国有化但没有计划的政策。[1](P.257)实际上,艾德礼政府还是提倡经济计划的,只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工党在这方面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