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以节约资源、确保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重视发挥教育主体的自主权,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发挥教育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最终形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开发新模式——政府和院校两个层面的课程研究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两年制,课程改革成为其核心内容。课程建设是各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深入到课程领域,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实践性课程体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必须通过多个具体课程目标来实现。根据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构建高职课程三维立体模型,使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技能、职业道德等各种素质都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倪淑萍 《江苏高教》2021,(8):105-109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课程与思政的建构关系认识模糊、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未能有机融合、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不匹配等现实困境."内生式发展"尊重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策略,具有着眼学生内在需求、发掘教师内在资源和整合课程内在空间的优势和特点.实现高职课程思政内生式发展路径,须重视以下五个环节: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整体推进;集合优秀教师,打造先行课程;注重专业支持,优化课程设计;聚焦以点带面,突出延伸开发;建立长效机制,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7.
8.
9.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生、于社会、于国家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目前在课程思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借此促进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学不仅要以传授知识、培训技能为目标,更要导向价值观念、思想素质培养的深处,回归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可以聚焦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建设维度、实践定位以及融入方式四个关键问题,厘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本质与边界,在改革创新中强化课程思政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是实施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的考试模式的现实基础。为培养突出高职院校以职业性、行为性为特点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基于能力发展的高职思政考试模式要与指向教育对象的能力发展,并应具备范式相符、践行导向和常性反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涌入我国,对我国青年一代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情形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将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位,成为当前广大教学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该文就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作为载体,着重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和方法,希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明确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要求社会各领域贯穿这一主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之变。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要以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作为根本保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必须明确课程思政发展的阶段特征,凸显课程思政发展的职教特色,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育德才兼备的产业人才。解决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作用发挥相对不足等制约其高质量发展问题,必须进行设计攻坚、研究攻坚、师资攻坚、体制攻坚,厚植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增强各类课程共舞效应,推进人才培养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国人礼仪养成的状况并不乐观,甚至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文明礼仪素养也令人担忧。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礼仪课程,注重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与礼仪养成,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可重构礼仪社会,树立国人的良好国际形象,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闾春飞 《教育与职业》2021,(15):107-112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念,课程思政强调各类课程、各科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其内涵、理念、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价值指向基本相通.积极推进高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多主体、多学科的教育共效应,是新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主体性疏离、过程性疏离、空间性疏离、体制性疏离四重教学限制.因此,建议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从主体育人的共识、教学过程的共创、教育空间的共融以及体制机制的共建四个维度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倡主体取向的评价.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实践性、社会性、情境性、多元性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目标途径。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以及满足职业岗位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树立明确的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新型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程的融合,是响应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方针政策、突破育人瓶颈的需要。专业课程离不开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离不开专业课程的学理支撑。基于嵌入式理论基础,构建双向嵌入模型,可从政治、文化、认知和结构层面,推动课程思政引领性和高校专业课程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基于需求与优势的双螺旋结构,分析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实现能力双向提升的方式,得出构建基于工具理性的课程价值引领体系、基于专业知识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基于综合育人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基于示范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四大双向融合路径,从而促进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程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0.
徐福林 《广西教育》2022,(12):29-33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述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原则,从价值理念、师资队伍、制度机制、考核评价等层面提出高职院校以“思政课程”推动“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