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桑植县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调整校长队伍、创新目标管理机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快速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加强薄弱学校教师支持机制、力推课堂教学改革等措施,迅速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缩小了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间的差距,为解决"择校"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桑锦龙 《人民教育》2021,(17):46-50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系统观念认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短板不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着力点.十四五时期要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治理水平、加强基本公...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各地要根据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坚持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与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  相似文献   

4.
李健 《人民教育》2023,(12):22-26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以公平与质量为主线,历经三个阶段的政策变迁,统筹部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集中体现为: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缩小区域间差距;城乡协同、相互支撑,推进教育整体发展;以教师资源配置为抓手推进校际均衡发展;推进不同群体学生的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学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包括制度的不完善、没有妥善解决老师的问题及相关单位的鼓励措施不到位等。通过对目前该制度实施后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该制度的推广需要在强化激励机制和得到经济保障的前提下,方可优化教师轮岗交流人员选举机制,并有效解决教师的顾虑,在大力推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同时,促进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云南教育》2014,(8):20-21
玉溪市红塔区自2011年探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区化建设以来,加强学区化建设,逐步实现了城乡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不断缩小了校际、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在缓解“择校热”、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它是均衡城乡教育、校际差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该政策也存在利益相关者对此政策褒贬不一、体制机制存在障碍等现实困境。为此,文章建议相关教育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更好地落实该政策。  相似文献   

9.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经历了鼓励引导为主的起步探索、规范初步建立的制度形成、强化政策落实的制度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政策设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重政策制定轻政策执行导致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实践进度不一,实施力度有强有弱;交流轮岗教师的选拔标准较为笼统,“谁去交流”的随机性较大;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较弱;重流动轻流动后的管理,降低了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最终成效。未来,需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明确各地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全员流动的轮岗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教师选拔机制;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主动交流轮岗的意愿;加强教师流动后的监管工作,切实提高教师交流轮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由基本均衡开始向优质均衡迈进后,发展重点也相应地由数量均衡转向质量均衡.在追求质量均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均衡始终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一定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发展,本质上是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因此本研究从资源配置理论出发,遵循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运用的原则,对教师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选择,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以指引教师均衡发展的努力方向.此体系主要包括教师结构、教师素养及教师培训等三个方面,其中教师结构是教师均衡发展的外显部分,包括年龄、学科、性别、学历、职称等方面,教师素养则主要体现教师均衡发展的内隐要求,包括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核心能力等,外显与内隐之间的部分内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师培训与交流即是两者转化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促进教师成长,推进区域内教师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教育,在制度安排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纯公共产品,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消费差异和家庭经济水平差异等,再加上具体执行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因办学历史、地理位置、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因素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不均衡,造成了义务教育消费中的拥挤性,非均等性和局部的  相似文献   

12.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既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我国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均衡要经历基本均衡与优质均衡两个阶段,二者在基本内涵、包含内容、评估标准和实现路径方面有着较大区别,同时二者同属教育公平范畴,并存在递进与共存的关系。厘清二者的关系对于帮助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逐步调整和实现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避免在工作中犯"教条主义"和"冒进主义"的错误,以保证我国义务教育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和教育基础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根据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及评价指标,可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七种状态,分别是非均衡阶段(包括低位均衡状态、前均衡状态)、县域基本均衡阶段(包括基本均衡状态和高位均衡状态)、县域优质均衡阶段、市域均衡阶段(包括市域基本均衡状态、市域优质均衡状态)。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要依次经过每个发展阶段;有的可能跳过某个阶段而实现更高目标。因此,在制订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省情、市情、县情,以及各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基础,分区域、分步骤、统筹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已经把教育公平置于社会公平重要基础的地位,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任务之一。推进义务教育起点公平,努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群体间配置公平,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的目标。本文侧重从校际资源配置看我省义务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义务教育已经从"资源均衡"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在实践层面上致力于教育质量的优化与提升。有的地区在联合办学、组建教育集团等方面总结了多种经验模式,通过结对、整合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有的地区通过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举措,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的地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优质师资均衡;还有的地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构建优质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目前,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确定了科学的监测指标学术界一般将教育公平的内涵划分为三个层面: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已经得到保障,均衡监测的重点应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孝军 《甘肃教育》2020,(21):18-19
<正>乡村学校发展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现代乡村学校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当前,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发展成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取决于乡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等内涵方面的均衡,乡村学校要具有鲜明的乡村特色,建立切适的乡村教育模式,促进乡村孩子全面发展,让乡村的孩子同样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优质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19.
家长教育满意度是家长对学校教育服务能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反映了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程度,它日益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方差分析以及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学校差异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在校生规模、学校家长经济地位、学校作业时间、学校等级对家长教育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建议缩小学校之间的质量差距,合理确定学校规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义务教育历经扩容增量、重点建设的教育普及,达成固本增速、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进而要转向改革创新、质量导向的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优质均衡是一种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状态和结构上的优化与升级,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表征。优质均衡的实质是追求优质的学校教育,其学校实践框架是:实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文化、德育工作、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队伍建设、学校治理和学生评价等要素的协同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操作策略包括:明确优质均衡导向,落实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创新多维协同模式,以学校变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坚实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