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梅秀 《文教资料》2021,(3):182-183,202
儿童犯错在所难免,但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处理该情况致使儿童心灵受到伤害。本文主要对儿童犯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五种:无知、基于模仿、不能用理智控制欲望及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寻找原因并对症下药、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培养儿童犯错反省的习惯、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和运用“自然后果法”教育儿童。  相似文献   

2.
《四川教育》2008,(4):47-47
社会心理学家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致于“不犯错”便是“成功”,“不犯错”成了教者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包容是阳光     
小宽 《广西教育》2007,(6C):12-12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康德的心情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中国古代也有防止贪腐的监察制度,可以想见的是,这种监察制度一般不会比现代的民主制度更有效,然而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中的贪腐现象虽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却绝没有到当代这种肆无忌惮的地步.这就需要考察中国文化中的哪部分发挥了“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的作用.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中国古来是诗歌大国.这种诗性文化的背景所形成的文化的“场效应”能使许多中国古代官员因良好的、高雅的君子文化教养即使有机会犯错,而一般都能克制自己免于陷入贪腐的泥潭.然而这个伟大的文化传统被现代中国人抛弃了.  相似文献   

5.
春天,去参观济南千佛山万 佛洞。正在看外面的文字说明,忽 然听到旁边祖孙二人的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孙:爷爷,这万佛洞的“萬”怎么踉我学的 不一样啊? 爷:这是写的繁体字,是一位著名书法家 题的。这叫“书法无错字”。 孙:“书法无错字”?我们的初中写字教材 硬笔字中有好多字不规范。有繁体,有异体, 还有错字。“璧”字下面是“玉”,书上却写作 “王”。老师也解释说“书法无错字”。  相似文献   

6.
宽容是阳光     
佚名  郭淳 《内蒙古教育》2007,(8X):50-50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标记关联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框架内探讨汉语早期儿童“了”的习得内涵,认为事态变化标记Le2和体标记Lel都与时间意义存在标记关联:当Le2和Lel表示“过去”意义时是时间意义与事态变化意义和体意义的无标记关联,并且Le2和Lel表示“过去”意义是它们的原型意义;否则为时间意义与事态变化意义和体意义的有标记关联,并且非“过去”意义是k2和Lel的非原型意义。本文对三名汉语早期儿童使用的“了”做了穷尽性统计研究,发现:1.早期儿童习得的“了”,无论是Le2还是Lel意义都比较单纯,是各自的原型意义;2.Le2和Lel都基本表达过去时意义,这意味着早期儿童已经具备了时间知识,“了”是汉语早期儿童最早使用的时间意义标记;3.早期儿童先习得Le2,后习得Lel,说明早期儿童对时间范畴的习得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其方向由外向内,即先习得外在时间结构,后习得内在时间结构。我们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情况一方面可以验证一些普遍的语法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某些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宽容无错,但学生出现错误时不批评一定有错;批评无错,但批评时粗暴和缺乏真诚一定有错。”我们只有读懂了这句话,才能说真正懂得了批评的艺术。如果说赞扬是抚慰心灵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聋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各个年级均开设有“思想品德课”,学校还设有“政教处”、“生活部”,有专职的教师来管理学生。许多聋生,尤其是低年级聋生,违纪犯错的现象经常发生。其原因错综复杂,除了有与正常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普遍原因外,还有一些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10.
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眼下个别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教师体罚学生到了犯罪的地步。其二是与以上那些教师态度迥异的教师,他们对待学生犯错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有个别初、高中女教师被学生“哄”跑、“耍”哭的事时有发生。从以上两方面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学生难管,教师难当这是不争的事实。换句话说,“要不要惩罚犯错的学生”这一问题已经到了我们必须好好讨论和正确对待的时候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教育学理论也告诉我们,犯错的学生受到应有的…  相似文献   

11.
一部电视剧,不管它“综合质量”如何,但如果字幕中错字连连,就好比人的脸上沾了泥点;如果台词中误读不断,就好比人的牙齿上生了污垢。脸上有泥,牙上有垢,就必须“洗脸漱口”,以期改善“形象”。似乎受到出版界“无错不成书”的传染,眼下的电视也是“无错不成剧”。这不,某台近期播出的《风流才子纪晓岚》(上部),剧中人物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算是文化品位较高的一部电视剧了;可泥点牙垢也“跟上了时代潮流”。笔者看得间间断断的,起初还未曾想到随时捕捉以“立此存照”;待看过  相似文献   

12.
梦想通常有三种意义:一是梦中怀想,二是理想,三是空想、妄想。在学校教育中,人们所探究的儿童梦想应取“理想”之意。  相似文献   

13.
有位教能界前辈曾告诫我:“当教师万不可认为自己行,当上了十五年教师才会有体会”。我一直记看这句话,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十几年来,我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真曾结经验教训,已形成了“以班干部为主,班主任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本文我谈一谈自己做班主任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我反对体罚或要相体罚学生,甚至到后来,学生犯错检查也不叫学生写。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学生,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去感染每个学生。我认为学生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是不正常的,”青少年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只要不是原则错误,…  相似文献   

14.
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选择能够真正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方法和观点,于是,对学生的“无错评价原则”应运而生。一、何为“无错评价原则”“无错评价原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并不是说做错了也是对的,而是一种无责怪原则。就是说,学  相似文献   

15.
兰兰 《家庭教育》2014,(12):20-20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犯错,也害怕犯错后父母的批评和责怪。父母们常说:“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但是不是真的不要紧?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呢?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金华市西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谈谈这个话题,看看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错误的吧!  相似文献   

16.
雨果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这是做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对待错误,许多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相似文献   

17.
情景一:一女生和一男生所做家庭作业(主观题)完全相同,老师找来质疑,女生主动承认是自己所为。约一周后,该女生又因犯错,说出前次抄作业竟是“代人受过”,理由是:不愿让自己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背黑锅,教师哑然。  相似文献   

18.
一、“巴贝姆巴”式赞美的定义 在南部非洲有个巴贝姆巴族,族里有个古老而特别的仪式:当族里有人犯错误的时候,族长就会让他站在村子中央,整个村里人都来赞美他。按照年龄的长幼依次真诚的赞美他,历数他的优点、他曾做过的好事,以此达到教育犯错人的目的。巴贝姆巴族这种通过“赞美”来教育犯错人的方式就称为“巴贝姆巴”式赞美。它最大特点的是人性化——对犯错人不是埋怨、斥责、惩罚,而是抚慰、宽容、接纳。  相似文献   

19.
所谓“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所看事物兴趣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保持一种新鲜感。儿童阅读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旨在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细读,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儿童文本阅读的主动性,让儿童对文本进行欣赏和品味。一、“陌生化”阅读:内涵与意义课文是儿童直接感知的文本。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对  相似文献   

20.
陈伟 《西藏教育》2009,(8):29-2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犯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害怕学生出错,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给出了标准答案;有的对学生出错原因不加分析,给出标准答案草草了事;有的厌烦学生出错,惩罚学生抄写答案N多遍……凡此种种,都没有对学生的错误引起足够重视。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因而,学生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对学生犯错的漠视和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