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辰 《海外英语》2023,(22):138-140
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始终围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而建设,促进融合创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方法,旨在铸魂育人。而跨学科融合、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线下讲解、云端管理是满足教改需要以及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亦是新文科视域下课程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首要任务。基于此,该文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常采用的“2+2”、立体化、延伸式三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分析新文科理念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文科与大学英语写作的关系,以及SPOC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开展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并围绕“五维度混合”(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三阶段实施”(感性接触、理性分析、综合运用),构建了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
崔丹 《现代英语》2023,(19):5-8
新文科背景的特色使得英语学习不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狭隘培养,而是成为一种连接各领域的复杂思维工具。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时代的背景下显得片面,无法满足学生多元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崭露头角,以整合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灵活、个性化且跨学科的学习体验。文章旨在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涵盖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项目以及教师培训与支持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具有精巧、灵活、高效、功能强大等显著优势,是高校本科教学普遍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为了符合新文科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拟探讨适用于新文科背景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梳理新文科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目标,构建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大类本科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文科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科的背景及对学生的要求,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分析教学结果,验证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新文科教学改革背景下,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融合发展特征显著。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是当前新文科教学改革中体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课程,具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跨专业的特点。本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行“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以项目驱动创新,多元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双循环”混合式教改思路。经过多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资源和教学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罗嘉欣  田宇 《科教导刊》2023,(24):119-121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将新兴科技融入传统文科的创新型教育形式,正在改变着实体课堂的传统教学,且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需顺应新文科教学改革趋势,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文章阐释了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探讨了当前该课程教学现状,并从课前、课中、课后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四方面对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涵盖了两方面的内涵,分别是从分化转向融合、加强传统文科性专业的教育改革.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要积极做出转变,不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当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欠缺合理性、课程评价体系不科学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固定等问题,为此,基于新文科建设,要构建大学英语课程复合式...  相似文献   

9.
尹庆丰 《物理之友》2022,(10):1-4+13
以“光的折射”教学为例,结合新课标、新高考的要求以及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厘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文科建设的内涵,然后说明了智慧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接着梳理了智慧教学评价指标,并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新文科背景下智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研究背景,首先阐述了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包括关注学情,设定符合学生英语学习需要的线上学习任务;建设多元化的英语学习资源,满足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基于网络平台的工具支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施背景,然后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施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下的新文科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本文分析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案例大赛、科技创新创业类大赛和实地实习见习四个模块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提出“混合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美芸 《教育评论》2022,(9):134-138
“新文科”的提出是对文科教学模式改革、文科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的重新思考,明显表现出了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反省与革新。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必须超越“工具性”的目标定位,承担价值塑造和引领的功能,更直接地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前大学写作课程对标新文科建设的标准,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文章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项目式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研究,并在课程思政建设及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探讨“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各个阶段对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开拓国际视野,认识社会责任与担当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人才培养要求,文章在分析油层物理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油层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融入油层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分析了混合式教学资源及平台建设所需的功能模块,讨论了混合式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探索了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油层物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石油领域工程人才培养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戴贝雯 《英语广场》2024,(8):105-108
现阶段“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热点,并渗透至应用型高校各学科建设当中。本文以我国应用型高校中大学英语课程为基础,就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大学英语中的价值特征展开论述分析,依托大学英语课程探究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对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对,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当今意义的新文科以新技术革命为背景,在学科内容方面注重跨学科融合、知识理论创新,在目标任务方面突出全人培养,引领和服务于社会需求.新技术革命与新文科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技术革命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内容;二是新技术的发展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技术手段;三是新技术变革需要新文科提供价值判断和对人文思路的启发.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新文科建设应服务于全人培养、学科内涵建设及国家战略、现代生产力发展需求.我国新文科建设在学科内容方面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文科教学方面要积极融合新技术,推动文科教学现代化;在学术研究方面要积极回应社会实践,加强文科学术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9.
袁园 《英语广场》2020,(35):72-74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并从教学观念和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三个方面提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策略,旨在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趋势。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普遍课内学时不够、课外缺乏真实语言学习环境等问题,在学科融合与信息技术辅助文科发展背景下,本教学实践采用混合式教学,结合线上和线下优势;同时,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融合案例和(医学)叙事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实践结果显示,混合式BOPPPS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特质,有效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融合了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团队学习;案例教学和叙事教学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机会,可使教师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