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学者提出,育儿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教机构中能迅速推广。“食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应让儿童“懂得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样来的和怎样做的”。基于此,日本学者认为,从儿童能说话和与人进行简单交流的时候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  相似文献   

2.
日本学者正木健雄等在《现代儿童病》中,提出科学育儿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他们认为,“食育”具有促进儿童心身健康发育的超常作用。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3.
陈叙 《早期教育》2003,(10):23-23
日本学者提出,在育儿学中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接受。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要“加强食育教育,引导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预防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可见,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儿童的健康水平发展,并且将食育作为推进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有义务通过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5.
<正>“食育”是日本医师石塚左玄(1851~1909年)于189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将“食育”理念引入中国,并扩大了“食育”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饮食知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具有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饮食文化理解力,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人。从幼教实践看,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食育,最早见于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于1896年写的《食物养生法》一书,除了饮食习惯、饮食卫生,还包括通过饮食活动开展的相关教育。食育贯穿一生,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一环。成都市盐道街小学528校区积极开展“中国美食”相关学科项目化学习,通过融合教材内容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探索饮食背后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食育”即饮食教育,饮食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广西实验幼儿园积极开展“食育”活动,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情况和家长对“食育”的困惑和需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期深入开展“食育”,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构建幼儿园膳食科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育重心由重分数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转移。在如今幼儿园、小学都设立食堂的大背景下,"生活即教育"与"做人,做健康人,做幸福的健康人"的教育思想理念渗透在各个领域。本文将陕西关中儿童食育礼仪、文化传承与小学实践类课程及社团活动结合,着力于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食育活动,了解关中食文化与相关礼仪,在文化熏陶与传承中培育健康的饮食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礼仪,进而学会选择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本文旨在以儿童食育为抓手将传统食育礼仪文化融入于儿童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祖桂枝 《福建教育》2023,(16):54-56
<正>幼儿园的食育,即与饮食活动相关的教育,以食育之、寓教于食,主要包括饮食教育和饮食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包含生理满足、习惯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传统的饮食文化等内容。食育不仅能改善幼儿的健康状况,还能培养其良好人格和生存能力。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与落实,越来越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并尝试开展食育,  相似文献   

10.
郑彩玲 《学周刊C版》2019,(3):181-182
在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食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学龄前儿童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健康饮食观念的树立和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视,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在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对此,可从加强家庭食育、完善幼儿园食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借鉴先进食育经验等方面入手,开展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的全方位教育管理理念,是涵盖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教育.依托高校食堂开展好食育工作,对改善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育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食育侧重的饮食营养、饮食安全、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对高校食堂开展食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并就开展食育工作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08,(3):48-48
在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中心主任王锡昌教授提出,应当尽快让“食育”走入中小学课堂,成为与德、智、体、美、劳并列的一类教育。 所谓的“食育”,也就是饮食行为教育,是通过食物、饮食及相关教育,让孩子懂得各种食品有什么营养,有哪些危害,从而能够自觉地科学饮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3.
<正>食育,即饮食教育,是指人们通过与饮食相关的活动与教育,学习食物、食品相关知识,习得正确的饮食行为,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节气饮食养生文化是我国传统食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心态与身体和谐的道理,也生成了  相似文献   

14.
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知识与习惯,影响其一生的身心健康。日本在20世纪初期提出食育,并在学校大力开展饮食教育,可为我国的饮食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知识与习惯的教育影响着未来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日本在20世纪初期就提出食育这个概念.并举全国之力开展饮食教育。这为我国正在酝酿与实验的饮食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食育指与饮食行为有关的教育,包括饮食文化、饮食营养知识及制作方法等内容。幼儿处于成长早期阶段,开展食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关键经验的积累。在传统节日中往往有享用美食的习惯,节日美食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积极的生活观念和情感。教师在开展教育实践时,要注重将食育与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依托传统节日元素,传播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食育”虽在国家课程层面没有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入小学教育,但在2022年版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劳动等课程标准中处处都有“食育”的身影。本文提出以融合为基础,结合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和学校教育特色,充分挖掘“食育”课程资源,通过开展项目式“食育”主题活动,从“学餐桌礼仪”“探饮食文化”“践劳动之行”“育美好品质”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饮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良好的饮食观。  相似文献   

18.
食育,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国民学习与掌握饮食有关的知识,培养正确的饮食选择能力以及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一种教育。开展食育活动,要求将健康饮食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态度和饮食习惯。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探讨食育活动中所蕴含的对于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的独特价值,对我国进一步推行食育计划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食育是饮食行为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营养学的教育。食育的开展是一项利国利民,值得大力推广的事情。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且越早开始越好。目前我国食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幼儿食育的推进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幼儿园、家庭、政府、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0.
冯晓洁 《动漫界》2022,(20):78-79
食育,即以食物为载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启蒙基地,是教会幼儿识别各种食物,养成良好、健康饮食习惯的第一站,因此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非常重要.我园一直努力通过食育课程对幼儿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促进幼儿的人格养成、兴趣及情感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