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基于认知隐喻视角,选取25本获过权威奖项的儿童情绪绘本为语料,借助多媒体数据分析软件Nvivo12对所甄别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儿童情绪绘本中情绪隐喻的多模态表征类型,并结合实例剖析其背后的认知意义,以期为儿童读者识解抽象的情绪概念提供合适的切入点,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气情绪是学龄期智障儿童经常面对的负性情绪。以一名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生的情绪表现及阅读理解力的基础上,挑选适宜的情绪绘本,通过四个教学步骤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情绪绘本教学。结果显示:运用情绪绘本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气情绪认知和控制能力,“视觉提示”和“提问讨论”是智障学生绘本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葛琳 《早期教育》2015,(1):16-20
情绪主题绘本是深受孩子喜欢的一种绘本形式,大班幼儿正处于情绪分化和交往的关键期,有目的地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该课题通过行动研究法,研究出合理利用情绪主题绘本可有效地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该文将情绪主题绘本对于大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作用概括为能帮助幼儿觉察自我情绪,引导幼儿识别他人基本情绪,...  相似文献   

4.
幼儿情绪绘本用其美的形式、美的语言和美的情感,为幼儿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幼儿在这个纯净的、至善至美的世界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安宁。多年来,我们寻找适合幼儿的情绪绘本展开教学,发现情绪绘本阅读是幼儿学习应对负面情绪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幼儿情绪成长的互动媒介。1.选择合适的情绪绘本有关阅读疗法的理论研究证实了通过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籍,可以促进幼儿在情绪自我方面的发展。儿童情绪教育的相关研究也肯定了绘本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帮  相似文献   

5.
绘本以其独特的性质与特点日益成为幼儿获得新知的载体.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探索利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发现采用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绘画、表演、阅读分享与情绪日记等不同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感悟体验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情绪主题绘本的情绪教育价值,促进幼儿情绪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绘本对幼儿适应与调节悲伤情绪的重要性,阐述了绘本对幼儿悲伤情绪调节的心理机制,从亲朋离世、离别孤独、遗失心爱之物及挫折情境四个具体层面提供了相应的悲伤情绪绘本调节案例,并给出相应的推荐绘本,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选择和运用相应主题绘本调节幼儿悲伤情绪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情绪对孤独症者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孤独症者情绪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情绪理解、面孔加工、情绪能力干预和影响情绪能力的因素四个方面。其中情绪理解包括心理理论、共情能力和情绪解读能力;面孔加工包括面孔觉察、面孔识别;情绪能力干预主要包括运用绘本、教育戏剧、虚拟现实技术、镜像视觉反馈和绘画进行干预;影响情绪能力的因素包括述情障碍、面孔抽象度。该研究结果对孤独症儿童情绪教育、干预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儿童哲学启蒙教育是自由教育过程,就是要把美的意识贯穿于这个过程本身,绘本则为这种教育过程提供一种有效媒介。论文以实践教育哲学为视角,结合儿童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特征,从儿童哲学情境的含义及特点出发,探索了儿童哲学情境创立的条件,并分析了绘本在儿童哲学情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绘本哲学启蒙教育包含绘本讲读、绘本绘画、绘本戏剧表演三个方面内容,而三个部分都和哲学情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作为小学低年级情绪管理教育活动开展的资源与媒介,绘本正逐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通过课堂观察,借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例,研究教师如何运用绘本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情绪,并将自己的情绪状态恰当地表达出来,或在个人经验与绘本的交互作用下,使不恰当的情绪认知、情绪行为得到妥善的处理。最后提出教师在绘本教学中应挖掘绘本细节、以读为本、处理好绘本中的深与浅以及课后延伸巩固这些策略实施情绪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中、高学段均会涉及以情绪觉察为主题的心理课,当前,小学高年级的大部分情绪觉察心理课设计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情绪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问题:情绪觉察任务类型简单化、情绪识别技能训练表面化、情绪描述技能培养粗糙化。然后从情绪社会化视角下,适当关注对复合情绪的觉察;以心理理论和认知评价为路径,适当加强对情绪的内在觉察;夯实情绪体验整理技能,适当侧重相似情绪和混合情绪;以情绪细腻度为方向,培养情绪描述技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高年级情绪觉察主题心理课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来看,幼儿绘本学习的过程是具身的,具有具身性、隐喻映射性及情境性等特点。绘本在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等方面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价值,具身认知理论与视觉叙事分析框架能够有效对幼儿绘本学习进行分析。幼儿在绘本学习中与其自身身体的深度融合是幼儿绘本学习的关键所在,可提高幼儿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绘本的阅读与学习。  相似文献   

12.
早期社会情绪的健康发展为儿童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儿童发展早期,及时辨别儿童的情绪和社交问题并进行合理干预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0—6岁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几类儿童社会情绪问题干预方法:基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干预、基于建立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干预、以绘本为载体的社会情绪课程,从而对在社会情绪方面需要更多支持的儿童提供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情绪概念重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结果表明,轻重量启动下,个体对积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消极情绪词;重重量启动下,被试对消极情绪词的反应时显著快于积极情绪词,体现了情绪概念重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该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概念隐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识辨刺激图情绪寓意的敏感性发展,以及儿童自由画中情绪标记物的变化特点和情绪表征的发展。90名4-10岁儿童参加实验。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儿童对图画情绪寓意的敏感性相应提高。情绪标记物的变化从具体明显的标记逐渐发展到主题内容标记、再进一步发展到抽象的寓意标记。教育促进儿童对图画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绘本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大班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不仅能有效增强其在绘本教学中的情绪情感调适能力,还能促进大班幼儿良好情绪情感培养,从而更好地提高绘本学习兴趣。作者基于这一背景,就如何在绘本教学实践中培养大班幼儿情绪情感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的思维模式,非言语隐喻与言语隐喻共同架构隐喻式思维活动。本研究探讨了非言语隐喻的生成和特点,以情绪隐喻为实例探讨非言语隐喻的身体基础和解码模式,分析非言语隐喻的建构意义。目的是拓宽隐喻的研究范畴,从人的个体化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模式隐喻和情绪隐喻,为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明确儿童情绪障碍概念的基础上,从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儿童自身因素等三方面分析了儿童情绪障碍的成因,介绍了对儿童情绪障碍行之有效的三种干预途径,即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环境与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8.
绘本作文课程的建设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绘本的选择,强调文学性、情感性和想象力;二是课程的框架,包括绘本作文与儿童观察力发展、儿童思维力发展及儿童创造力发展;第三,绘本作文教学的实施,主要有图文交融、化静为动、聚焦细节等。  相似文献   

19.
读图时代,儿童科学绘本降低了科学启蒙的门槛,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性的求知欲。目前,我国大量引进国外儿童科学绘本,本土原创儿童科学绘本的种类较少。国外的科学绘本反映外国文化本位,大量引进国外作品妨碍本土原创儿童科学绘本的发展。本土原创儿童科学绘本要密切联系中国儿童的日常生活,及时反映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从本土的视角看世界,弘扬中国的价值观;利用新媒体,注重互动性与趣味性;细分市场,针对不同年龄的受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信阳市四所普通幼儿园学前班和三所普通小学二年级选取部分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作为被试,运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和<儿童情绪调节量表>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皮尔森积差相关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