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守法有积极守法与消极守法之分,而法治的实现有赖于一种民众发自内心的主动的守法、护法精神,即对法的虔诚的信仰。这正是法治化的“软件”支持。从公众的普遍守法上升为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的过程是法治化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法治建设所缺乏的恰恰是这一动力支撑。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论述了培育法律信仰的必要性,并对我国现存的法律信仰缺乏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法治化的实现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所谓法律信仰,一是指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神圣情感;二是指法律信仰必须转化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要形成法律信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社会大众权利意识的强化;政府守法榜样的遵守;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是强化信仰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完善的教学设计从知、情、意、行统一入手促进知识向信仰转化,在教学准备、教学参与、教学反馈环节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概念解读和案例选择中进行多元观点辨析,以深化拓展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对法律是否信仰,是高校"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以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作为"基础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内容上应以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作为"基础课"教学的中心;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使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高校也步入“依法治教”的进程。法治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就是人的法律精神现代化。树立人们的法律信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人都信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而从大学生做起,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两方面努力,才能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6.
董蕙敏 《文教资料》2014,(16):129-130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的定型阶段,只有对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意识和信仰。因此,高校法治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法律信仰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徒法不足以自行,刑法的美学属性与刑事诉讼法的美学属性只有在具体的刑事诉讼实践中才能展现。审美经验是一切人类文化赖以生长的根基。刑事诉讼作为经典的法制教育课堂,以其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以及由于其相对于其他诉讼形式对于社会生活所具有的最广泛的关涉程度、对于其他法律所独有的保障作用,所以我们首选刑事诉讼作为增益法律信仰的审美课堂,主张充分发挥刑事诉讼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刑事诉讼的具体活动实施审美教育,籍此增进人们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法律是什么”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第一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是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法治观念”中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及“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树立用法律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等目标编写的。教材以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的逻辑编排,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法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中,“法律基础”部分应当以法的信仰教育为终极目的;只有加强法的信仰教育,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法制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内在需要,真正实现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的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10.
赵红玉 《西藏教育》2011,(10):19-20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发展的态势,做好学生爱国守法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教师应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主动承担起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在教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对学生加强爱国守法教育。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根据学科的特点开展好这项工作呢?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肩负国家未来的希望的一代,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是近年来却屡屡发生犯罪事件,令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法律教育,本文认为大学生法律教育应当做到"三个结合"法律教育与信仰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还提高其接受法律、理解法律和持守法律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梁耀胜 《政治课教学》2002,(6):44-45,4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这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法律信仰教育是法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法律信仰的内涵以及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认为对军校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军队的需要。通过培养军校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信仰,使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具有法律素质的现代军人。  相似文献   

14.
王婷 《中国成人教育》2012,(16):142-143
加强成教学生的信仰教育,以道德信仰为坐标、法律信仰为保障,是提高成教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把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作为成教学生信仰教育的切入点,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促进成教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未来主力军,他们的信仰是否坚定、正确,至关重要。“纲要”教学中涉及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时,应注重史料拓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层层分析;最后得出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情感与信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许多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不高,主观守法意识不强,这里有历史的原因,民族的原因,文化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因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削弱了法律的理性,降低了法律的威信,应当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承担着以理论与方法为青年导航的重任,是高校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陪养人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趋势,但思政课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内容过多,思维抽象,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吸引力和创新性;教学设计简单陈旧,没有鲜活的形象、欠缺感染力和情感温度;新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较少,使得思政课堂教育引领价值效果不明显。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信仰教育为载体的思政动车教学设计,以教学设计优化思政课改革的教学设计路径,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构建我国公民的法律信仰,应当重视我国民众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人特别是领导人的作用,并且加快完善立法程序,提高法的内在品质,还要继续推进普法进程,提高司法效率和加强司法公正。只有法律被信仰,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两课”教育的核心,是其灵魂和根本之所在。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诊所教育”与实践性法律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实践教学存在不足。通过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方法到法律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给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职业技能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带来创新;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引进"法律诊所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为高等院校开展法学实践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