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地位不断凸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协同育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不清晰、家校合作和家师关系有待改善、社会成为协同育人工作的短板、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机制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学校作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教育的最专业、最重要机构,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协同育人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拓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统整社会资源参与协同育人的能力,读懂学生以便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等,充分发挥其在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真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合作的有效机制,建立以政府统筹、部门履职、主体实施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承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责任是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精神文明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出新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11场面向协同育人不同领域人员的座谈会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现,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面临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要求,这需要学校积极承担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学习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方针与政策;家庭教育指导以生活教育为本;整合利用社会育人资源。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奠基性、深刻性和长远性作用.但是,我国越来越多家庭出现的教育问题反映出了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家庭、学校、社区三者融合的教育模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只有做到各司其职、相...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校的家庭教育在教育观念上、方法上相对薄弱。如何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平台,寻找家校合育的契合点和教育场,寻求最大化的育人实效,是大家一直以来实践探索的课题。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协同育人办法。主要有统一观念——寻找教育的方向,读书润心——提升教育的本领,榜样引领——催生教育的方法,利用资源——开展主题教育,这些方法的运用,让家校合作共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大家要努力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协同育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协且同、融且合、合且优”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即完善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构建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郭超 《教育探索》2023,(2):54-58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大范围共识难以达成的条件下,可在有限场域内选择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的实践取向。针对实践中协同育人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应在构建共识的基础上,以明确性、透明度、包容性和形式化为原则设计协同育人制度。在网络化权力分配下构筑多中心领导结构以推动制度落实,建构以无障碍沟通、跨边界协作和主体间信任深化为核心的协同育人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为加快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动员、协调、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引进协同机制,通过加强主体作用力、建立客体反馈渠道、促进客体向主体转化、建立支持平台增进系统内沟通和共同培育良好发展环境等有效策略,实现建设因素的有机联系与积极配合,促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1.
学习型家庭指的是适应新时代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以血缘为纽带而构成的学习型组织。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党和政府的政策制度、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及多元文化资源为建设学习型家庭提供了可能。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观念冲突和复杂的外在环境等,给学习型家庭建设带来了挑战。为此,要建立学习型家庭成员认同机制、载体整合机制、方法创新机制和环境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2.
康丽颖 《人民教育》2023,(24):29-32
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推动教育生态建设、教育制度重构、教育功能完善和教育主体育人能力提升,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基于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提供普惠高质量指导服务、完善全链条育人机制、研制工作标准和行动指南、搭建数字化平台、探索国家行动计划和国家级示范区七方面,建立有效的工作路径,是推动校家社育人机制建设,解决青少年成长现实困扰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95):10-12
在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主体,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虽然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承担着开展教育的重要职责,但不是所有教育的主要途径,与学校教育相关联的学生的家庭以及学生所在的社会,扮演的角色同样重要。因此,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构建三方一体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学校教育要拓宽教育途径,逐渐将家庭、社会有机地协调起来,注重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统一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培养合格的社会接班人的任务,不是始于学校,终于学校,而是始于家庭,终于社会。育人,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为人父母者,为师者,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这方面的义务和责任。为此,我们应将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5.
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旨在探讨如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也将“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列入日程,并明确其目标任务。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越来越成为政府施政决策和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组织,是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载体。21世纪的家庭教育不再单纯是学校基础教育的简单延伸,而是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呼应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影响人终身的教育。“学习型家庭”主要是培养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最终达到家庭的自我进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教育批评家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其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如下几点启示:发掘人的自学本能、保障人的学习权、反思学校的作用、全面改革学校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建制。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城市是一个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联的概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教育载体担负着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培养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有继续教育需求的成人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的重任。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14-2016年天津市成人学校教育学生数大幅下降,成人学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减。因此,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载体有必要在跨部门组织机构统一指导下协同发展,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建立学分银行联盟,实现学分互认;加强成人学校教育体系建设,满足不断发展的继续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从“培育”到“陪育”,“家庭生活陪育师”课程让家庭生活陪伴有方向、有保障、有乐趣。这样的课程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方式,也是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