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佳瑜 《湖南教育》2014,(11):64-64
常常这样:当我们强调别人遵从一些规矩时,而我们却理所当然地忘记自己也应该遵从。就像老师强调孩子要倾听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您,是否又真正倾听了孩子的声音呢?如果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倾听是孩子的事,那教育里许多荒唐的事将由此发生。小学的前三年,我一直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会背很多古诗词,会朗诵,更值得一提的是:那时我的作文常在校刊上发表,成为同学们模仿的范文。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我们换了一个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
QQ是个孩子     
这篇文章没有讲述很具体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作者告诉了我们怎样全面地看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常常觉得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儿女,做老师的常常认为自己教过很多学生,所以很容易看出孩子的优缺点。其实,我们也常常会片面。本文作者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亚玲 《教师》2012,(26):108-108
很多年没教低年级了,2011年学校安排我从六年级调到一年级。在很多方面,我一点也不习惯。高年级的孩子自己会写作业,可刚入学的孩子要你手把手地教写作业;高年级的孩子自己会做值日,一年级的孩子值日大多是要你老师做;高年级的孩子能听懂老师的语言,能自己读题目,而刚入学的孩子,往往需要老师解释很多遍。老师的声音都说嘶哑了,  相似文献   

4.
正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成千上万的优秀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但是也有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好心被当作驴肝肺,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自己的"爱",很受打击。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想说的是,学生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原因恐怕主要还是在于老师,在于老师的爱是否真诚,是否理智,是否智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老师的"爱"的确让学生不能承受。需要申明的是,以下事例绝对是千千万万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中极  相似文献   

5.
罗惠敏 《今日教育》2006,(12):29-29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有幼儿园的老师才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自己的孩子是否学到了知识,是否健康的成长都取决于老师。不可否认,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老师的教育是主导因素,但家庭同样是一个重要的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生人园后,家长会有很多的担心,因此会主动向老师提供孩子的一些情况,希望老师接受并认可幼儿某些行为.让孩子能像在家里一样拥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但作为教师,要考虑孩子的这些行为本身是否真的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这些行为是需要保护还是纠正。  相似文献   

7.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教育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们一生的命运。只有老师放开自己的手,相信孩子,把“权利”真正还给孩子,才能培养出一个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拜读《山东教育》第16期“新论语”《切勿培养“学奸”》一文,深有同感。与老师们聊起这一话题,观点也比较一致:孩子越来越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变着法地讨好你,想让老师表扬他。“学奸”也大概由此。老师们的所言难免以偏概全,想得到老师的夸奖也未必是在讨好老师,具体情况应该作具体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看大人的眼色行事,处处显得十分乖巧,家长和老师不但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是否存在问题,反而认为这样很好,是孩子懂事,讨人喜欢,这就实在不敢恭维了。孩子就其天性来说,本该是当哭则哭,当笑则笑,是…  相似文献   

9.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很多人对我们做教师的,多少有些羡慕,认为我们身为教师,在子女教育方面一定比较内行。这种想法其实也很正常:我们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经验不说,只谈教训,十多年下来,也积累了好多,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确实应该更得心应手。但冷静地看,我们也会发现,中小学老师的子女在成长历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还远远比不上其他家庭的孩子。教师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些误区等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13,(24):27-27
有一个现象引人关注:很多老师在学校能把别人的孩子教好,但自家的孩子却往往教不好,甚至一些教育专家、知名教师也在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出现问题。这让许多人难以理解: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懂、更会教育才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老师究竞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不妨听听来自各方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也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都渴望了解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没有人会不关心教育对象的心理,不关心自己殚精竭虑的努力是否被接受、是否有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两面人”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在别人眼里,做老师的应该最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了,摆事实、讲道理什么的,肯定会让孩子心服口服、五体投地。然而,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周围同行们的议论感慨,我发现,多数老师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是个教育的成功者,而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往往是个教育的失败者。在学生面前,教师会时时注意并保持自己“为人师表”的形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人看来,特殊教育就是看着孩子,不让孩子出事的保姆工作。确实,有些特殊孩子真的需要老师像保姆一样去照顾他们。但如果了解了特殊教育,人们就会知道,除了照顾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老师们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用耐心和爱心教育和培养他们——刘俊丽的工作就是照顾和培养这些特殊的孩子们。行动践行诺言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位转学到我校的学生的家长写给我的信:学校老师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给学生创造了很多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并用开朗、乐观、积极的心境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与赞赏下,我的孩子感到越来越自信,更让我欣慰的是,她会自觉而快乐地去学习更多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一提起妈妈的职业,很多人都会以异常羡慕的眼光望着我。可是,谁又知道,作为老师的孩子反而有更多烦恼,说起来,其实当老师的孩子也挺难的。  相似文献   

16.
"听话教育"在我国已成为一种传统的理想化教育,教育的最佳目标似乎就是培养听话的下一代.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的就是"听话教育":天上的云一定是白色的,朵朵的必然要像棉花糖,如果你硬说像黄瓜,那就是一个"×",还狡辩?"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作文的格式必然是三段,否则分数就会少;学生的任务只能是学习再学习,否则就是三心二意……中国的家庭教育追求的也是培养听话的子女,父母之间交流得最多的是"你的孩子听话吗?",父母们羡慕别人的孩子也是因为"你家孩子真听话!",父母找老师了解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听话吗?",孩子出门时,必然叮嘱"上学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17.
山东胶南读者文利来电问: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体验了太多的爱。我觉得,为了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还应该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能什么事情只考虑自己。可是,该怎样培养热心肠的孩子呢?主持:俗话说,“助人者人助之。”孩子拥有一副热心肠,不但在班集体中能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欢迎,将来走上社会,也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认可,营造出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该怎样从小培养热心肠的孩子呢?我们看看杭州钱塘外语学校的部分家长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8.
孩子乱花钱,他们自己的因素应该是最直接的原因。面对着高消费,看到其他孩子买这买那,心生羡慕。于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找回尊严,孩子们"玩则高档,吃则时尚,穿则名牌,交则潇洒"。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于是就变着法地索取钱财。长期发展,如果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势必会偷、会抢,即便被发现,严厉地责罚往往也不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孩子乱花钱,父母的纵容是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的很多父母缺少理财观念,只要孩子要,无论他的要求是否合理,都往往不讲条件地满足。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19.
《育苗人》一文的错误是很多的,这里,我只想谈一点。作者用不少笔墨讲斯霞同志教育李康康的过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培养康康的细心和耐性方面,斯霞同志教育的效果也很好。例如,有时,斯霞老师说:“我的眼镜忘记拿,请康康帮我拿来。”有时在改作业时,斯霞老师说:“我的口渴得很,请康康帮我倒杯茶。”……教师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性,这是对的;但文章中介绍的做法,却有它消极的一面。孩子一会儿替老师拿眼镜,一会儿又替老师倒茶,忙这忙那,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孩子很可能会感到,老师处处要人服侍,甚至口渴了,都不能自己动手倒茶,还要别人给她倒。我们知道,儿童的可塑性是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的教育方式.曾令很多经历过传统中国教育的中国家长羡慕不已。但美国人对孩子的某些鼓励,也会令中国人感到匪夷所思。当中国人在探讨动画片《海绵宝宝》是否真的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令其养成幻想联翩、注意力不集中等坏习惯时,美国人其实正在鼓励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