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四史”教育促使学生学史明志、知史明道、品史明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十分必要。当前,“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阐述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应立足时代需求、学生特点、学院特色等维度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2.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价值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相通,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所需,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利用网络延展“四史”学习教育阵地,打造“四史”学习广场;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开设“四史”选修课;“四史”教育有机融入现有思政主干课,实现“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精准供给;组织“四史”专题教育学生活动展示,提升融合效应;开展体验式教学,建设“四史”与思政课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五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四史”教育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点,把握“四史”教育的部分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主流与本质统一的原则,分析其对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思维辨析能力提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必要性,探索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的路径,以更好地提升“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四史”是党和国家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资源,“四史”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有助于增强课程理论深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应在对“四史”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体系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明确融入的整体思路与具体内容,在方法路径上以“问题链”搭建学生个体与“四史”的深度联结、以立体式人物群像彰显高尚的精神品质、精彩的故事叙事与深刻的理论叙事相衔接,最终在国内外纵向、横向对比中深刻思想感悟。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融入的内容缺乏系统设计,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不够优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策略,积极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融入意识和能力,从规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四史”教育融入模式,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骆莎 《成才之路》2024,(1):33-36
把“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深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明确“四史”教育融入的目标;构建“四史”教育浸润机制,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筑育人新场域,共建多维立体思政实践育人环境;打造“联动”师资队伍,构建高职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四史”教育搭建网络平台;打造“特色”品牌实践课,倡导体验式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相融合,主要解决“为何融入”“谁来融入”“怎样融入”三大问题。在“为何融入”上,“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共同目标指向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谁来融入”上,强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主导力量;在“怎样融入”上,提出从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8.
郑春华  丁元  房勋 《广西教育》2022,(3):64-66+70
本文基于“四史”的内容及教育价值,论述“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开展“四史”主题的教师培训、开展“四史”与思政融合的教学研究、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开展“四史”融入思政的实践活动等“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深度融合,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效,是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现实需要。通过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融入理论教学、开拓第二课堂阵地融入实践教学、挖掘新媒体技术资源融入线上教学,将有效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效果,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  相似文献   

10.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对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职校学生历史自信、筑牢理想信念、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意义重大。“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本质相同、目标一致、内容契合。在实践层面,打造过硬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整合“四史”教学内容,是“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政课存在着内容契合、目标一致的相似之处.对高职思政课而言,"四史"教育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理论深度、激活课堂活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堂仍存在着系统化教学资源缺乏、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把握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切实推动"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应打造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教材、发挥思政课教师主观能动性、用好红色资源、打造"四史"虚拟仿真平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陈越 《广西教育》2023,(24):43-46+81
本文论述毛泽东诗词融入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提出教师应加强对毛泽东诗词的学习研究、精选适切的融入内容、合理设计融入形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路径,以实现毛泽东诗词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融合,并针对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3.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入脑入心入行和实效长效高效,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必要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历程为参照,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学懂弄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可能性;对应性路径探索和“三元二体一选”路径框架搭建,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的时代要求,也是未来“概论”课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走访调研等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三方面剖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深层动因。文章指出“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定“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整体规划,明确“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概论”课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助力“四史”教育,提升“概论”课教师“四史”教育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四史”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与智慧、深厚的理论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力量。分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思政课”视域出发,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具有显著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对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要求,把中医药文化的榜样人物、实践案例、经典故事、传统美德等融入课程教学创新,并从整体性维度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思政大课。  相似文献   

19.
“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融相通,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把握整体性和倾向性并重原则、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从面—线—点做好“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搭建“四史”融入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四史”教育本土教学资源实践基地,能更好地发挥四史”教育中思政课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高校“四史”教育实践,阐述结合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内容体系的措施,探索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三结合”的方式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以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改革,不断提高教学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