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早期的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部落国家向统一国家过渡的历程。代表王权的王国文明与代表地域的方国文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中华文明最终走向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天下为一家”的国家观念的价值核心就是“尊王”。“尊王攘夷”对封建国家观念以及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民族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族国家是一种以民族为载体,以人文传统为纽带而形成的、享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它包括明确的疆界、共同的文化传统、独立行使的最高司法权,以及不可剥夺的公民权几个基本要素。英国民族国家从中世纪后期开始起步,当时王权倚重于市民阶级的支持,在建立新君主制的基础上冲破了教权至上的普世  相似文献   

3.
符晓萌 《河西学院学报》2015,31(1):53-55,128
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河西学院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民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民族国家、牧区城镇化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张掖河西学院召开,研讨会围绕民族国家视野下的牧区社会、牧区城镇化与社会生活、牧区社会的发展与治理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地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4.
11至13世纪,法兰西诸王颁行了一系列涉犹(犹太人)法令,法国中央政权对犹政策开始显著收紧。这一收紧过程始于对犹太人高利贷活动的管控,实质为由中央政府施行的、针对整个犹太人群体的系统性歧视,表现为法国中央王权对犹政策的三次质变:第一次质变正式将信仰犹太教视为堕落,第二次质变把犹太人的商业活动纳入政府监管,第三次质变将法国犹太人的本土化进程彻底切断。这些涉犹法令不仅是作为“个人”的法兰西国王对犹太人群体的态度,更是正在成型的、以“法兰西国王”为中心的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内在需求、是欧洲反犹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26-28日,由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主办、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社会科学处联合承办的“国家、社会、现代化: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鲁东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华东师大、陕西师大、黑龙江省社科院等20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提交的论文围绕“苏联解体20周年的历史思考”“俄国农奴制废除150周年: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与世界”以及“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和宗教、国家与社会”等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师范大学文科基地自1995年获准建立以来,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构筑“三个平台”的课程体系和“双语双文化”的教学模式为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科基地建设的总目标,我们首先改革了中文系的传统教学体系,构建了三个平台的课程体系。第一个平台是学校所开设的公共课:第二个平台是学院开设的公共课,其中又包括三个层次:(1)学院基础课,(2)学院公选课,共有14门课程供基地班学生选修,(3)学术前沿讲座,基本上做到每周有一次由国内外著名专家主讲的学术前沿讲座。第三个平台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和选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法国现行高等教育由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以国立综合大学为主体的大学系统,公私立兼有的高等专门院校,即法国人常说的“大学校”系统,以大学技术学院和高级技术员班为主的短期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及“大机构”。所谓大机构是一批历史悠久、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蜚声国际的学术机构,如,法兰西学院(1530)、自然历史博物馆(1626)、巴斯德学院(1887)等。大机构主要从事人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中世纪晚期的英法百年战争强化了西欧国家的民族意识,促成了英、法两个民族国家的形成。但是,勃艮第国家的建构却表明这时期同质性的法兰西民族国家远未形成,瓦卢瓦王朝国家也并没有完成国家建构。位于法国东部的勃艮第公国通过联姻、扩张,不仅从法兰西王国独立出来,还通过制度建设和首都营建加强地域性的国家建构,几乎成为一个包括法国北部、东部,以及比利时等区域的独立王国。勃艮第公爵努力拓展和整合其封建领地,为国家建构奠定了基础,也留下长时段的影响。在中世纪晚期,从封建领地衍生出来的领地国家促成了城市和区域空间的变革,体现出西方从封建时代向近代转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国家文化安全指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 ,特别是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国家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我国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国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 ,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帝国主义”的严峻挑战。为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学校教育一方面应向青少年一代系统传承民族文化传统 ,阐释民族文化精神 ,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另一方面应在社会和人文科学教育中彻底抛弃“文化进化论”的理念和“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基本价值观念和“自由”、“人权”等的历史性、文化性与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孙益 《教育学报》2008,4(2):26-32
近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一词中“民族(nation)”观念的形成,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中独特的组织结构“民族团”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大学在“nation”观念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民族团”组织在中世纪大学中的普及和发展,“nation”一词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和深化,从一个有着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的群体转变成为一个有着共同语言、共同观念、共同文化、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这样的组织结构不但影响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也在整个欧洲产生了政治上的影响力,既加速了中世纪大学国家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觉醒,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现“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做好文化传统传承和当代学术建设两翼.“通三统”是文化传承的根源性途径,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以民主政治观念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需要传承的三大主要文化,其它各种文化传统亦应予以崇敬和继承;独立性是学术发明的根本基石,可通过多元化、民间化和制度化予以保障;中国化是当代中国学术建设的必由之路,任何民族都需要建立文化主体性才能获得文化认同,民族国家才能得以凝聚和发展.实现学术中国化,需要政府、民间和学者三方作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荀子思想是赵文化的高峰,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以“赵文化研究”专栏创办13年来发表的苟子与赵文化研究论文为学术基础,策划了由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苟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12—15日在邯郸学院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荀子研究专家出席了研讨会。这是我院第一次举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也是河北省第一次举办赵国思想家“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35篇,约50万字,反映出当今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英吉利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语言的诞生是其形成的基础;其次,英国王权在玫瑰战争和宗教改革中取得的统治地位为民族国家提供了一种保障;最后,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立性政府职能的国家机构的改革和完善又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因此,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之下,英国民族国家逐渐由萌芽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而王权是促使它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民族国家的漫长形成历程中,王权促使英吉利民族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王权逐渐战胜封建割据势力,民族国家建立的条件日益具备;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王权得以摆脱教皇控制,英国民族国家最终形成;再加上君主对重商主义的重视,为近代早期英国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强化“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学院学术委员会2009年4月7日下午2:30在三教楼105会议室召开2009年度“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会议。会议由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汪明义院长主持。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部分项目负责人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中古后期西欧历史上的大事。然而,衡量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准,史学界则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是否有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权上。这样,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当在十五至十六世纪的王权专制时期,而德、意由于长期处于政治分裂状态,则被认为没有形成近代民族,也没有形成近代民族国家。本文认为,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不应简单地看中央王权是否强大,而是应该考虑当时是否已经出现了能行使国家职能的政治实体或政权机构。从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交叉学科与新学科的探索,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才,更好地为国内外学者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国家计委于1984年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和国内大学为重点,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有150余个陆续投入了建设,其中77个已建成,向国内外开放,另有70多个边建设边开放。 国家重点实验室着眼于科技长远发展和人才培养,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装备,提倡科学和民主的学术风气,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田实验室主任负责、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学术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部门(或系统)的科学家组成,负责确定实验室的学术发展方向,制定课题指南,审批开放课题和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惨烈的社会转型,惊醒了当时的学界,催生了由空转实的学术转型。当时的学术取向,由空疏玄虚的“宋学”,首先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之后又转向了崇实师古的“汉学”。在“汉学”全盛的乾嘉时期,“汉学”的学术精神、治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骈体文学和骈文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骈文的复兴和骈文理论观念的转变。乾嘉时的《四六丛话》,便是这一骈文复兴过程的理论总结和骈文理论观念转变的突出代表。以《四六丛话》为例,研究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时期的骈体文学与骈文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术转型对骈文及其理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社会文化宏观背景中寻求骈体文学、骈文理论嬗变的动因与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