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85):50-52
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内教师集体开展的,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的合作教学研究形式,是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研讨的日常教学活动。名校跨岛办学是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也是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体现。文章以厦门一中初中语文组为例,探究在名校跨岛办学背景下双校区语文学科集体备课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侧重从初中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参与双校区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才能实现更好的授课效果,让双校区的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工作更有效和高效。  相似文献   

2.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4):1-2,131,132
厦门一中海沧附属学校(东孚学校)前身系厦门市东孚中学,创办于1969年,2007年9月更名并择址新建。新校区位于天竺山国家5A级森林公园内,学校依山傍水,占地面积达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98万平方米,是一所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2008年,在海沧区政府和厦门市教育局的牵头下,海沧区教育局与百年名校厦门一中签订协议,学校挂牌"厦门  相似文献   

3.
张美玲子 《教育》2011,(4):37-37
北京市朝阳区自2008年开展“引进名校,扩大朝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项目以来,先后从北京市其他区及外地引进多所知名学校,进行合作,先后与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湖北黄冈中学、厦门一中等名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办学。朝阳区教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快速提升区域教育的一种手段,给孩子上优质学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4.
福建厦门第一中学 创建于1906年,前身是玉屏书院,是厦门最早的中学,福建省首批一级达标校。学校坚持“人文·创新”“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全部成才”为办学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厦门一中语文组共有53名教师,阅读、教研氛围浓厚,书香氤氲,教学成绩斐然。从2005年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厦门一中共出现10篇高考满分作文,有三位学生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我们正身处一个教育倍受关注的时代。整个社会对教育都寄予无限希望,倾注莫大热情。社会呼唤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呼唤名师。名校造就名师,名师发展名校。名师的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一流的名师,才能支撑起一流的学校。福建省厦门一中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优异成绩,正是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名师发挥骨干作用、带动学校教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因此,厦门一中历来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注重引进人才,精心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梳理我们近几年的实践,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敬业奉献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徐星 《上海教育》2010,(20):46-47
省吾中学是一所历史名校,但如何让历史名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教育名校?新省吾确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迈进省吾中学新校园的大门,右手边一块石碑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服务创造”,瞬间占据视线。校长陈依群告诉记者,“服务创造”是省吾中学的校训,是由学校创办人之一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此担任校长时亲自拟定的。  相似文献   

7.
在集美区政府和市、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灌口中学举行5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选择了一条“终南捷径”“高位嫁接”,2006年11月25日与厦门一中合作,成立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按区政府和区教育  相似文献   

8.
戴铜 《江苏教育》2007,(13):52-53
近几年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新聘了130多位青年教师来校任教。在青春活力不断加强的同时,学校原有的名师资源也被一定程度地稀释。为了进一步保持和放大优质资源,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实施“名师创名校、名校塑名师”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队伍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坐落在美丽的万石山下的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是享誉福建、全国知名的百年名校,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厦门的兴衰与荣辱、困惑与崛起。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赋予了厦门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镌刻着厦门一中难忘的荏苒光阴。对这所百年名校,任勇校长曾满怀  相似文献   

10.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作为地方名校的老校,一般都会建新校区,以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面对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政府也将为老校建新校区作为基本对策。于是,作为名校的老校都有几个校区,形成了大校,甚至教育集团。新校区的建设有三种模式,一是政府代建,学校只要拿钥匙;二是学校参与,方案形成之时,学校便渗透意图,建设还是政府承担;第三,完全由学校负责建设。无  相似文献   

12.
福建厦门第一中学创办于1906年,是福建省首批重点中学暨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2006年将迎来她的百年华诞。时代进入21世纪,厦门一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前沿。在办学习型、创新型、信息型校园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厦门一中正在努力组建优质高中资源,朝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朔州市平鲁区委、区政府以超前思维和空前的开放胸怀探求平鲁教育大转型的动力机制,经多方论证、反复酝酿,最终出台了“振兴平鲁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3月11日,平鲁区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山大附中)在省城太原联合举办了“振兴平鲁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旨在依托省城名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实施为期三年的全面合作,突破该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共享省城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从而强力助推平鲁教育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小学阶段对学生一生发展非常重要。作为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高地”的小学名校集团,尤其需要把握社会矛盾转型的时代机遇,担当推动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时代使命,增强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文章基于成都市小学名校集团研讨会提出,小学名校集团一要把握机遇,做好小学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法;二要明确定位,保护小学名校集团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链”;三要刚柔并济,提升小学名校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正从“有学上”逐步向“上好学”过渡,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学校之间不均衡还困扰着我们。可以通过让公办名校、特许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总体水平的均衡;让公办名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孵化基地,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的均衡:让校长任期制、培训制、考核制成为常态制度,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领导的均衡等战略来进一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我想起了两件事。一件是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时,有人向他母亲祝贺:“您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这位伟大的母亲回答说:“我同样为我另外一个儿子骄傲。”祝贺者问:“您另…  相似文献   

17.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24):F0002-F0002,F0003,F000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浦东实验高中是浦东新区教育局与上海交大附中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的改革结晶,于2009年3月30日正式签约组建。学校由浦东新区原浦南中学和沪东中学两所完中的高中部资源整合而成,是浦东新区教育事业在进一步深化“管办评”联动机制、引进名校资源、加快实现浦东教育从数量扩充向内涵提升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重点打造的“浦东优质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8.
吴颍惠 《云南教育》2014,(19):39-39
新学期伊始,人们发现“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名义,40所京城名校分别在各个区县开办分校。新开张的“名校分校”包括清华附中丰台分校、北京四中房山分校、北京一零一中学怀柔分校、北京翠微小学北校区等。看到家门口原来的普通学校骤然间升级为名校分校,对家长、学生和社区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喜事,暂时满足了社区居民“上名校”的愿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解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难”的问题。但是,像所有事物的发展一样,一时的热闹过后则是漫长的学校质量提升与文化“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9.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职责使命,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支撑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建设高品质学校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江苏省淮阴中学结合116年办学实践,一方面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履行城市发展中的教育担当,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在"高素质、专业化"上下功夫,引导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履行教书育人使命,以实践的方式先行探索高品质高中的建设路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卓越教师。  相似文献   

20.
组建“名校集团”作为促进教育均衡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目前被广泛采用,然而,对于组建“名校集团”能否真正持续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个问题,目前无论在教育理论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都有争议。为此,文章以成都市为个案,在充分论证成都市“名校集团”建设操作策略及实践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对成都市推进“名校集团”建设的原则性认识及优化策略思路。策略包括: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学校发展共同体”;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学校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建立龙头学校领先发展的支持机制;建立“共同体”成员学校的进出机制;加快实施普通中学布局调整,促进中学教育整体提升;加强对集团运行机制的研究,以理论支撑名校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