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化,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落实,考试的甄别功能逐渐得到淡化和削弱,其真正作用日益凸显。考试承担总结成败得失、指导今后实践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意义上,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小学语文试题不断变化面孔。如何更好地发挥考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作用?如何发挥试题命题的正确导向作用?如何让儿童从惧怕考试到喜欢考试?在试题的编制上,作者动了很多脑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作者认为要想充分发挥低年级试题在教育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必须从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综合性、教育性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3.
《五灯会元》卷十七载有青原惟信禅师的一段著名的语录:“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这段话,亦见于《青原惟信禅师语录》。青原惟信这“三般见解”,后来成为禅宗一桩著名的公案,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坐标”,而且是我们命题的“导航灯”。用新课标来指导语文试题的编制,有利于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库洛德 《教育》2014,(30):5
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可谓是:人虽多,而人才少;投入低,成本高;“义务教育”的尴尬;高等学校增加,职业学校虚化;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学校在教什么;校长推荐,抱薪救火;学生犯错,教师尴尬;教育由此不公平。我国的教育问题中最严重问题还在于:教育商业化、师生金钱化、外语强制化、学习寒窗化、道德沦丧化、学校行政化、高考应试化、文凭腐败化等。而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思想文化的缺失。以上这些,虽然都是目前人们或多或少看到的  相似文献   

6.
7.
“没有…是…”句式,亚里士多德是在广义上,把它作为否定命题使用的,但它并不符合简单否定命题的结构形成(SEP)。在负命题尚未被总结出来之前,亚氏取其表达之意的用法,不能说是不正确的。当负命题被确认之后,“没有…是(不是)…”这种结构形式的语句,完全符合负命题的特征(-P)。如果现在还固守亚氏的观点,那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8.
2021年高考语文四套全国卷的作文题可谓亮点多多。经过理性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作文题所承载的高考作文命题原则、命题思路与命题框架开始发生重要转型,即文化转型、文体转型、思维转型与价值转型。  相似文献   

9.
吴秋华 《文教资料》2012,(18):85-86
习作命题是学业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命题者应精心设计,使习作评价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导向功能。为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习作命题需做到"三要":命题的取向要紧扣学段目标,命题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命题的表述要契合学生心理;还要做到"四变":变"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多样",变"冷"为"热"。  相似文献   

10.
心有内容的文章。“读懂命题意图”,其中包括读懂材料,读懂题目,也包括读懂提示的文字。  相似文献   

11.
一、命题的意义 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它并不是数学所独有,凡属于判断某件事情正确的或错误的语句都是命题,命题的首要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明确的判断性,其次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相似文献   

12.
命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其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家知道:简单命题“若P,则Q”的逆命题是“若Q,则P”.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课程、教学,也对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考试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评价方式,其命题需要转变思路,紧扣课改精神,避免因评价落后而阻碍课改的脚步。  相似文献   

15.
“双减”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落下了帷幕,考前一些地方和学校“双减”有不同程度的回潮。为提高考试成绩,这样的“回潮”似乎情有可原,社会各界就此产生争议。许多人担心“双减”后教学质量下降,“双减”做得好但考试却不给力。按照考试评价标准和要求组织教学、迎接考试本身没有错,在部分年级组织部分学科统考检测也没有错,问题在于考试命题本身能否指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因此,考试命题指挥棒把教育教学引向何方,是“双减”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17.
在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里,“言意”是其重要范畴,从“言意之辨”出发,“意”是诗所追求表现的本体,而“言”则是为表意服务的,“言不尽意”因此而成为诗本体命题。它既抓住了诗美的特质,又开发了“意在言外”的美学疆域,使诗的艺术内涵和诗学的理论内涵得到丰富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仁者无敌"这一命题的涵义是:仁者必然无敌。这种必然不是分析的、现实的必然,而是综合的、价值的必然。"仁者无敌"作为伦理信念对奉持它的实践者的品格具有陶铸作用,对其实践活动具有警戒、劝勉和鼓励作用,"仁者无敌"之信念也有助于促成"仁者无敌"之事实的实现。但人们对它的不正确理解,也容易使它在被运用时出现许多偏失。  相似文献   

19.
爱情之所以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其原因有二:1爱情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2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宣泄和补偿功能使作家、读者对描写爱情生活的作品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如何描写爱情生活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应当掌握性爱描写的分寸,注意艺术的美感。同时,我们认为,艺术作品应当重点关注普通劳动者正常的爱情生活,应当宣扬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健康的、美好的爱情观念。  相似文献   

20.
倪铭辰 《求学》2004,(4):8-13
高考的年轮已经转过了20多圈。纵观20多年来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命题越来越扑朔迷离。感觉命题者越来越“诡计多端”。毋庸置疑。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常现象。万物都在发展嘛!然而高考试题的发展呈现出其特有的规律——螺旋式前进。正如一根弹簧。既有圆周上的反复。又有纵向的伸展。所谓“反复”,高考有命题大纲,有固定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一些命题内容是不可回避的,只不过几乎每年都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查罢了;所谓“伸展”。即随着高考的不断成熟,命题者的“伎俩”也越来越狡猾。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的丰富是必然的。但其中也不乏“花瓶”式的试题。我们结合着历年来的高考试题。窥探一下命题专家的惯用“伎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