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的《正义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哈贝马斯等学者的质疑。为反驳哈贝马斯的观点,罗尔斯通过阐述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关系,揭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及"合法性"概念在实质层面上的意义,但这恰恰又否定了其在《正义论》中所推崇的"纯粹的程序正义"的观点。而从罗尔斯著名的正义两原则的推导过程来看,"纯粹的程序正义"是一个基础性的观念,对它的否定也就动摇了其"正义论"的理论基石,使"正义论"陷入了理论危机。  相似文献   

2.
宋坚 《梧州学院学报》2012,(4):75-82,86
和谐生态家园的诗意建构,是中国理想社会形态的表现形式。"大同社会"代表了儒家的人文绿色的生态社会理想;"至德之世"则代表了中国道家和谐的生态理想形态;"世外桃源"则上承儒家的"大同社会"人人平等的理想,下接道家的"小国寡民"的淳朴民风,其仙境一般的美妙世界,成为人人向往的生态乐园。三种理想社会形态都共同凝聚了古代智者的思想精华,同时又因其浓郁的乌托邦色彩而具有超越性质。尽管内容与形式上相互区别,但其价值指归是一致的,它们都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但在复杂的头绪里,站在教师个人的感受角度,还是能从中寻出管理的最基本原则——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作品中讽刺意识深厚,而讽刺的可略分为:官场腐败、政治、礼仪、人性本质。其讽刺意识充分融入了作品当中,而讽刺最多占主导的低官场腐败和仕途人生。“临川四梦“既是讽刺当时社会中很多不如意的事物,也是自身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茶经》"九之略"为切入点,对《茶经》之茶道取向和陆羽之茶道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茶经》之茶道是以宫廷为主体的唐代社会各阶层茶道的综合体,而"九之略"之茶道是文人茶道的独特体现。《茶经》在茶道取向上是以"精行俭德"为内核,而"九之略"在茶道取向上以自然为内核。"九之略"之茶道取向,正是陆羽的茶道取向,它对唐代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走向、茶道取向以及形成文人茶文化主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舒 《现代语文》2009,(12):29-31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收集的一千多首诗歌中,怀古诗大约有20多首。虽然在数量上看不是很多,但却很大程度上促进怀古诗“怀古伤世”之风的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李白开元、天宝、上元时期怀古诗的创作来论述其怀古诗“怀古伤世”的风气。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康"社会以"天下为家"为特质,迥异于大同理想社会的"天下为公"。刘宋的"元嘉之治"和南齐的"永明之世",堪称"小康"社会的典型。"小康"是"盛世"之间漫长的分裂与混乱岁月中短暂的稳定期。中国古代"小康"社会的周期性再现,和中国古代王朝周期律相伴始终,可看作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定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在农村初中实施"自主互助、展示反馈"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微课可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载体、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手段、补充课外知识的重要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村教师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农村语文教学微课空间之"不微"、微课运用之"威"、微课普及之"危"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数字九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各自的特球意叉.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数字九的用法和意叉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共性,同时数字九的翻译也要根据东西方文化特点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三个面向”、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九个坚持”等是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从“三个面向”到“九个坚持”,不仅充分体现了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理论赓续的一脉相承性和内在一致性,更体现出党对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人民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提升了我国的教育科技核心竞争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了教育强国战略思想执行的定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本体论、功能论、价值论三层内涵,必须坚持党性、人民性、本土性、开放性、时代性等建设原则。新时代必须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九个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坚持教育自信,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建设步伐,通过立德树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快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郑向峰 《文教资料》2010,(5):132-134
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永恒的主题。在和平时期,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等各个领域的严峻挑战.呈现出许多崭新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相似文献   

12.
以"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九字经"是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飞行教师所创造,又经长期实践所证明的教学思想、作风和方法。通过对"九字经"的传承与弘扬,使其内涵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将对飞行教学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艺术教育上,丰子恺以艺术普及作为“入门之道”,以“纯正之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二者共同引导大众走向审美的人生,首先迭致“器”的层面的生活美化即生活艺术化,进而实现“道”的层面的精神提升即人生艺术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一所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实践基地,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实践,学校从育人目标、课程体系、育人路径、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建设。最终,学校形成了以“礼、善、真、勤、品、毅”六大品格为明确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以明品、行品、弘品为体系的立体德育课程。学校还采取了课程、活动、文化、实践、管理、协同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德育,并以日、周、月、年、学段为评价过程,构建了“六品”德育模式。这一模式为其他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提供了高效实施德育工作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实施两年来,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暴露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以台湾“教育部”撰写的《“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实施二年总检讨”项目报告》为基础,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加以反思,并提出对内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胡适之问”可以表述为: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在胡适心目中,“像样的大学”有两个最核心的“真义”,即“研究”和“独立”。“胡适之问”是胡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以西方一流大学为参照,对近代中国大学的质疑和批判,集中反映了他的大学观及其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不失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反思"的讨论是要以哲学史为背景的。反思不是纯粹思维,也不是事后之思,真正的反思要求深入到历史最本质的那一维度去。从马克思的意义上来说,反思就是一种实践,它应当让我们重获一种力量,一种革命性的力量,以赢得一个更好的自我方式来改变世界,以最特殊的方式来缔造普遍,以此为人作为人的类生活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更多地将视线投向学生的思维。关于学生思维的探索,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而人们对教师的思维关注不多。在传统课程模式中,教师思维占主体地位,起决定作用。在新课程中,部分学校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教师的思维被遗忘和忽略,处于弱势状态。殊不知,无论如何改革,教师的思维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在课堂中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普世价值”的兴起原因与内在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价值"是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及其幕僚妄图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及"西化"的手段。它以"历史终结"的背景为依托,本身存在着明显的政治目的。"普世价值"的西方逻辑是先有价值观而后根据目的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哲学层面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矛盾和政治层面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从获得方式、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对张载“见闻之知”和“德性所知”的关系进行阐发,而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予以阐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