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中国的改革开放30周年。有人想起我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打问当年的创作过程。其实过程很简单,简单到不是我找到乔厂长,是他找到了我。但小说发表后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或许正是因为这些麻烦人们才记住了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人民的心声,人民是文学的灵魂。作家胸中积郁的愤懑一旦和人民的悲苦搅在一起,便会产生振撼人心的力量。以“拥抱现实”为创作宗旨的蒋于龙,把自己的头伸到现实生活的肺管里,与时代同呼吸,和人民共休戚,写出了《乔厂长上任记》、《拜年》、《赤橙黄绿青蓝紫》、《开拓者》等一篇篇反映当代改革潮流的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乔厂长”鼓舞着生活中的“武耕新”,现实生活中的“武耕新”又激励着作家蒋子龙写出了中篇纪实小说——《燕赵悲歌》,这部小说反映了改革时代的最本质特征,成功地塑造了改革时代的英雄,鸣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一、反映了改革时代的某些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分析语句结构或修辞特点时,常常碰到一些疑难的问题。比如“真是乐死人”怎么分析,“你成心想炸毁我们的神经”(《乔厂长上任记》),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一些教师经常讨论到这一类  相似文献   

4.
<正> 评论某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客观意义上讲,这不只是对这一部作品的臧否,也是对和它艺术倾向相近的其他作品的揄抑,大而言之,这就是鼓励或否定它所代表的那种艺术倾向。对蒋子龙同志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以下简称为《上任记》)的激赏和过誉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这部以描写工业方面改革整顿而行世的作品。极享殊荣,在一片喝采声中获得一九七九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先后被誉为“优秀篇章”、“可喜可贺的收获”,乃至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中的“第二块里程碑”,褒扬之声,盈盈于耳,  相似文献   

5.
《乔厂长上任记》无疑是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乔光朴作为改革文学主人公的代表,具有了“类”的意义,他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又有精神上永不言败的相通之处。在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硬汉精神与大众的阅读心理期待达成默契,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分别发表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九八○年二月.这两篇小说连同它的作者早为读者所交口称赞而蜚声文坛了.时至今天,再来对它们说几句有关的话,难免有点“马后炮”之嫌.然而,我仍然有话要说.我要说的是我们衡量这两篇小说价值的高低和社会作用的大小,不能只看作品本身,也不能单看作品中的一两个人物.我们要把它放在中国当代文学走过的光辉而曲折的三十年艰苦的历程上看;放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复兴和发展的背景上看.看它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多少光彩.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在工业题材的领域中,蒋子龙的这两篇小说犹如奇峰突起,对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作出了可喜的突破,把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在文学如何表现工业题材方面,无论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创造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九年我国文学形象的画廊里,曾经出现了两个至今仍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一个新上任的厂长(《乔厂长上任记》),一个被放逐的将军(《小镇上的将军》)。这两篇作品在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中同时入选,并且名列前茅;这两个人物形象刻划的艺术手法却迥然不同,各有特色。分析比较一下两者的不同写法,对于探讨短篇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作者蒋子龙)发表在今年七月号《人民文学》上。它一问世就引起文艺界和社会上的广泛注意,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现将最近各地报刊发表的有关评论介绍如下: 一、小说受到热烈欢迎的原因一九七九年九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宗杰同志以《四化需要这样的带头人》为题的文章认为:“随着党的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在全国人民为祖国的四化开始新长征的时候,要求我们文学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反映四化斗争这个新的领域,提出和回答人  相似文献   

9.
七九年秋天,《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作,载《人民文学》一九七九年第七期)震动了中国文坛。一个短篇小说,在发表之后短短的两三个月内,有这么多报刊、电台加以评论、转载和广播,有这么多读者给编辑  相似文献   

10.
蒋子龙,中国当代作家,河北沧县人,生于1941年。1958年入天津重型机器厂技校学习。二年满师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制图员。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拜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已经提出了“解放文学”和“改革文学”的概念。如果说前几年文学的主流是“解放文学”,那么,今天文学的主流正在过渡到以反映改革,歌颂改革和推动改革为最重要的题材和主题。在“改革文学”的洪流里,报告文学仍一如前几年在解放文学中的势头,是整个文学大军中的一支尖兵。 改革文学虽然正在成为今天文学的主流,但却并非从今天才开始出现。通常人们都把《乔厂长上任记》作为它的先声,《三千万》、《祸起萧墙》、《开拓者》、《沉重的翅膀》等则可以说是反映改革的第一批影响较大的小说。与此同时,报告文学也涌现出了一批以改革者形象为主人公的优秀作品。张锲的《热流》、柯岩的《船长》、程树榛的《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12.
问:《乔厂长上任记》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蒋子龙:它是一个作家血液里的东西,命运里的东西。它不是像现在的可以游戏的东西。我多写一部就多写一部,少写一部就少写一部。我出了许多书,并不是每一本书都称得上是血液里喷出来的东西。那个乔厂长形象里有好多影子,有我当厂长时的影子在里面,有好多细节也是我经历过的。乔厂长构成了我的命运,他影响了我的命运,影响了我的家庭、妻子、子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人物形象形成的土壤是现实世界。对现实环境.的考察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了解。以“新写实小说”为界,作家开始从一个非传统的角度展示当代的现实生活,十分注重对现实层面的描绘,更逼近真实的人生。将传统现实主义作品中作为背景的材料提到主要地位,现实和人同等重要。以平等的身份看待环境和人物,无形中消解和改造了传统主角俯视世界带来的某些人物特点。一、作为精神童住的理@由崇高任为平见《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是一名饱食作家感情的理想人物。他有着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搞好电机厂,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使我国电视业…  相似文献   

14.
蒋子龙 1941年生,河北沧县人。初中毕业后曾在工厂学徒。1960年参军,后为天津重型机器厂工人。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等。其《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日记》、《拜年》分获1979年、1980年、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分获1980年、1982年全国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5.
作品信息     
正《蒋子龙文学回忆录》出版《蒋子龙文学回忆录》日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蒋子龙的作品致力于改革者形象的塑造。1979年,他创作并发表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首开"改革文学"先河。他始终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在人们关心的经济改革领域,以雄放刚健的风格,把改革者的个性心理、精神风貌以及为现代化建设进行可歌可泣的奋斗表现得极具感染力。其陆续发表的《开拓  相似文献   

16.
关于《乔厂长上任记》的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通讯》编辑同志: 你们好,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你们想叫我谈谈关于塑造乔光朴这个人物的几个问题,这使我有点作难。我的文学底子很薄,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修养更差,完全是靠自己摸索着搞点创作,很难谈出什么对读者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体会。而且创作《乔厂长上任记》这篇小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学作家群中,蒋子龙象熠耀的新星,闪烁在繁星灿烂的天幕上,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读者.从《乔厂长上任记》及其续篇《乔厂长后传》问世以后,蒋子龙便把思索的钻头不停息地向生活矿藏深层开掘,探取一截截生活的岩心,奉献给时代一曲曲热情的颂歌.俄罗斯著名的作家屠格涅夫曾盛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评论家别林斯基:“首创权总是属于他的.”如果说别林斯基在俄罗斯文学评论中占有首创权,那么,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题材的开拓上,蒋子龙也拥有首创权.当人们还在抚摸伤痕,反思历史的时候,蒋子龙却正确地认识了新时代,以正面歌颂四化建设,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用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作品,正确地表现了新时代,开启了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自从反映时代改革的第一只报春的燕子——蒋子龙的名篇《乔厂长上任记》于一九七九年七月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七个多年头。在此期间,先后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改革较有深度、艺术上较有特色、读者中有较大影响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作品。如《三千万》、《祸起萧墙》、《在被告后面》、《改革者》、《彩虹坪》、《故土》、《花园街五号》、《阵痛》、《桔香,桔香》、《燕赵悲歌》、《雷暴》、《老人仓》、《小鲍庄》、《天鹅湖》等,而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柯云路的《新星》通过电视屏幕促使小说获得更广大的读者,把改革题材文学推向新的热潮,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天津文学批评界有几位同志猛烈批判作品反对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揭批查和思想解放运动,其焦点人物之一就是“火箭干部”郝望北。郝望北这个典型形象具有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表性,甚至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都不过分。因为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或反对派毕竟在实际生活中是少数,而首先要求得生存又不愿伤害别人的芸芸众生却不计其数。从文学艺术欣赏这个角度来看,郗望北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是对文学艺术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20.
名著不厌百回读。之所以不厌百回读, ?因为在每一次读的时候,都因为自己人生情境、学术视点的变换,而能够在名著中发现一些新的含义,这些含义,在作品中潜隐着,等待着读者给以新的发掘。这一次我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是如此。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因为偶然的原因,我刚刚重新读了《创业史》及《乔厂长上任记》。两篇小说,一长一短,都堪称当代文学中的名作,也多为人所赞扬,可以视为某种文学潮流的代表作吧,但我心底里却从来不怎么予以认可。梁生宝那样无私地去给大家买稻种,乔光朴主动放弃被众人眼馋的电器公司经理的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