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服务的本质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是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的高级阶段。本文通过阐述知识及知识服务的内涵,揭示了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原则,提出了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公共服务信息门户中的所有服务组件进行统一管理,在信息门户中开发了服务管理平台。对服务管理平台中的Web服务和业务服务集成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服务管理系统,提供服务注册、服务配置以及服务维护功能,为公共服务信息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服务创新的内涵,提出了服务创新的概念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服务创新的现实意义。以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为逻辑起点,结合商业银行的服务特点,构建了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阶段模型,把服务创新划分为价值确定、流程设计、价值推动和技术实现四个阶段,并探讨了创新的约束条件。最后,根据服务创新阶段模型给出了有利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威斯康星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办学特色,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文章分析了威斯康星大学服务社会的举措,阐述了独立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原因,探讨了独立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人才服务、科研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面向服务的计算方式发展迅猛,出现了聚合多个个体服务的组合服务。同时,多个原子服务可能实现一个服务功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以实现服务组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传统的选择方法难以应对大规模的服务场景。首先对服务选择的问题模型进行了描述;其次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并行选择算法;最后,提出了实现并行化的服务选择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贾熹 《考试周刊》2012,(13):165-166
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随着新时期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环境、服务需求、服务模式、服务技术手段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对这一系列变化的总结,本文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论述了遵循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必要性,介绍了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利用自身优势,立足于满意服务向知识服务方面转化,给读者更好、更高水平服务的同时,加强个性化服务及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教育服务的定位,阐释了教育服务、教育服务贸易的内涵与范围,介绍了WTO成员国的教育服务政策及我国的教育服务承诺,分析了竞争的教育服务市场与我们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选用SAWSDL规范对Web服务描述文档进行了语义标注,并研究了Web服务匹配度的算法,开发了一个Web服务发现和匹配的框架体系,从执行语义、功能、IO和服务质量4个方面完成了服务匹配的算法,并实现了服务发现和匹配。实验表明,该语义标注和服务匹配算法快捷简单,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服务请求,从而为Web服务自动组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移动图书馆服务实践,提出了基于Android的移动图书馆智慧微服务APPs解决方案,该系统包括图书借阅信息服务、图书馆自习座位远程预定服务、智慧小助手服务等模块。图书馆自习座位远程预定采用了红外传感器,借助转接设备将座位实时信息连接到数据库。实际应用测试表明,将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分解为若干 “微服务”集成的服务端APPs,提升了图书馆服务交互性,缩短了服务响应时间,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1.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框架下讨论汉语中表示强调的“是”字句的词性及其所处位置.在树形图的描述上,运用LuigiRizzi关于splitComp假说中的理论,印证了“是”是焦点标记词的观点;同时,根据splitComp假说发展“是”是焦点标记词的观点,认为“是”是FocusP的中心语,位于“是”之前的成分是从TP生成然后显性移位到TopP位置上,而被强调成分隐性移位到[Spec,FocusP]的位置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罗尔斯的《正义论》进行了多视角的解读,但是,很少有人对《正义论》中的“善”进行阐释。“善”是一个古老的基本哲学范畴,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家们就对“善”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伦理学思考和诠释。但是,他们都没有把善置人于社会关系中来理解。而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从社会关系中来把握善,把善理解为合理期望的理性善;有词典式序列的基本善和基于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道德善。当然,罗尔斯的社会道德善仍然没有离开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4.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本文以语感为切入点,简略回顾了语文单独设科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历程,区分了“混沌化”和“科学化”这两种观念和做法,并指出语感培养应依靠语文教学的“混沌化”,而非“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婴儿”和“卵子”这两个词在中国哲学中经常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已经超出了生物学意义而进入了哲学意义的层面。本讨论了老庄关于“婴儿”的理论和心性学家关于“卵子”的理论,以及它们在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做主语和定语,"我"可以做主语、定语和宾语;"我"是得道之人,是圣人,"吾"是未得道之人,是"道"的追求者;"吾""我"共存清晰地展示了"道"是"德"的目标和归宿,"德"是"道"的实践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动 将”式是近代汉语中一种极有特点的结构,它始于魏晋,晚唐五代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这一形式,于元为盛,明中后期逐渐衰落,最终为“动 了 趋向补语”所取代。《二刻拍案惊奇》中“动 将”结构的两类,也大体统一为“动 将 趋向补语”形式,出现在多种句式之中。“动 了 趋向补语”结构亦在该书中频繁出现,并已开始了取代“动 将 趋向补语”结构的步伐,但尚未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