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看中国传统音乐的民俗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与民俗,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总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文章通过简要地分析音乐与民俗的关系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具体表现,进而简要地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民俗本质。  相似文献   

2.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音乐和神话是人类灿烂文化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结晶,记录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变迁、文化发展、人类精神运行的复杂轨迹,聚集了人类思想的智慧,并显现了旺盛的、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音乐在豫北地区借助节日、祭祀或婚丧嫁娶等习俗传承与传播。其在历史上曾对社会进步起过积极地推动作用。理应把传统音乐视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不可忽略的一门课题,并加以研究和扶持,使其继续繁荣,并进一步得到更好地传承、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丰富的民间民族民俗音乐文化宝藏.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与利用这些文化宝藏,我们必须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特色与品位兼备,独特与融合并存,碰撞与升华互补,内容与形式统一,重视开发市场潜质.  相似文献   

6.
丽水区域的“观庙庆典”民俗音乐活动传承、衍变、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具有一定的民俗音乐品位和层次。挖掘、搜集、整理、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文华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Y20)开展的过程中,认真阅读了《区域一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颇有感悟。  相似文献   

8.
岭南民俗音乐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民俗艺术形式,起源于商周时期,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的精品。岭南民俗音乐风格独特,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且不失优雅,令听者产生轻松、愉悦之感。岭南民俗音乐目前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已经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岭南民俗音乐在民间延续几千年而经久不衰,其主要的存在价值在于其乡土文化的定位而在区域范围内所发挥的社会价值。基于当代的社会环境,岭南民俗音乐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依然非常有助益。本论文针对岭南民俗音乐的社会价值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民俗有什么功能,是当代民俗学者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由于中西方民俗学者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民俗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对“民俗的功能”的认识也各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五种功能是民俗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当然,民俗的功能不是长期不变的,民俗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并为其服务,因此会随其功能的变化而变化,其功能的消亡而消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一带一路"语境下民俗音乐文化发展略述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民俗音乐文化进行发展的因素,民俗音乐文化发展的实况为依据。从地域文化的需求,乡村文化背景的改革,怎样实现保护和利用达到一致等几方面进行讨论,目的在于利用相应的手段完成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从而保证我国音乐形式更广泛的走入世界。  相似文献   

12.
祝兰萍 《学子》2013,(14):124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各个领域,是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伴随物,其魅力在于以绚丽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勾勒出时代与民族的文化心理。一、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受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制约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基础,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也就强烈地受到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约定,成为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阐述了如何辩证处理音乐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音乐整体体验和局部赏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情感目标与"双基"目标、音乐本体与文本拓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一种具有结构性、完整性和自由性的文化符号系统。"民俗"中"民"的主体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他们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征;"俗"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文化模式,它们具有多样性和自由性。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了民俗符号系统,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文化内容使符号形式具有了意义,符号形式又引导和规范了人的生命存在样式。在民俗符号系统中,内蕴了人类生命的自由创造和形式表达,它们具有文化象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丰富的、异彩夺目的民俗艺术对当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是普遍存在而意义深远的。文章通过对中国民俗艺术形式的挖掘与解析,分析现代中国平面设计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向传统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的传承又富有"时代性"的创新,这样,我们现代平面设计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壮族民俗舞蹈是在多民族文化碰撞下交融产生的,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有铜鼓舞、女巫舞、扁担舞、绣球舞、捞虾舞、师公舞、蚂拐舞等等。其文化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集体性、反映性与继承性、地域性、民族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是我国教育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全民自身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力量整体不断提升,自由随心的音乐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如何转化这一矛盾,实现音乐兴趣培养与应试教育的融合,成为现行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命题。本文经过辩证分析二者关系,探索二者存在的矛盾和联系,提出实现音乐与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贺华 《湖南教育》2005,(23):23-23
汉语辞格的运用形式及材料构成往往反映出很丰富的民间风俗色彩,从总体上表现了辞格与民俗之间的联系。具体到每一种辞格,其与民俗的亲疏程度又有所不同,大致有这么三种情形。首先是辞格的运用形式、选材角度都与相应民俗的要求一致,而从这些民俗活动中,又可以分析出此类辞格的原型。比如民间盛行的对联,就是由对偶方式构成的一种特殊文体,对偶在音节、结构、字数、意义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联中得到最严格的遵守;民间春联、婚丧联、风景名胜地楹联和广泛流传、不胜枚举的“对对子”的故事,都说明群众对这一形式的喜爱。析字、镶嵌、藏词等…  相似文献   

19.
民俗与环保     
本文认为传统的民俗文化蕴含有环保的内容,如云南省鹤庆县白族的酬地、植树、惜水等传统民俗就包含有环保的内容,是环保民俗.这种民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过去,它促进了我们民族的发展;今天,它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位美国早期的作家柯柏(1amesFeni-moreCooper)曾说:“美国人对音乐艺术几乎可以说是相当的无知。”如果这话曾经是事实,今日你绝不会这么认为了。大部分的美国人,甚至包括那些没有音乐细胞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型态。许多人喜欢世界各国的古典音乐和民俗音乐,然而美国其他的流行音乐则是“在美国制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