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清楚什么是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活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内涵的深层次辨析,我们可以得出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结论,也可以得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能够增加教育实践者的理性、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有一种批判性功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命题的盲目认同往往造成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曲解,既不利于教育理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在教育实践中发挥教育理论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认识进行反思,重新审视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功能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不能简单地从理论指导实践推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而应该是以对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分析为基础.教育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拓展实践主体的视域、给实践主体以启发、作为实践主体反思的依据及作为教育实践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命题的追问实出于对当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割裂、甚或相互对立的现状而对传统教育理论功能观的一种前提性的反思。其意在说明:不能用简单的、线性的思维看待教育理论的功能以及简单地处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从曹文的反驳来看,当前发挥教育哲学对传统教育认识的前提性反思和批判的功能实在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具有合理性,即教育理论给教育实践者以启发,教育理论帮助教育实践者进行反思,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者价值选择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需要的视角反思教育,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认识和反思教育在繁荣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惑和矛盾,而且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个人对教育需要的视角和品味,更可以从需要展开和满足的过程考察和体悟学生需要的意义和限度.对教育需要的研究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具体化,这是确立教育价值的基础,并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其他教育理论问题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探讨和反思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教育需要,关键是研究人的教育需要的问题.教育需要作为人对教育活动不断表现出的缺乏感和要求,体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超功利性与功利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7.
教育反思能力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调节能力。教育反思能力的提出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通过各种各样方法可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教师教育中要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教育反思能力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调节能力。教育反思能力的提出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通过各种各样方法可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前提。在教师教育中要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期望教育理论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但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尤其是校本教研活动中,许多一线老师对教育理论的功能及其作用方式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校本教研的质量和理论提升。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需要进行深入的清理、审视和反思,以更好地发挥教育理论的作用,促进当前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将教育实践反思渗透在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教育实践反思的价值取向包括理论取向、技术取向以及实践取向。理论取向认定理论是教育实践的根本;技术取向强调师范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实践取向注重培养师范生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和临场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师范生要正确把握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把实践取向作为教育实践反思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研究语言转向的背景下,语言成为后现代教育理论新的切入点.教育研究引入语言之维,揭示了语言观、语言行为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语言不只是思想、知识的载体,它与教育理论的建构与教育实践的运作一体两面.在教育场域中,语言除具有工具性外,还具有规范性、建构性、生成性、程序性等特点.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藉此探寻深化教育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提高教师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教师教育各方面持续、均衡、协调发展能起到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有团队学习、自我超越、系统反思、共同愿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育机智,有着厚重的理论渊源,它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的论述,得益于舍恩“反思性实践者”概念的启发,成型于范梅南对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关注.在无数的教育故事中,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教育时机的敏感捕捉,是教师面对教育时机的巧妙反应,更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指向.教育机智的养成需要教师融入教育生活,积累教育理论,反思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历来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审视当今的教育领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离是双向的:一方面,理论脱离实践,过分地追求高深;另一方面,实践脱离理论,一味地崇尚经验.如何从双重脱离走向相互靠拢,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而走向教育的有效和高效,值得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共同反思.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大学通过开展"反思:我们为什么上大学"系列活动,对当代大学生"反思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表明:大学生"反思教育"不仅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而且是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不断丰富其理论和实践内涵,构建大学生"反思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分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活动研究)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是对教育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知识的审视和再认识,教育实践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对象、方法、途径也不相同。教育研究既需要对于教育一般原理、规律进行理论向度的认识,也需要对于教育的特殊问题、具体事件进行实践向度的解释,更需要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即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思和判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在不同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一个共同的指向——反思和判断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哲学家J.索尔蒂斯在《论教育哲学的前景》一文中提出了"个人的教育哲学"这一概念。"个人的教育哲学"又可以分为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受教育者三个亚层。教育研究者个人教育哲学具有批判和构建功能,教育实践者个人教育哲学具有反思和完善功能,受教育者个人教育哲学具有辩护和教化功能。这三个层面相互融合形成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整体的教育哲学,勾勒出"个人的教育哲学"未来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徐颖 《华章》2012,(33)
盛宣怀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一定程度上是我国传统职业教育的缩影,研究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可以反思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从而对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实践起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菊 《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0):66-71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以蔡切纳、瓦利为代表,其思想可分别归纳为“个体-社会”倾向、“个体-伦理”倾向的观点.二者都跳出了囿于个体反思指向的局限,从社会、伦理更为广阔的视角认识反思主义教师教育.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影响,但也有尚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从教师的培养开始直到教师光荣地退休。这一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智慧在不断地学习中和教育实践中获取,经过教师个人反思,从熟练掌握到潜移默化地运用于实践。按照教师成长的特点,教师教育智慧可分为:教育准备,即教育理论智慧的获得;教育实践,即教师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并且获得教育实践智慧;教育反思,在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对理论和实践的超越,形成个人风格,也就是教育智慧的真正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