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3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最先实行股份制的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诞生了。一家国营出版社和一家私营书店两厢情愿地结合在一起,到现在整整半个世纪了。  相似文献   

2.
王久安 《出版发行研究》1994,(2):46-48,F003
开明书店的成功之路王久安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到1952年底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从成立到合并,26年间共出版各类图书1500余种,其中教科书约250种,另又出版期刊16种,有数百期。这些出版物以其内容新、质量好、品位高、装帧精而获得...  相似文献   

3.
《生活书店门市工作的特色》一文,介绍了生活书店门市工作的好传统,值得当前图书发行工作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钱君匋先生1927年进入开明书店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之一),当时开明书店的编译所,包括经理在内只有四五个人,钱君匐负责音乐、美术图书的编辑,同时承担全部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在开明书店工作的七年,他不但编辑了《西洋美术史》《开明B标音乐教程》等许多深受读者欢迎的书籍,更突出的贡献则是设计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书籍装帧作品。  相似文献   

5.
1953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最先实行股份制的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诞生了.一家国营出版社和一家私营书店两厢情愿地结合在一起,到现在整整半个世纪了.  相似文献   

6.
我的自述     
王益 《出版史料》2004,(1):48-52
1933年,我没满16岁,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初三。那时离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已有14年,我们的语文课(那时叫国文课)还尽教些《古文观止》上的东西,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有些同学怂恿我向老师作些表示,让我在上课时提出质问:“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潮流’?”我傻里傻气地照办了。老  相似文献   

7.
李雅 《出版科学》2012,(5):99-102
徐调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文章以其一生的编辑实践为主线,以他在开明书店的工作为重点,探讨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型编辑、出版全才和作者知音的编辑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位了不起的编辑——叶至善同志,与世长辞了。我内心十分悲痛!唉,又少了一位老开明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同事!  相似文献   

9.
周百义 《出版参考》2017,(10):75-76
《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一书中对开明书店成功历程的描述,对今天出版界而言,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作为国有企业,如何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明书店的产权改革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1945年七月十五,《开明少年》创刊,至诚一点儿没帮上忙,他3月3日去了重庆,暂时在开明的编校部工作。父亲已经托胡绳和雁冰两位先生,跟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接好头,让至诚等候办事处通知,由他们找适当机会护送去延安。至诚走这条路,还是去年十一月十七晚上,家庭会议上做出的决议。当时桂林已岌岌可危,政府一再招募大中学  相似文献   

11.
从1926年成立,到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二十八年中,在章锡琛、夏丏尊、叶圣陶、范洗人等带领下,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大批优秀读物,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包括青年编辑和作者)。它所倡导的出书育人、务实创新、一切为读者着想、朴实无华等一系列好传统、好经验、好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一个晴朗的金秋日子,我去拜访了一位五十年前的老同事——陈斯庸同志。陈老是一位资深编译,曾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编辑室担任过副主任,从事翻译编辑工作六十余年,译作有《团的儿子》《海鸥》《彼得大帝》等多部名著;负责编辑的书不计其数,包括二十卷的高尔基文集。陈老今年虽已八十七高龄,  相似文献   

13.
14.
郑逸梅 《出版史料》2004,(2):126-128
国学扶轮社出版的几种书清末民初,上海有个出版机构国学扶轮社,是吴兴王均卿,和绍兴沈知方等人主持的。出版了好多的书,有《列朝诗集》,五十六册。《清文汇》,一百零一册。《文科大词典》,十二册。《古今说部丛书》,六十册。《明朝四十家小说》,八册。《适园丛书》十六种。《香艳丛书》,八十册。扶轮社自己没有印刷部及发行部,便归中国图书公司和记代为印刷发行。后来中国图书公司和记并人商务印书馆,许多出版物,都由商务印书馆经售了。  相似文献   

15.
王超 《出版史料》2006,(2):93-95
郑振铎与三家出版社有几个小故事,鲜为人知。朴社被人提及,大多是与顾颉刚先生联系在一起的。顾先生曾经在《古史辨·自序》说过,“商务印书馆中固然待我并不苛刻,但我总觉得一天的主要时间为馆务牺牲掉了未免可惜。我不是教育家,并不应编教科书;馆中未尝许我作专门的研究,又如何教我作无本的著述”。“只希望著述上可以立足的人得终身于著述,不受资本家的压制,社会上的摧残”,“我们所近情的唯有纸笔,所以要在书籍一方面做事业”。也就有了顾先生竭尽心血创办与维持的朴社。但是,朴社最早的创办者却是郑振铎先生。在商务工作的时候,郑先生…  相似文献   

16.
周绍昌 《出版史料》2004,(2):106-111
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中国出版史上又一个群星灿烂的繁荣时期。其中就有我国的第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73个学科卷,1993年版)和第一部《中国百科大辞典》(总编辑梅益、陈原,主编王伯恭。2000年获第12届国家图书奖)。  相似文献   

17.
陈伯吹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也是位资深的编辑专家。由于我和他同在奉贤柘林五七干校劳动,我又是受到全干校批判的名震一时的人物,所以他是知道我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编辑《上海抗战文学丛书》时,编辑和出版了他的《魔鬼吞下了轰弹——上海》一书,后来又为编纂《中国作家自述》,请他撰写自述和提供照片,所以常有交往。  相似文献   

18.
舒新 《出版史料》2004,(2):19-2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急需各方面的建设人才。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加强对各个领域人才的培养,党中央决定有计划地大规模向前苏联(以下均称苏联)和东欧各国派遣留学生,并成立了由聂荣臻、李富春、陆定一主持的留学生派遣工作领导小组。1952年,我国先后与苏联及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我国教育部统计,1950-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是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五十周年,作为社庆活动之一,要征集本社的出版文物并陈列展出。在搜集文物过程中,总编室的同志告诉我,总编室存有一封胡乔木致顾均正的信。这封信的内容,早在1977年我到社时,就由社会科学编辑室主任孟庆远向我们传达过,让我们学习领会,并在编辑工作中加以贯彻。但这封信的原件这次我才第一次见到。胡乔木原信是放在中青社的一个老式信封中的。原信写在中宣部的便笺上,共4页。同时还有李庚给蔡云同志的一个便条,便条上说“均正先生要求将此件复印两份,给一份他存,我看可以。老人把这封信看得很重,当作党的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多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的出版工作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广大出版工作者辛勤努力取得的。在这个历史时期内,曾担任领导出版工作的党的领导人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众多的出版战线上的领导人中,胡乔木同志是一位杰出的代表。胡乔木(1912~1992年),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始,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