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但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用"课文教学"取代"课程教学",在语文教学评价方面更多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有效合作、课文的故事情节等语文教学的表象,而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等语文素质方面的培养往往被弱化。本文探讨通过群文阅读强化语文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2.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要求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用这个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即语文也应该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前语文教学仍然不能很好地同生活结合。因此,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激情的新课导入不能脱离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口"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刘小芸 《考试周刊》2013,(73):40-40
生活情境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学好语文,同时也启迪学生真正获取语文知识与能力的途径,不是教材而是生活,生活是学习语文最经常、最有用、最重要的课堂。换言之,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语文与生活"被列在"练习"之下的原因。因此,唯有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的教育特点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然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知识与生活脱节,只知死记知识而不会"活化"运用。语文与生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怎样还原"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常常感到要想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仅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尝试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阅读"活动。"综合阅读"是立足于语文学科,整合学生阅读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新领域,它与过去的语文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即语文。"即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因此"综合阅读"在方式上关照并尊重学生个性、兴趣  相似文献   

7.
提升培智学校特殊学生的生活能力是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购物单、时刻表、商标牌等"非连续文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文本"阅读。大量实践表明,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聚焦"非连续文本",能够连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则是语文实践。"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生活化的,一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起作用。"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架起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我们的传统语文课堂过于强调学习功能,忽视了营造温馨乐  相似文献   

9.
生活化语文     
<正>写下这个题目,主要想解答四个问题。一、"生活化语文"的内涵"生活化语文"实际上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简称,是指语文教学的策略、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应属于一个教学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概念。"生活化语文"中的"生活"包括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教师生活、学生生活、生活情理和现实生活素材等。其中作者生活指作者生活的背景以及他的理想、愿望、主张和写作意图等;课文生活指课文的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读者生活指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网络资源、传媒资源、广告资源等方面作阐述,以揭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内涵.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感知能力.语文教学中把握这些生活资源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王青丽 《小学生》2013,(2):72-7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不断提高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等路径,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字的综合科目,对于语文来说,最主要的是"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可以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用到语文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到语文。以在生活中寻找语文为研究方向,探讨了一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又是什么?《课程标准》里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很好:"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基于"适应实际生活需要",脱离了这样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学要么进入理想主义而拔高要求,要么误入歧途丢掉本该要抓的东西。从教学的角度说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加强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课内教学的"一滴水"放在课外生活的"海洋"里才不会干涸。那么怎样加强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归纳为"找点——架线——铺板——过桥"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即语文和社会的沟通和生活的联系及跨学科渗透,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让语文走向社会,挖掘广阔的语文资源。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扎扎实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朗诵"、"表演"、"调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来自于生活,学语文是为了服务于生活。据职高生就业反馈调查表明,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不但要有一技之长,尤其要有语文综合能力,如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职高语文教学只有走生活化教学之路,才能突出职高语文的教学特色,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给予学生一张走向生活的"语文通行证"。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7.
语文就是"语"和"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是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语文课回归语文的本色,具有"真语文"味。笔者将从何谓真语文、何谓"真语文"味的课堂、如何使语文课有"真语文"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孙逊 《考试周刊》2013,(98):48-48
<正>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叶圣陶老先生也认为,要真正掌握语文工具,首先要求受教育者有充实的生活。美国教育学家毕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有机地将语文思想的"理性精神"作为一条主线,将听、说、读、写等语文的基础工具作用与具体的语文方法、技巧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接受具体、生动的语文体验与方法论的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一、挖掘生活素材,提升学生语文能力1.转变语文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热爱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