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袁世凯在"新政"时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其新式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袁世凯的新式教育思想为主线,探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并对其新式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予以系统全面的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大学教育发展不均衡时期,山西的近代化进程虽然缓慢,但山西大学堂的创办为中国内陆地区创办近代大学树立了成功的样板。山西大学堂在当时不仅开创了山西高等教育的新纪元,而且推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布局向内地的延伸,促进了内陆省份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为中国近代大学的教育草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中国教育学科发展的旗帜,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百年的教育变革。这百余年教育学科的发展史代表着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尤其见证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其教育学系在近代高等教育"后发外生"的变迁背景下,秉承西学与固本相结合的学系学科方针、劳作与研习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并聘请部分留美人士任教,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也对师范教育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商人捐资兴学活动是教育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亟待开拓的园地。中国教育近代的启动和发展得到了进步商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进者之一。近代商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或捐资助学,形成了中国近代办学的新格局。近代商人将其思想观念渗入到具体的办学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近代商人捐资兴学活动是教育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亟待开拓的园地。中国教育近代的启动和发展得到了进步商人的大力支持,他们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进者之一。近代商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或捐资助学,形成了中国近代办学的新格局。近代商人将其思想观念渗入到具体的办学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1886年,来华传教士卜舫济正式监管圣约翰书院。他严格学业标准,全力推行英文教育,调整学科体系,注重"三育"发展,改善校舍建设,培育出的"圣约翰教育制度",启发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功。然而,圣约翰大学在移植西方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难以摆脱西方教会对近代中国人才培养的影响,致使卜舫济教育理念由灵活走向守旧。在突遇内外政治局面动荡的艰难时期,其保持圣约翰基督教性质的努力,以及对学潮迭起的隐忍,亦难以获取执政当局与公众对教会学校严守中立信条的同情,正是这种"圣约翰大学政治立场"与"国难"之间的冲突升级,最终使得卜舫济在处理圣约翰立案问题上选择"坚持独立"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圣约翰大学的后来发展及其命运,也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转型时期,卜舫济教育理念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孟旭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变革了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而张之洞对外洋学制的认识过程不仅为他建立新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福建船政由来及发展过程介绍,揭示出福建船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业的基地、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教育的起点。福建船政设立的意义在于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留给了后人无数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二部教授”是近代中国普及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活动,自晚清引进以来,历经了两次由政府主导的全国性教育实验,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二部教授”虽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耗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随着教育条件改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就实际效用而言,它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能力,促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普及,一定意义上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并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徒制是我国早期商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清末民初学校教育的兴起对我国商学教育的普及、发展以及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实呼唤商学教育向学徒制模式和回归,但这种回归不是对传统商业学徒制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校制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现代商业学徒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清王朝的"新政",是中国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近代化运动,作为经济文化滞后、信息闭塞的贵州省,也参与到了这场近代化运动之中,其中在教育领域,贵州有下列近代化举措——开办新式学堂、成立新式的知识团体、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推动了贵州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贵州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使贵州近代教育面临着困境。  相似文献   

12.
庚款留美教育是1909年由美国和晚清政府合力实施的留学教育,这一别具一格的公费留学教育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福建近代女子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近代教会创办的女子教育和中国人自办女子教育有各自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和发展变化以及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对比这2种教育方式的利弊得失,指出它们对福建的近代化进程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舒新城怀着对中国新教育发展的忧患意识而从事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他不仅构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的理论框架,而且以质疑的眼光去反思中国近代教育史,促成其揭开了中国新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5.
刘慧娟 《文教资料》2010,(28):102-103
近代职业女性是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社会变革密切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女性近代化的提倡者、推动者。虽然她们只占广大女性群体的极少数,但其在近代中国社会各个职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宣传表率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教育的发展,以及女性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转变,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财政制度近代化的历史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大量教育史料分析的基础上 ,理出了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制度发展的线索。传统教育财政体制是国家中央集权管理体制 ,教育财政收支由是国家定项定额地规定的 ,教育财政处于国家财政结构边缘 ,国家教育财政经费主要用于精英教育。鸦片战争后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体制开始向地方分权制转变 ,教育财政收支开始引进西方预算制度 ,教育财政开始走进国家财政结构的核心 ,国家教育财政经费投资开始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过渡  相似文献   

17.
岑春煊作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非常重视警察教育。他创办警务学堂,不仅培养了大量实用型警察专门人才,推进了清末民初整体警察事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研究岑春煊的警察教育思想,能够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1997年5月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近代专科教育建立和发展的 整个过程,并对清末洋务学堂、高等实业学堂,民国专门学校、专科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以找出新中国专科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点。然后,论文分5个时期对新中国专科教育变革历程进行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历史考察的指标体系选取专科教育的发展规  相似文献   

19.
近代宁波教会学校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蜕变四个时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会教育体系。教会学校不自觉地引进的近代西方的教育模式,对近代宁波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宁波早期城市近代化进程的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