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信息知识社会的到来,使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备受重视,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也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然而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过程中,有必要弄清楚判定我国高等教育达到现代化水平的标准是什么,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又需要哪些保障条件。本文试对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高教三十条”。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运用多源流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人才培养质量堪忧、科学研究水平堪虞、社会服务能力堪虑构成了“问题流”;官员和学者呼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成了“政策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成了“政治流”。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上的讲话》是“高教三十条”形成的“政策之窗”。  相似文献   

3.
网络高教:中国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等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上进行重大变革。智能化的“网络高校”是2 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办学模式 ,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教育和自我实现型教育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等教育包括规模扩展和质量提高两个方面。本文仅就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及其形式选择谈一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一、现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党中央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到1996年我国普通高校已有1032所,在校生302万人;成人高校1138所,在校学生122万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各方面的高级人才,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SPSS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有关高教统计数据支持下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表征高教地区差异的两个指标即高教规模与高教质量,然后进一步利用两个指标因子构造了高教适宜性指标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高教规模与高教质量发展适宜性较好,只有西藏地区高教规模与高教质量严重不适宜。但在适宜的地区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青海、宁夏和海南三省(区)高教规模落后于高教质量发展,而其他地区则高教规模先于高教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宽进严出”作为一种新的高教模式,其基本特征为:精英主义教育目标向大众化教育目标的转化,单纯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向满足社会需要与发展受教育者个性,人格,创造性素质相结合的目的转化,教育管理制度由约束,“灌输”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化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高等教育”的概念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自19世纪末至本世纪90年代中期,整整一个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为揭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症结和出路,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首先是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要面向世界,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最后是面向未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实现学校教育与终生教育的结合,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教育强省的重要标志是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要根据我省发展的战略需求,加大对高等教育投入并调整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着力建设高水平的特色高校和具有突出优势的学科专业,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切实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布拉格召开的欧洲入学网(European Access Network,EAN)会议认为,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third—way)政策可能有助于欧盟拓宽高等教育入学面。目前,旨在寻求建立一个单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域的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尚未开始重视拓宽高等教育入学面。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大体上可以以十年为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学科识别与界定阶段、探索性发展阶段、突破性发展阶段、深化与规范发展阶段。文章回顾并总结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和学科发展在这四个阶段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基本理论问题仍是一块处女地,当代高职人有责任对其作出明确的界定,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明确方向、明确边界。在此思想指导下,对中国高职教育的性质、高职院校的地位、高职教育的特征、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和高职教育的一般理念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较系统、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价值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质量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种社会本位的价值观长期以来起着主导作用,人们往往主要或只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去讨论、认识、规定、评价高等教育质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从这种价值取向出发,有必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含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面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困难局面,笔者从交际主义教学法、能力本位理论体系、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真实性评价理论出发,提出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地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重构高职外语教学,希望出现五大转变,即以“应试”为中心转变为以“交际”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从单一的“教室”扩展到“情境”,从“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生成”,从“纸笔测验”走向“真实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理念陈旧,办学模式单一,办学条件落后,严重影响了其办学效率.要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增加办学层次,改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过程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向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客观要求,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开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高等教育传统是在中国整个社会变革中不断演变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接受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制度 ,包括外国的和自己创造的 ;另一方面又要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在此过程中 ,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移植国外的模式 ,又必须在坚持民族特性的同时 ,重视传统观念的转变 ,以较快地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教育发展观是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问题的总体性和一般性看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经历了建国初期17年、"文化大革命"10年、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深化改革开放时期四个基本阶段。高等教育本质问题是高等教育发展观所不容规避的核心问题。从本质上看,高等教育普遍地具有知识的批判反思性、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社会代理性、组织结构的高度分工性、精神生活的超越性与一致性等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定的办学规模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必要条件,学校和政府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两个方面,建立市场化的质量评估机制,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