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设计理念】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会导致父母或老师与孩子之间尊重和信任缺失,影响亲子或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因为好奇和无知,故意宣传同学的私人信息或私事,不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也会造成同伴关系不和谐。要让学生了解并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懂得与父母及老师良好沟通,与同学平等交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隐私权,尊重自己及他  相似文献   

2.
学生给自己熟悉的老师打个招呼、问声“老师好”,十分平常;但向自己不熟悉的或陌生老师施行这样的礼节,却很少见。因此,不少老师面对一个个陌生的学生,看不到招呼、听不到问候的时候,并不会在意,如果有招呼、问候的,总觉得有些惊喜。  相似文献   

3.
有些教师以为,学生惧怕自己就表明自己教育有方,管得严,在学生中有权威。其实不然。学生见到老师就怕,势必制约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生或心情压抑,口是心非;或人云亦云,有口无心。师生间思想感情难以交流和沟通,感情隔膜。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就目前师生关系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调查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老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在教师问卷调查中,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学生交朋友。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昵?同样在调查中发现,有85.6%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或.“从来不参加”学生的课余活动;有61%的学生认为老师与学生“接触不多”或“很少接触”;有50.7%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了解不多”或“很少了解”;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48.8%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有讽刺挖苦行为。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学习成绩”“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5.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班主任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班主任如不能了解、不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孙尊志 《现代语文》2011,(10):91-91
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圣地,老师应该在这块舞台上点亮自己,照亮每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但是,很多老师感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不如以前的学生听话,课堂上不少学生或交头接耳,或无所事事,或埋头大睡。究其原因,师生之间存在“代沟”是正常的,但老师们不妨也反思一下,用什么方法能打动学生,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怎样能让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7.
教室门文化     
每当开学之时,同学们或自发或在老师的带领下,将自己的教室装扮得得体、美观、大方:黑板上方是醒目且鼓舞人心的班训;教室两侧墙上的名人画像及名言,时刻感召着学生;教室后墙上学生的计划、学习总结及不定期的优秀作文展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些教室文化建设过程,有一个地方,是老师和学生往往忽视的,但它却是非常重要的,它就是每个教室的前后门.  相似文献   

8.
学生希望多读书,读好书.掌握学习的方法;希望学习成绩好,又不想作业太多;想刻苦学习,又管不住自己;想老师不要偏心,又要老师重视自己;想得到尊重,又不知道尊重别人。老师希望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也希望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其实,这些都与老师和学生没能很好地沟通有关,如果老师能够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那么很多所谓的学困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指导下很好地成长。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最好了!  相似文献   

9.
郭红心 《江苏教育》2005,(8A):42-43
现实生活中,学生说谎话、不诚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又不能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大加批驳。我对本校近15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为什么对老师或父母说谎话问题的问卷调查。65.5%的学生认为,除了学习上的事情,老师或父母对自己的关心都不够;学生犯错误后,有74.5%的学生担心告诉老师或父母后会受到批评与惩罚,而且23.5%的学生确定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与惩罚;72.5%的学生不经常与父母主动交流和沟通,即使存在交流和沟通也只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有27.8%的学生说自己与老师或父母进行过坦诚的交流,自己愿意向老师或父母倾吐心事。  相似文献   

10.
<正>一些老师对于批改学生作文感到无从下手,批语千篇一律,如:句子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干净等空话、套话,或打上一个冷冰冰的分数来评价学生作文。它使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接受老师对自己作文的反馈意见,优点、缺点均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职业》2003,(20):48
通过QQ,学生可以向老师倾诉自己真实的想法;通过QQ,学生可以坦率地对老师的教学提意见;通过QQ,老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嘿!大眼田鸡上线了!”林禹才刚上网,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学生们马上就做出反应。“大眼田鸡”是学生们送给林老师的昵称,因为林老师的QQ头像是一只青蛙。“现在很多学生都在寝室里装了电脑,学生课余经常会在网上冲浪,我就把自己的QQ号公布给学生,告诉他们若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可以给我发帖子。”林老师一边聊着,一边在键盘上忙碌地回应学生的帖子。林禹才今年25岁,是宁大科技学院英语系老师,去年刚参加工作,同时兼任…  相似文献   

12.
江帆 《教育导刊》2005,(5):63-64
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学生“怕”与“不怕”来衡量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片面地认为学生越怕自己,工作效率就越高,因而常常给学生来点“颜色”,让他们“惧怕”。结果,一些学生在路上遇见了老师能躲则躲,没法躲的就装作不认识;对老师有什么建议或看法,不敢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同学  相似文献   

13.
一天,数学课代表喜形于色地告诉我:"今天实习老师上课讲错了,我举手指出来,老师居然承认自己错了,还对我说对不起,表扬了我,你说奇怪不奇怪?"是啊,老师就不能对学生说"对不起"吗?的确,面对学生的失误或过错,老师会要求学生认错或道歉,而对自己的过失,却很少或从没有想到向学生道歉,如:上课迟到,虽也有愧意,却还是急急走上讲台,宣布上课;作业批错了,虽不心安理得,但顶多只是重批;板书出错,被学生指出,只是匆匆修改;判断有误,错怪学生,事后虽心中明白,但还遮遮掩掩……  相似文献   

14.
一次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心中的好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关心学生,在笑声中让我们学到知识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上课下课和同学们在一起的老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在生活中能够帮助我的老师……教师又追问了一句,你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吗?这时,学生不再那样热烈,都闭口不说。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学生说谎话、不诚实的现象时有发生。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又不能对学生的这种行为大加批驳。我对本校近15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为什么对老师或父母说谎话问题的问卷调查。65.5%的学生认为,除了学习上的事情,老师或父母对自己的关心都不够;学生犯错误后,有74.5%的学生担心告诉老师或父母后会受到批评与惩罚,而且23.5%的学生确定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与惩  相似文献   

16.
王华 《教师》2009,(18)
所谓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引发其回应或回答;或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生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回应或回答.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言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针对课文语言材料,以分析讲解为主,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或直接或间接指导学生揭示其中的规律。该模式可简化归纳为如下图示:   师 (辅 ):导入性点拨→引领性点拨→反馈性点拨→迁移性点拨   生 (主 ):感受语言 → 领悟语言 → 积累语言 → 运用语言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我们就会发现:   “语言学习型”教学模式非常明显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老师只起导入引趣作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老师只起引领激情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积累,老师只起反馈调整作…  相似文献   

18.
马桂珍 《教师》2014,(15):119-119
正一个好教师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具有感召力、凝聚力,才能既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又能备受学生爱戴呢?有人做"知识型"老师,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钦佩;有人做"权威型"老师,以威严让学生臣服;有人做"青春型"老师,以年轻靓丽或年轻的心态吸引学生……多年的从教经历使我深深懂得,要做好教师这项繁杂琐碎但又责任重大的工作,老师应该从多方面锤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以"为人师表"为标杆,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提升为师魅力。  相似文献   

19.
汪宁 《文教资料》2007,(13):162-163
经常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抱怨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或根本不听讲,也常有学生反映某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懂或不愿听某老师的课。通常情况下,得到信息反馈的绝大多数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总是很有耐心地甚至是不厌其烦地做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或劝说这部分学生要“适应老师”。其实,作为教师,特别是常有怨言的教师,我们自己是否应该想想为什么有学生不好好听、或是不愿意听我们某些老师的课?为什么学生不欢迎自己?单纯是学生的问题吗?笔者认为,固然学生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但不应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问题而片面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也应该或更主要的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来分析寻找原因。笔者以为,更主要的应该是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业务水平,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而努力成为一代“名师”。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信息教师,在课堂中我时刻铭记,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服务、一种引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在乎学生的反应,那他就会想办法调整或改善今后的教学;如果老师在乎学生的收获,那他就会思考很多问题,寻找更多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老师在乎自己的体验,那他就会想办法把身心融入到教学当中,享受这过程,提升这过程;如果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和自己的利益、进步捆绑在一起,那他就会更加用心思考,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位学生的进步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