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数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表现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爱上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让学生在生与生的合作中爱上数学;课程安排上可把问题故事情境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自主学习方式的内涵与特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其特征为:学生自己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学习进度;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独立  相似文献   

3.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语文课堂的学习模式,要有利于唤起、增强学生学习的合作参与意识;要能促进学生合作时机形成,拓宽学生合作学习深度与广度;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徐佳 《辅导员》2014,(15):84-84
<正>网络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为学生提供了能及时反馈的全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断地实验、探究、发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将改善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若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两个系统,学习方式的改进有以下两个主要途径。一、数学课堂学习方式的改进课堂学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为这是接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是首要问题。教育重点在育,教书必先育人。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应包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乐学的兴趣;扎实的基础知识;善思的学习能力;专一的学习目标;质疑问难,寻要究底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6.
教学效率的具体指标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量与精力投入量之比。这里所说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能学习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终身受用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这里所说的精力投入是指学生学习时所投入的时间与脑力。教学效率是相对概念,同样的学习结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是成正比的。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好的习惯养成,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不开的。但是学生良好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者的做法是:激发兴趣;培养信心;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教学;强化自主训练;加强个别辅导。  相似文献   

8.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协作与分享,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产生的思想基础是一致的,都是重在创新意识的培养,重在体验。发现学习的方法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创新。将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学习体验视角对大学直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教学设计与实施、互动交流(尤其是师生互动)、教师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体验均无明显差异;学段、高校层次越高,学习体验越好;讨论课学习体验好于其他课型;同化型与聚合型学生高于调节型与发散型;学生参与直播教学的意愿较低,学习效率整体不高;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1.
<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强调:在数学学习中,突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不少数学教师认为自主性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数学、解题,但学生却感到好像与以往的学习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指导.其实,"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  相似文献   

12.
杨芳 《贵州教育》2014,(13):30-32
正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式学习、机械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不同。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是个体终生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主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  相似文献   

13.
<正>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习素质论——一个有待重视、探讨与利用的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素质是学习系统的基本品质;学科学习素质则是学科学习系统的品质。学习系统强即学习素质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才高。教师了解学习素质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可洞察学生的学习素质及学习潜力,用系统的观点去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素质各要素状况,可充分发挥潜能。学习素质教育应是学习指导的主体任务,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除整体学习指导外,应将提高学科学习素质的要求作为中小学校主要课程与大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列入课程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中开设学习方法课程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开设学习方法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择业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课程的内容应包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进学校学习;为什么要学习现在的课程;老师扮演什么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要自尊、自爱、自强;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会学得更好;为什么要看书,应怎样看书;怎样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工作并为之努力。  相似文献   

16.
简介并比较了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考虑“课题”的思想、观念、方法与知识线索、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线索、教师的教学组织线索;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设计活动吸引全员参与,提供丰富素材实现内容参与;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给予学生深度引领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引导学生深度拓展是深度学习的延伸.对合学课实践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 ,得到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总体水平不高 ;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学习方法、学习热情、朋友关系、与老师关系、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数学学习能力呈正相关 ;按数学成绩分类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智慧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催生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智慧课堂视域下学生学习的特征为:学习资源智能化、学习主体主动化、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评价立体化。文章考察抽样学校智慧课堂运行现状,发现其存在学习资源静态和匮乏、学习主体意识弱化、学习方式单一化、学习评价方式片面化等问题。智慧课堂视域下学生学习的发展路径为:健全学习资源库,实现资源丰富与共享;加强多元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需选用适宜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多元化;采用即时多元评价,增强学习评价方式立体化。  相似文献   

19.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自主学习品质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尺度,也是影响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为探明初中生自主学习品质的维度,对学生学习品质发展水平做出准确诊断,采用初中生自主学习品质调查问卷对学生自主学习品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自主学习品质总体中等偏下,呈正态分布,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县城民办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明显强于县城公办和乡镇学校学生,城乡公办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整体上差异不显著.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主学习品质,需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减少单一的机械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精细化诊断,同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