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教师授生以鱼,让学生有话可写;授生以渔,让学生有法可循;授生以欲,让学生因需而写;授生以誉,让学生因写而美。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体现三点,并且是有先后顺序的,绝不能颠倒,首先是授人以"欲",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然后是授人以"渔",感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学习的能力;最后是授人以"鱼",掌握运用学习的结论,让学生有学习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黄埭中学周建男教师回答: 1.引导学生看书 对于课本,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有的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课本;有的认为书本很简单,没什么值得看;有的很少花时间去看课本甚至根本没有看过,就急急忙忙地做习题。就算是认真看课本的学生,也未必懂得怎样“看”,  相似文献   

4.
教学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本文结合教学和指导硕博士生学习的经历讨论了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做人做事做学问,是大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6.
黄汝榕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221-221
提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教会学生巧编生物记忆之网;二是教会学生利用口诀记忆;三是教会学生画脑图记忆;四是教会学生利用形象思维记忆。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专业术语多、知识点多,又直接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联系,很容易使学生如坠迷雾。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必须把学法指导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本文对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已有很长时间。有些研究者对这一观点持完全赞同态度,有些研究者持不完全赞同态度,认为不是"授之以渔",应是"鱼渔同授";不是"授之以渔",应是"引导学生获鱼和渔"。以上认识反应了教学研究者对"教学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但这些认识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要学习的知识本身没有变,教师与学生都是围绕着"如何获得既定的知识"而进行教与学。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别人的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历史知识有其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成因、过程、结果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中考历史复习在注重知识的总结的同时也应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照耀下也该枯萎了,我们要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主动自学,响应终身化学习的号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永娥  任燕 《成才之路》2012,(3):15-I0010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较差,主要靠教师的教授,进入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论述了中职教师在教学上怎样让"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是指学生学会学习文化知识,还应包括学会生活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进而形成综合能力。其中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等这些理念都是非常科学的,但也是抽象的。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教学中的确需要贯彻这些科学的理念,将这一抽象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赵彩丽 《小学生》2010,(12):46-47
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切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丧失殆尽,多数语文老师品赏的是工作的辛苦和迷失方向的痛苦。前不久,教研室的领导到我校听了几节语文课后进行评课,让在座的语文老师借机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或面临的困惑。当时一位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她说自己每节课都准备很充分,查阅各种资料,翻看各类习题,上课时按照详细的教案去讲,考前复习,更是力求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习题都搜寻出来让学生去读去记。可尽管自己整天忙得团团转,该班的语文考试成绩却依然不理想。为此,他深感迷茫,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高三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时,如果想让学生永远有鱼吃,那就要让学生学会钓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教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以教促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19.
张民 《考试周刊》2011,(72):69-69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轻重。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独立的、可持续的,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自学能力可划分为阅读过程和作文过程中的自学能力,两者是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应重在输入这一方面,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一个饥饿的人向我们伸手,我们一定会施舍;如果一个学生有知识方面的渴求,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授之以渔;学生更需要得到心理上的关怀,而教师却往往忽略对学生心灵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