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用教材教"论者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教教材".从教材内容与功能的共性来看,"教教材"与"用教材"根本不构成教学中的对立范畴,"教教材"也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离不开教教材.本文认为应置换视角,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和实现教材层次多样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教材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挖掘教材的内涵,重视教材外延的拓展,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应坚持的教材观.教学时,教师对教材的加工和改造,应遵循加减法、重组、生活化、超链接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专家编写供教师使用的内容文本。教材的使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但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是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合理把握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流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处理教材让孩子恋上科学呢?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  相似文献   

5.
宣纪英 《文教资料》2008,(13):118-119
新的教材观主张: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好教材.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分的依赖于教材,从而使教师成为教材的附庸,这种教学模式无论给教师,还是给学生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真正地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时代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许巧玲 《考试周刊》2014,(32):137-137
正1.教师变了——教师的教材观变了、教学观变了、师生观变了教师的教材观变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材被神圣化,是"圣经",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的作用无非是把教材知识体系肢解后灌输给学生,而后辅以相关练习巩固加深,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这是典型的"教教材"的教材观。新课程教材以主题模块方式呈现课程标准,强调以课程标准为本,更注重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带来广大教师教材观的一次重大变革: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学观变了。"教学相长"是基本的教学教育规律,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者,更多知识获取渠道出现了:师生传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师身上要体现为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站在学生立场,把自己还原成学生,时刻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教学生所需。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挖掘人文内涵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打破"惟教材"的思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即以教材为依据,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有效地拓展,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拿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本文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这一单元的教学,通过"活用教材"使学生"学活"。  相似文献   

11.
"用教材教",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但语文教师在失去"教教材"这根传统意义上的拐杖后,陷入了教学内容虚无的困境,想要"用教材教",却不知道该用教材"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2.
陈琳 《生活教育》2014,(21):66-67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以单元统领,它所展示给教师和学生的,是一组组类型相同的课文,虽然每个单元有一定的训练重点,但至于在教学中具体教什么,主要教什么,还都是掌握在教师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再依据课程标准所揭示的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处理与教学内容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书",或曰 "教教材",已习以为常.教材编写遵循大纲,教师教学忠于教材.传统上对教材的处理,只是顺序的调整,内容的详略而已.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对讲授哪几个国家,讲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规定.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权力下放到教材编写者乃至教师手中,"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且"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对某一地理要素的学习,也是"以某种......为例说明......地理意义"等.如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如何处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不敢补充必要的新知识,不敢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增加实践内容,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我认为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使用教材,应该树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师的教材观有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传统观念是把教材中的"标准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观念是把教材当作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用它来服务于培养学生.在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调整等处理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担忧心理,唯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载体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媒介,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积对语文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以满足当代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王玲 《快乐阅读》2012,(30):66-67
新课改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在选材和内容的编排上注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呈现儿童喜欢的数学,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仅限在"教教材"上。只有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才能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自主、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8.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教师教学认知的重要变革。教教材意识影响根深蒂固,需要教师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淡化、消除、打破教教材的唯知性、被动性、局限性,注重用教材的目标宽泛度,强化用教材生成的领悟性,挖掘用教材训练的潜力性,这样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转变呢?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内容追本求源,更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工教材,让"教材"变成"学材",使数学知识成为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启迪学生智慧、点化学生生命的重要载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策略,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只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只是实施教学活动或行为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教材,发现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地"教教材",教师不能成为教材的附庸。一、灵活性使用教材,由易到难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