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灵魂观念对中国古代戏曲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表现形式主要种:复活、转生、离魂、鬼魂。它的作用是扩大了古代戏曲的题材,深化了主题,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因果报应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报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一个母题,因果报应观念渗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发展及特质,在操作层面上具功能性意义,而尤其影响到叙事结构的民族特色,对因果报应观念的本分析,不应局限于宗教角度,而应取历史的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戏曲史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古代戏曲史和戏曲理论史,而他们的视点则立足于他们各自的时代。他们用以批评的武器是由20世纪的批评界所提供的,对于他们的背景问题、思维模式、研究的角度、评价的标准、解决问题的范式等,都应该从20世纪的文化整体背景上进行解释。20世纪的戏曲研究者不仅仅把其研究当成时代语境的注脚。对戏曲创作、表演和理论发展的历史描述甚为广泛,每一种戏曲史专著在进行历史描述时都应用着特定的史述模式,这些史述模式与研究者所处时代的学术范式密切相关。同时将20世纪的戏曲文本批评视为20世纪戏曲研究者与中国古代戏曲文本在价值思考上的视界融合,是中国古代戏曲家与20世纪戏曲研究者在价值思考上的交汇。 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是与20世纪的文学理论建构同脉搏的,“戏曲学”建构的努力几乎贯穿20世纪。同时,20世纪的戏曲理论研究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对“戏曲”概念的不同理解,20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同时关注到戏曲文物文献研究方面,认为几乎每一次的戏曲文物文献的新发现,都大力地推动了对戏曲史的研究。论文试图描述20世纪戏曲思潮与20世纪文化思潮的内在联系,指出20世纪的戏曲改良运动是20世纪文化改良(或文化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时代思潮对于20世纪的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汤霁昀 《英语广场》2022,(23):50-53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舞台上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中国莎剧表演以抒情性为主要审美特征,强调了戏剧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有利于中国戏曲的国际化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中国观众的眼界,满足了民众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理,对中国戏剧文化的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音乐的角度来考证中国古代戏曲音乐的形式,从而提示戏曲的形成与戏曲音乐形成有具体的区别,对研究戏曲中音乐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戏剧的源流问题一直是戏剧研究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形成很多种说法,但都不是戏剧之源。本从中国古代戏剧的基本元素出发来探讨戏剧的源流,并提出戏剧起源于人类原初状态时的体态语言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百废待兴的格局注定了身在其中的戏剧将进行重大而有意义的转型。围绕这一转型,新时期的戏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展开讨论,讨论甚至上升到论争的层面,将戏剧从政治的符号还原到艺术自身,戏剧观念的重大转型直接促成了中国戏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处于初创阶段的孔门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还不突出,女性在婚姻中还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并在恋爱中也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秦汉至隋唐,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日渐强化,反映在婚姻问题上除了强调在婚姻家庭中丈夫拥有对妻子的统治权以外,还要求显示婚姻双方各自家庭社会地位、身份的门第的等同。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妇女守节,并形成相关制度,从而使片面要求妇女守节的风气愈演愈烈,贞操观比较典型地暴露了儒学伦理思想落后腐朽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统治阶级和普通大众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移民观念。认为古代统治者虽然有组织移民的行为,但是他们实际倡导安土重迁,用户籍制度、关卡制度等国家力量限制人口迁移,其移民观念是保守的。而普通大众因受到农业生产特点、交通条件、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轻易迁徒,但是因生活所迫,也经常进行迁徙,包括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移民者的精神内核是积极谋求发展,追求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团圆”结局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元明清的戏曲里,本文以时代的社会心理为切入点,追溯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尚圆传统及以“中和”为美的历史文化渊源,并从创作主体的方面,具体分析了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传统文人在元明清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心理,既而从广大民众的重道德、重娱乐的审美接受心理方面结合戏剧艺术自身文体的特点,分析了“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白蛇传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四大神话传奇之一,自古以来以白蛇故事为题材原型的文艺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戏曲即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白蛇戏曲在其不同版本、不同时代的嬗变过程中透露出浓厚的伦理观照。一方面,戏曲主要人物身上都被寄托了不同的伦理期待,这些伦理观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或是被建构,或是被消解,共同构成了白蛇戏曲的伦理嬗变框架;另一方面,不同伦理观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冲突,又引起了戏曲主要矛盾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戏剧教学是以戏剧形式来从事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主要用来培养儿童的成长,发掘自我资源。将创造性戏剧教学引入学前歌唱表演实训课,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在这种引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四个问题:营造民主学习之氛围;引导学生学习之意愿;激发学生创造之潜能;扩展歌唱表演之范畴。  相似文献   

13.
"诗圣"杜甫与"曲圣"关汉卿,同列世界和平理事会所选出的中国古代"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中,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诗坛与曲坛最高成就的代表,杜诗与关剧的思想、艺术,在以下诸方面有相似之处:一、关注民生,立足现实;二、同情弱者,怜悯女性;三、曲尽人情,雅不离俗。  相似文献   

14.
弹性选课需要依托适于选课的模块化课程模式,不同的课程模式源自于不同的课程形态,并反映其课程观念.不同的课程,对弹性选课有不同的影响.发达国家和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选修课的诞生与演变,均说明了课程形态及其观念对选修课设置的影响和制约.源自于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中心的核心课程的多种职教课程模式,引发了我国职教界对课程观念、课程结构、课程开发的深层次思考.弹性选课需要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多元整合型课程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两个阶段均采用了模块式设计,适于弹性选课,并已在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  相似文献   

15.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于20世纪初就引入了中国,回顾其在中国的百年引进历程,可以发现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高峰期即建国前二三十年代。文章力图结合史料,在回顾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引进历程的过程中,对建国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现状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引进特点。希望这一研究使人们对建国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引进现状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为致力于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的学者提供更丰富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众多神仙戏剧,往往选择东海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表现重心,体现了比较浓厚的"东海情结",这既源于上古两大神话系统的演变、古人蒙昧的地理认识和传统的方位观念等原因所造成的东海的特殊地位,更来自于"东海"给予人们情感与心理需要的满足,其中,主要是满足了人们的升仙梦、富贵温柔梦和英雄梦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际就如何创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理念,从课程设计应服从和服务于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实质性整合、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创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理念是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学理念概念的梳理总结出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经由大学理念演变过程的历史考察,发现有关大学理念的若干经验;同时对大学理念中仍具有争议的问题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东客家方言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客家方言在广东境内的分布,梳理了它的源和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息讼思想源于春秋战国,形成于汉代。儒、道、法三家的息讼思想及其传播是中国古代息讼思想之源。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农业经济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是息讼思想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根源。统治者对教化的推崇,对礼让止讼的赞许,是息讼思想形成的政治根源。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息讼思想产生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