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同马克思把毕生精力奉献于人类解放事业一样,邓小平以一个伟人所具有的全部智慧和精力,以其对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洞察力和对理论的巨大探索勇气,创建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创建这个理论体系的同时,又形成了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观。邓小平的目标观,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个体系,它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同时又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逻辑归宿。 邓小平的目标观,由目标体系理论、目标实现方法理论和目标与方法的关系理论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而成。这个目标观尤其集中地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之中,它的理论意义在于,给予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邓选》三卷的学习的提纲挚领的指导作用,它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实践和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精神动力。这些是笔者通过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而得出的体会和逻辑的结论。 一、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即邓小平对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总的看法,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特色;(二)独创性的辨证思想特色;(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独立自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光辉思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从独立自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与新时期对外政策新思想等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独立自主思想,对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参考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理论研究中心研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3月24日至25日,全国教育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举行教育理论座谈会,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研讨在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生产力思想观和生产力发展现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生产力思想观重在理论层次上澄清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其核心是生产力本质论和标准论.生产力发展观重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实行改革、发展科技、依靠教育和对外开放.两者辩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即稳定观,是邓小平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习邓小平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按照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要求,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深入领会、认真落实。现就全国教育界如何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谈一点认识。一、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简要情况根据党中央在全国建立五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地的统一部署,国家教委于1994年1月成立了全国教育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理论中心”成立三年来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体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标志。如果我们不是从这一历史高度来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意义,不是坚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指弓俄们的一切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一定要走到邪路上去,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高等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以教…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对邓小平经济思想的研究,首先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思想主要层面。本文从理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提出邓小平经济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系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邓小平经济思想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三个层面及其内在联系,对我们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分析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艰辛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论证阐述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概括了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社会主义的辨证关系,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基本观点。这对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国法治化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在社会、国家和中国共产党三个层面并存的基础上的,而法治化反映在这三个层面上的就是法、法律和党内法规。这三者内在的统一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现的邓小平理想观,对于新时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对理想的追求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根红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讲理想和要特别关注对青年的理想观教育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邓小平理想观的丰富内容,并对以邓小平理想观为指导,解决青年追求理想的一些认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这一理论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这一理论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核心地位。也正是对这一问题孜孜不倦的探求,成为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精髓之一就是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作为一位成熟的校长,也要学会因校制宜找到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这就是要力求实现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效率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邓小平继承并超越了毛泽东的社会公平观。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以效率为基础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以效率促公平 ,以公平推动效率。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 ,符合中国国情 ,科学地解决了在中国初级阶段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价值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不久,在国家教委党组的领导下,“全国教育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宣布成立了。这是教育系统的一件大事,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教育系统成立这样的研究中心,加强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事情。我希望研究中心能在推动全国、特别是推动教育系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作出贡献。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当今时代特征结合起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创造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价值和创造性实践辨证统一的理论视角,以邓小平开创并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为现实基础,论述了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价值目标,以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创造性实践为实现途径和实现动力,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评价标准的创造价值观,并分析了邓小平创造价值观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基本特征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8.
一年多来,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和中央作出学习决定之后,全国兴起了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思想,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邓小平、党中央对社会主义认识继“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后所取得的再一个伟大理论成果。学习并实践这一思想,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正确处理稳定、改革、发展三者关系,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就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效率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邓小平继承并超越了毛泽东的社会公平观.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以效率为基础,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效率促公平,以公平推动效率.邓小平的社会公平观,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地解决了在中国初级阶段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价值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