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4年日本以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公然侵略我台湾,受到清政府及人民的英勇抗击。狡猾的日本处心积虑地使用偷换事件内涵的做法,瞒过了缺少外交经验的清政府,签订了使中国丧失琉球主权的《北京专条》条约,后来在日本侵占琉球过程中,琉球曾向清政府垦求援助,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拒绝对琉球的援助,最终丧失了琉球的主权。  相似文献   

2.
近期日本一意孤行地对钓鱼岛采取一系列的错误举措,致使中日两国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之争愈演愈烈。日本单方面的错误行动,为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正常交往与发展横添阻力,是违逆历史潮流的。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在历史上已经早有定论,钓鱼岛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在历史上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从历史上的官方文书,还是民间资料以及地图绘制等史料都翔实地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的不争事实。  相似文献   

3.
尽管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当事国是日本和中国,但纵观整个争端的演变过程就可以发现,美国对造成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现状起了不容忽视的关键作用。冷战时期美国归还琉球给日本,是日后引起钓鱼岛主权争端的主要因素。冷战结束后美国在钓鱼岛问题的立场的变化加剧了其争端。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钓鱼岛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赵平安钓鱼岛是中日之间主权归属有争议的岛屿。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的北小岛上设置了一座灯塔,目的在于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同年7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对此“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5.
张智丹  魏克威 《天中学刊》2009,24(6):108-111
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对美国的战略依赖使其在处置琉球问题过程中过于重视美国的态度和反应:二战时为避免美国认为中国存在扩张企图而未在开罗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对琉球拥有主权;战后因在内战中急需美国的支持而未能就收回琉球对美展开有力的交涉.中美关系的不对等状况,便利了美国在战后绕开中国攫取处置琉球问题的主导权,以致中国对琉主权问题至40年代终期仍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日本吞并琉球与中日关于琉案的交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次边疆危机的开始。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看,琉球的主权及前途地位问题皆属未曾了结之案。  相似文献   

7.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用武力先后吞并了琉球、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有关条约,日本被迫放弃了对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的占有。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却仍然据有琉球群岛。日本吞并琉球,于今在东海划界、我国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以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形成等问题上,都对中国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高畅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33-135
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边疆危机,而这一危机几乎是从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同时出现的。特别是70年代以来,伴随着日本的崛起及其逐渐显现的侵略野心,中日矛盾逐渐被激化。琉球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中日两国围绕琉球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交涉。面对此种"双边危机",中国形成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同时又是"海防派"代表人物,从始至终都参与其中。正是在应对中日琉球交涉等一系列"海疆问题"的过程中,李鸿章的海防思想逐渐发展形成。  相似文献   

9.
18 79年日本吞并琉球 ,标志着近代中国第一次边疆危机的开始。然而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看 ,琉球的主权及前途地位问题皆属未曾了结之案  相似文献   

10.
开罗会议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作为世界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回归。该会为战胜日本以及战后远东的国际秩序做出了安排,《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必须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于《马关条约》后被割让,在此自应一并归还。蒋介石曾提出中美占领、共同管理琉球的方案,但因为美国的失信而流产。战后美日却一再利用琉球的托管问题,混淆钓鱼岛与琉球问题的界限,肆意将钓鱼岛纳入琉球范围并单方面将"施政权还给"日本;近年来日本又以"购岛"等闹剧挑起钓鱼岛争端。从历史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钓鱼岛属于中国毋庸置疑,日本政府以任何形式对其侵犯都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1.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图片)美丽的钓鱼岛,在蔚蓝的海上像璀璨的珍珠。近些年来关于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中国和日本多次发生矛盾和摩擦,尤其是在民间组织的一些活动表现得最为明显。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有确凿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就是日本历史上也有地图证明钓鱼岛是  相似文献   

12.
无可争辩,主权属于中国钓鱼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我们保卫祖国主权的前沿阵地。钓鱼岛列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位于中国台湾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无论从发现占有权、还是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效的《大陆架公约》《、海洋法公约》来看,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都是公认的和无可争辩的。在古老的历史上,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到了14…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新一轮冲突暂告一段落。日本的盟友美国表示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全和合作条约》,这样使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又掺和进美国因素。通过对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缘由进行历史分析,进一步分析美国因素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对中日解决钓鱼岛之争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从历史、法律、地理等角度详细论述了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各自依据,指出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先占钓鱼诸岛的前提(即钓鱼诸岛属于中国领土而并不是无主地)是不存在的,其先占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并从维持现状、谈判解决、军事途径、法律解决等方面分析了其解决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钓鱼岛争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中日两国之间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所谓的“无主地先占”和“时效取得”是不成立的,美日之间的条约和协定更不能成为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从长期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治策略已面临重重困难,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钓鱼岛争端是可行和必要的,中国应作好充分准备将钓鱼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司法解决。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70年代,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了吞并琉球的计划,正在为伊犁问题与俄国交涉的清政府,由于自身实力偏弱等因素,欲保全自己的宗主国地位,故推出了延宕外交,以期等待时机予以解决。但由于此后清政府周边问题不断,无暇顾及琉球问题,日本最终吞并琉球,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向外扩张的野心,同时让晚清政府对日本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也是中国宗主权开始丧失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原因,福建与琉球的交流最为密切。在明代正、副册封琉球使臣的29人中,闽籍4人,他们在中琉友好关系中发挥了特殊的区域优势。其中,潘荣的《中山八景记》是作者仅存的一篇涉琉游记短文,弥补了此次册封琉球无“使录”类著述传世之不足。谢杰的《使琉球录》与《〈琉球录〉撮要补遗》,则详细记载了往封琉球的过程,在琉期间的政治外交活动、生活起居、文化交流,以及琉球社会的风土人情等。尤其是《〈琉球录〉撮要补遗》一书,首次揭示了日本觊觎琉球的野心,并提出了一系列御倭谋略。潘荣、谢杰的涉琉著述,有助于了解与研究闽籍册封使在中琉历史关系中所具有的区域优势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琉球组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琉球组舞的形成问题 ,日本音乐学界大多从日本本土的角度出发与“能”进行比较 ,认为组舞是接受了日本本土“能”的影响而形成的。本文以琉球历史发展为脉络 ,从中、琉、日三个角度对琉球组舞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其中着重论述中国戏曲对琉球组舞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日本的侵略及其他各种历史原因,钓鱼岛成为中日之间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了搁置钓鱼岛问题的共识。但随着日本单方面改变钓鱼岛的现状,甚至启动了所谓把钓鱼岛“国有化”的程序,使中日之间围绕着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争端不断,中日关系也陷入低谷。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需要中日两国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热点成因]国际在线消息: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3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主张中日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双方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的分歧,他还反对把台湾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畴。李肇星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证据和法律依据。任何外国单方面的行动,都不能改变这一基本事实。他希望双方能以大局为重,避免这一问题给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