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通过对荀子的文化性格以及“荀学”核心思想的形成与赵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说明荀子是赵文化孕育出的“巨子”级的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3.
日本早在明治时期就开始了对中国古代的名学(名实论)的研究.先秦的名学被称为“中国逻辑学”,对其研究主要通过和古代希腊的形式理论学的比较来进行,其中特别是荀子的名学被认为可与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比肩.战后(1945年后)以中国思想史的脉络来理解荀子的名学,荀子名学中的特征以及意义之研究也活络了起来.本论将荀子名学研究史划分为四个时期;“明治时期~1945年”、战后的“1945年~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以后”来介绍荀子名学研究的主要论著,同时评述日本学者的研究观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通过对荀子的文化性格以及“荀学”核心思想的形成与赵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说明荀子是赵文化孕育出的“巨子”级的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5.
由于《孔子家语》“伪书”说的影响,荀子研究中几乎还没有人注意到荀子与《家语》的关系.实际上,荀子在秦昭王时将该书材料带到秦国,《孔子家语》才得以传到汉代并流传至今.《孔子家语》内容丰富,资料宝贵,《荀子》与之思想相通、材料一致,了解二者的关联,对荀学研究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6.
撰作本文目的有二:第一、试图由国际视野和比较方法来评述20世纪《荀子》研究;第二、介绍过去日本《荀子》研究的主要脉络和特色。由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讨论:(一)首先从三种途径整理《荀子》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以此为切入点,大致评述整个20世纪《荀子》研究之主要见解的长处与短处;(三)回顾日本《荀子》研究之早期(约1880---1920)历史;(四)点出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三个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荀学研究者将清代视为"荀学复兴"时代。除了在考据学的推动下,就《荀子》书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作出全面的整理;同时也促使了《荀子》获得重新被检视的契机,在此过程中,对于长期遭宋明理学家贬抑的荀学,有了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荀子的心性论,一方面清儒在肯定人欲人情、强调心知作用等观点中,有进一步的阐发;另一方面则在力反程朱之学的立场下,试图批驳理学家们对荀子心性论之訾议,将程朱的"气质之性""变化气质"与荀子"性之恶""化性起伪"之论联系起来。本文论析程朱理学与荀子对于心、性、情之内涵差异,以至荀子所谓"化性起伪""变化气质"之意义;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探究清儒对荀子心性论之掌握情形及其所代表之意义。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理想国"是天下定于一尊,万民匍匐于地.以之为参照,特别容易见出民众天生具有"离心"倾向,于是得出"人性恶"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政治哲学,要求人们无论贵与贱、尊与卑,都应各安其序(礼),提倡通过艺术以道制欲(乐);若教而不化,则主张严加惩罚(法).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荀学是综合学,它综合各家各派的学说。荀学也是实学。荀子博大精深,刺取诸说,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对世人的盲从迷信作揭露与批判,敢于离经叛道,不从俗说。荀子讲究事实,他认为学说的生命力在于从实际出发,此为历代思想家敬仰之所在。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荀子的地位不能低估,笼统地说荀子不及孔子,那是不科学的,孔子有孔子的伟绩,荀子也有荀子的伟绩。  相似文献   

10.
对于生活共同体或人类共同体,荀子与先儒或先贤在价值、礼俗、制度三个层面都有相当的共识,与很多先儒一样推崇仁义道德等人类普遍价值,重视礼俗或礼乐的涵养与规范功能,强调制度或法律的功用或效率。荀子的独特创见创识主要在经验主义思想体系下的天体运行天道观、材性知能人性观、积伪化性修身观、制度约束治世观四大方面。弘扬荀子或荀学,应把握荀子经验主义学说的精髓及体系,在世界眼光下、东方思想史里认识唐以来贬荀扬孟意识常态下清代惠栋、戴震到日本古学派荻生徂徕、太宰春台及到近代梁启超、胡适等的经验主义、启蒙主义思想路线与荀子科学理智及民主法制精神的相近及相连性。  相似文献   

11.
荀子礼学,对孟子礼学既有继承,又有革新,而革新是主要的。其革新主要表现在:第一,荀子认为,礼是先王和圣人制定的,是外在于人的。第二,礼与法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礼就是法,法就是礼。第三,礼义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公羊>学是儒家今文经学的中坚,相对于古文经学而言,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学术风貌.<公羊传>的核心是"三世说"和与之相为表里的"大一统"理论.清朝中叶,今文经学复兴,就是以<公羊>学的再度兴盛为标志.清代<公羊>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常州学派的<公羊>学复兴时期,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公羊>学改造时期和康有为为代表的高峰时期.其最突出的特征,一是继承汉代<公羊>学微言大义学说,二是注入了进化论和变易思想,三是不断加强的经世致用精神.作为中国传统经学的最后一位今文学大师,廖平<公羊>学的出发点并未脱离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宗旨,只不过他更热衷于"思想"的建设,企图用"思想"来代替行动.其特点,一是以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为宗旨,二是以笃守今文家法.复明两汉师说为旨归.在晚清<公羊>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钱穆早年所作《荀子篇节考》,对《荀子》错节脱简之讹多有是正,极富创见。由于原刊搜检不易,无论是钱穆生前手定论文集,还是死后门人编定其全集,均未收录此文,以致其学术价值湮没无闻。兹据原刊加以整理,以补全集之缺,并对其学术价值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4.
清代遵义地区的义学创设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结束于光绪末教育新政的推行。在二百年的历程中,遵义地区义学的发展呈现着康熙雍正时期缓慢起步、道光同治时期发展至高峰,以及绥阳、正安等县义学数量多等时空分布特点。清代遵义地区义学的发展受到朝廷政令、地方政治局势、地方官员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战国是中国文化学术史的轴心时代,《荀子》与《韩非子》皆是历经百代淘洗的经典。韩、荀学术虽各具独特品格,但又相互融生。韩非子与李斯俱事荀卿的历史事实,使得韩非子的法术范畴与荀子的礼学思想存在天然的通变关系。韩非子对荀子礼学的“通”体现在三个方面:“得君行道”,学术成为公器与国君的结合;礼学与法术之学都以政治为中心;学术品格独特而鲜明。而其“变”则体现在三个转向上:从王与礼的统一转向人主与法的统一;从纷繁复杂的礼学体系转向简明扼要的法术之学;学术品格从自由、独立转向功利化、依附性。  相似文献   

16.
荀子美学思想研究的三十年,大致可以分为研究的开拓、尝试期(1978~1986)、稳步发展期(1987~1997)和体系建构与理论突破期(1998~2008)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也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荀子美学思想研究的进展与状况是我们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至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走弯路,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荀子的美学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关于荀子的学术性质争议颇多,但没有一个用来划分学术性质的标准。本文认为荀子是归属儒家的,从界定儒家着手,以此为标准对荀子的思想加以比对;同时,还对认为“荀子非儒家”的观点如荀子重法、韩愈“道统论”、荀子“性恶论”等予以辩驳。  相似文献   

18.
清代赋学是对此前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对赋学史上的诸如古、律赋之争等重大的赋学理论问题均作出了理论阐发,并建构了富有体系的律赋理论与古赋理论。回顾评述清代赋学研究的状况,总结其成绩与不足,这对未来的清赋研究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主要从国内与域外两个层面,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及80年代以来两个时段对清代赋学研究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荀子礼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继承了孔子的礼学思想,而且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建立了以礼为核心的礼法并举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荀子礼学思想不仅为历代统治者提供了治国方略,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中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现代社会的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最早关注荀子在经学上的贡献,有文献可考证的始于汉代,如今荀子经学及其相关问题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大量出土材料的涌现成为研究这一课题的新的契机,前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为后人继续深入探讨荀子在经学上的贡献提供了有价值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