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秦锡纯《不懂就要问》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是一篇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的好教材。全文由9个自然段组成。第一段,介绍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教背诵,从来不讲。第二至七段,叙述孙中山向先生...  相似文献   

2.
<正>“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指导思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一、基于学情,制订前置性预学单《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表现了他不懂就问、  相似文献   

3.
《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上学读书时的一件事,赞扬了他在学习中不懂就问的精神。本课教学容量大,知识密度高。教学时,可按以下三个层次设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心,并结合提问,发展学生的语言,训练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教学&;lt;不懂就要问&;gt;一课,在学生弄清了“私塾“教学方法的弊端后,可围绕“孙中山与其他同学学习态度的对比“,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很用功?(2)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3)孙中山提问时,其他同学怎么样?(4)孙中山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四册《不懂就要问》一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问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不仅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习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那位先生的教学方法也给我们语  相似文献   

6.
根据“面向未来 ,开发潜能”的总体目标 ,我们设计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重在拓展信息渠道 ,加大信息交流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注意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初步能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评价 ,逐步增强其自学能力 ,实现元认知潜能的开发。现根据人教社教材第四册《不懂就要问》一课的教学内容 ,谈谈自己粗浅的构想。一、自读环节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不懂就要问》是篇思想性、故事性很强的课文 ,运用“自…  相似文献   

7.
新学期的第一课《不懂就问》,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所以他掌握了许多知识,成为了一位伟人。我平时也有许多不懂的事情,有时候我也喜欢不懂就问,但也有很多时候没问,所以有很多事情弄不明白,对有些知识我总是一知半解,没过多久就忘了。我对《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很感兴趣,我读了好多遍。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要不懂就问,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远大的理想打好牢固的基础,长大了,做一个博学的人。评语二年级的小朋友能写出这样的读后感,非常不错!你看,他小小年…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79):73-75
"不懂就要问"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主要思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应坚持不懂就要问的核心思想,通过教会方法、创设环境、积极评价、提供时间和开展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问、找到问、主动问、有机会问和如何问,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提问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讲演     
在教材第五册《不懂就要问》一文中,我们学习了孙中山认真读书、不懂就问的故事。本期刊发一篇孙中山讲演民族主义的故事。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讲解复杂深奥的革命道理,唤醒国人救国意识。小朋友在写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通俗有趣。  相似文献   

10.
父母和老师时常叮嘱我们“不懂就问”,可见他们已经把“不懂就问”看成是虚心好学的表现。但如果对“不懂就问”理解不好的话,就很容易使我们产生一个误区:一遇到不懂,第一个的反映就是问而不是思考,问完了就觉得自己已经懂了,思考这一步就自然而然的给免了。 往往在同学间会出现这一幕:同学一接到题,连题目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认为自己不懂,于是就打着“不懂就问”的旗号去“请教”人,还没等别人解说完,就又习惯性地加上一句:“原来这么简单。”学问,学问,学习就一定会产生问题,但我们应该用“一不懂即思,思而不懂后问”…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中不懂就要问,勇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勤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值得学习。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个早自修,一位学生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室。临走时还不忘嘱咐:“上课要认真听,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孩子点点头,家长冲我点头一笑,满意地走了。“不懂就问”,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学习有上进心的代名词,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气魄。然而,有些时候,不懂就问在某些孩子的身上却演绎着另外一番情景:一次一年级数学考试,没过几分钟,一个学生便向我走来:“金老师,这道题怎么做啊?我不懂。”我一看,是让学生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号。我说:“你先看看题目,然后告诉我,你认为该怎么做?”他看了一下,迟疑地说:“是不是……啊?”我点…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山东教育》2005,(1):56-57
《不懂就要问》是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主题单元“好习惯”中的第一篇课文,故事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因此,联系学生现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深入体会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激发兴趣导读抓住对比多思──第四册《不懂就要问》教学建议广东骆旺娣小学语文第四册《不懂就要问》是一篇新选课文。全文篇幅较长,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私塾先生提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  相似文献   

15.
感知 1.图片直观 (出示孙中山挂像),导语引入:(介绍孙中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不朽功勋)你们想知道他小时候勤学好问的故事吗?学习新课,揭示课题《不懂就要问》。 2.引读初步感知。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读,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飞燕 《考试周刊》2013,(99):91-91
在教学中。“不懂问老师”是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老师、同学都把这句话当做至理名言,尤其是学生家长总是叮嘱孩子“不会问老师”。那么,“不懂问老师”是利是弊,值得我们深思;怎么启发学生“不懂问老师”,也是一门学问和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7.
梅艳 《考试周刊》2013,(33):35-36
质疑善问,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善问,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知识,以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向学生强调“不懂就问”这种学习的方法:学习中遇到没有理解透的问题,不会做的题……要及时询  相似文献   

19.
袁洁 《班主任之友》2006,(12):45-45
不懂就问,这是国人自古至今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几成定律。然一次学生的据此申辩却让我在尴尬中对此有了反省与感悟。周日晚第一节自习照例由班长及班委会成员对上周班内情况作一小结。班长在肯定了上周的成绩后,对上自习时同学们相互问问题导致课堂嗡嗡嘤嘤乃至喧闹吵嚷的现象提出了批评。班委会询问同学们还有何意见时,一男生忽地站起,反问道:自习课堂相互问问题有啥不对,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学习任务,不是说不懂就问吗?班长对此毫无准备,就算让他准备也难做有效答复。于是,他把问题直接抛向了我。我在些许的怔忡与反感中不得不作出…  相似文献   

20.
不懂问老师     
妈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不懂应该问老师。 孩子:我问过了,老师不肯说。 妈妈:什么时候? 孩子:就在昨天考试时。不懂问老师@黄通明 @韩一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