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闯入城市     
波利是个勇敢的孩子,独自一人出来闯荡,首次进城就有城里人欺负他。给他出了很多难题,你能帮帮波利吗?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 这既是农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但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工进城后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要面对的许多现实问题,如:住房、学费、交通等等。他们只能选择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语录     
关于教育●如果我今后有了孩子,我一定把他送到农村去喂养。成本低不用说了,关键是可以增加他的生活经历。农村长大的孩子可以通过考大学当民工等方式进城,成为城里人。而城里的孩子永远不会有真实的农村生活经验(再不会发生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了),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这样教育下一代:“儿子你好好读书,今后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到农村去当农民了……”编叨编侃:阳光获悉某老大即将升级为“爸妈”级人物时,谈到了自己今后孩子的成材培养计划。PS:这家伙连GF都没有,却奢谈什么教育下一代,典型的纸上谈兵,众编BS之。●400个耳光,就是要让…  相似文献   

4.
“乡下人进城”叙事比“城里人来到乡村”更能真实地反映当代城乡矛盾。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和展锋长篇小说《终结于2005》,不约而同选择“乡下人进城”叙事,展示了“乡下人进城”过程及其结局的两种文本叙述。两种文本叙述了失去土地的南北“乡下人进城”以及农村城市化趋势引起的阶层和族群变化,体现了当代作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对乡土叙事所作出的自觉调整。  相似文献   

5.
说起幼儿家庭教育,许多农村的家长往往摇头叹息:“城里人要什么有什么,当然好教,我们教什么?”可是,虽然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钢琴,甚至没有电视机,可农村有着城里人没有的东西。 播种的时候,家长可带孩子一起去田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的一个小村子里,12岁的少年王首先陷入了极度的困惑,到底是城里好还是乡下好?他和“城里人”的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这一切并不来源于城里人对乡村的歧视,而是来源于城里人对乡村的想象。可以说,王首先这个不平静的12岁的夏天都是电影惹的祸。如果不是一个摄制组的到来,他可能不会这么年轻就要面对那么多复杂的问题。王首先无法想象城里人居然不喜欢城里的生活,更无法想象他要扮演的那个电影中的角色,一个乡下的孩子进城之后为什么要坚决地回到乡下,对城里人虚构的那个故事,他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甘肃省兰州市两个住宅小区93名进城农民的社会心理适应问题,发现绝大多数农民都是进城为儿女带孙子孙女。最舍不得是农村的房屋财产和家乡的亲戚邻居;最大的痛苦是心里有话没处说和看病排队太麻烦;最烦心的是城里人生活浪费太大;自己伤心时都闷在心里不给儿女说。建议街道社区干部组织社会工作者、心理工作者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活动,促进进城农民归属感、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幽默两则     
方便的故事一位农村小姐初次进城,回乡后对小姐妹们大发感慨:『人家城里人讲话特文明,讲上厕所不叫「上厕所」,叫「万便」。』小姐妹们听得直点头。说完之后,这位小姐又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两会”热点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民工进城后,许多民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由隔代亲人或其它亲属监管,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家庭教育成为空白,长期不同父母生活,许多孩子“情感饥饿”而产生厌学、逃学、辍学。因此,许多农民工把孩子从乡下接到城里,形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留在农村就学。这些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为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教育难题。而对于农村的政治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这些农村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但又无法让孩子在城市入学,因此会选择自己进城务工而把孩子留在农村学习,其监护人也就由父母变成了爷爷奶奶等高龄长辈,从而使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叫做农村"留守儿童".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现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学生随父母转学进城,使得农村学校的学生近几年骤减。再加上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成果显现,农村学校的学生新生入学人数也在递减。分析发现,社会全民特别是农村地区开始真正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教育环境更好的地方和学校。这些原因使得现农村班级人数由原来的三四十名到一二十名,特别是一些偏僻农村学校,有的班只有几名学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的潮流,在农村出现了特殊的群体——留守孩子,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教育,预防留守孩子的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是家庭、学校、教育部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4.
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外出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不外出打工,孩子成为失学儿童。"著名导演田纪珍这句话道出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尴尬,也道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必然性。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活艰辛。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由于  相似文献   

15.
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工作时间较长、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差、孩子进城入学困难,因此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家里。这些被留下来的孩子们在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学生或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6.
刘策 《宁夏教育》2009,(6):19-20
由于农村教学质量问题以及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因素,一部分农民进城为自己的孩子寻求优质的教育资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送孩子进城上学”这是农民教育观念的重大变化。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成为目前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现状的主要原因。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现状给县城学校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区孩子的知识面要比城里孩子狭窄得多。但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发现农村学生也有农村学生的优势。比如,农村孩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情感体验等方面,并不比城市孩子弱。农村孩子从小生活在大自然中,接触自然的机会多,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比城市孩子深切。而农村的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景观比城市丰富优越。农村地区由于地方小,人际关系简单,也没有城里人那么忙碌,人们的日常情感交流、沟通也很丰富。如何发挥农村学校特点,利用农村孩子认知方面优势和农村丰富的自然、文化等资源,开发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以及与其相联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的限制,加之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些农村移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难以解决孩子进城就学将要面临的诸多困难。因而,他们大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管。  相似文献   

19.
七嘴八舌     
李德军(广西昭平):春节前,舅娘带着表弟来我家玩。我问他:“在你周围有许多乡下孩子,他们被城里孩子歧视过吗?”他说:“有啊,这些现象很平常,常常会有城里孩子小看我们。不过我们不会与他争吵,俗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不理为妙。虽然我们乡下人穷,但我们志不穷。上次我们还有个乡下同学获得了全国作文比赛特等奖呢。再说乡下环境好,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有些乡下人比城里人还富裕。城里人斤斤计较,我不喜欢。你有空可以到乡下看看。”罗兰(云南宾川):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当然有区别,农村孩子太老土了。我有一个家在农…  相似文献   

20.
雷泓霈 《云南教育》2008,(20):40-40
据10月18日《羊城晚报》报道,为了均衡教育资源,山东省平原县做出了大胆动作,将全县的农村初中全部撤销,在县城新建和扩建5所初中,让农村孩子全部进城读初中。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顺应时势之举”,“不少县城已向中等城市发展,进城务工、定居的农民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