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中篇小说《白轮船》是艾特玛托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它于1970年问世时,轰动了苏联文坛,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极大的兴趣. 这篇小说与作者前期作品不同,表现了新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作品不仅对现实社会生活作了真实描绘,而且使神话传说成为它的重要内容,在艺术形式方面特别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抒情色彩也很浓厚.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溶为一体,使这篇小说成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传统,怀着满腔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通过自己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在1970年发表的《白轮船》中,作者对国内邪恶势力的揭露和批判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文艺史上出现过多种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虽是一篇浪漫主义作品,但从《孔乙己》以后的《呐喊》《徬徨》中的全部作品,都是现实主义的。鲁迅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的来说是从现实主义开始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要求“真”,所谓“真”,就是真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如果离开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失去了艺术魁力。《呐喊》《徬徨》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在创作中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文学思潮颇具特色地融合在一起。小说的创作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目的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同时又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也由此奠定了《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受俄国传统文化和吉尔吉斯民族文化双重影响的作家。以他的代表作《白轮船》为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创作的特点——吉尔吉斯民族的浪漫情怀和俄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变形记》为非现实主义作品的说法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从卡夫卡当时力求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变物现象的创作动机,从小说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真实描写,从作者创作《变形记》前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从小说的内容,都可证明作者虽然运用了拟物化、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但坚持了“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绘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张鸿渐》在《聊斋志异》中算不上是一篇最好的作品,但就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讲,它却有着多方面的代表性。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聊斋》的思想和语言艺术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聊斋》作品的欣赏能力。一小说《张鸿渐》的代表性,首先表现在内容的现实主义因素方面。这也是《聊斋》真正的价值所在。蒲松龄这部短篇小说集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作者凭着自己高度的才能和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通过描写人鬼狐妖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深刻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能引起当时人们共鸣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内心要  相似文献   

7.
遍览当代吉尔吉斯族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之作品,从《白轮船》《永别了,吉利萨雷!》到《一日长于百年》乃至《断头台》无不扬溢着古老的吉尔吉斯民族的异域情调,渗透着吉尔吉斯族独特的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和审美判断,呈现着对人存在的价值以及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的关注.之所以形成这种独有的审美视角和艺术品味,仔细研读艾特玛托夫的生命历程和心路历程,可以看到生活的印痕促使艾玛托夫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作心理定势,而心理定势正是其作品特色形成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8.
<正>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塑造,让学生感受小说创作独特魅力。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以真实普法战争为历史背景,通过法语教师教授孩子们上最后一节母语课的故事感染了众多读者,并成为语文教材中的必学篇目之一。《最后一课》是一篇世界皆知的经典短篇小说,也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都德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从小生活贫困,但是从没有放弃热爱的写作,并且善于将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9.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神话,但真正成为作家有意识创作的较成熟的小说应该是唐传奇.之前的小说多粗陈梗概,文字简短古朴,只是小说的雏形.唐传奇的作品不仅有了曲折的情节和较长的篇幅,而且表现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性.其作品一类是作家以一定的生活真实为基础,或者依托于某些史实,经过艺术创造,对生活或历史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描写现实,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因素;另一类作品则借鉴六朝志怪小说的类似题材,经过艺术上的再创造,使作品表现出了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白轮船》和《白鹿原》采用了相同的虚景设置、现实主义与魔幻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部小说都具有悲剧性。但《白轮船》和《白鹿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质,在篇幅、人物性格表现以及作家的价值取向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写作小说前后达三十年,写出作品四十篇.在郭沫若一生的著作中,小说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但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创作,同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并立于世,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先驱,显示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苦雪》是青年作家关仁山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从作品意蕴的角度看,还是从形式意味的角度看,这篇小说都与他的那些使他成为坛“三驾马车”之一的现实主义创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差异主要体现为小说叙事的隐喻特征。小说故事的表意性、环境背景的寓意以及人物形象的内蕴诸方面都体现出这篇小说叙事的隐喻性。作品摆脱了在生活表面的艰难匍匐,在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实现了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14.
小说《红色旅馆》是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生涯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水岭。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的题材选择、主题思想的提炼与创作方法的得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家转向现实主义创作初始阶段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芥川作为《新思潮》的作家,他以新现实主义为基调,取材于一些中国与日本古代志怪小说,创作出具有作者对人生有着独到见解的作品。这些作品里还渗透出作者个人生活经历给作品带来的影响。作者由于作为养子,又是姨母照料成长,这些都使作者在性格上留有阴影,与此相对,还会让作者对于母亲拥有自己独特的爱恋。在以中国《杜子春传》为题材的芥川小说《杜子春》中就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吉尔吉斯族著名作家艾特马托夫从《白轮船》开始,在《花狗崖》、《一日长于百年人《断头台》等一系列耐人寻味的作品中,刻意引入了神话、传说的内容,并通过这些神话、传说构成其作品的表层结构,又透过它们与现实形成一种对应、同构或变奏关系,显示了文特玛托夫对现代人的处境与人类的悲剧性命运的独特思考。可以说,《白轮船提其作品神话意识的滥筋。在伯轮船》中,艾特玛托夫以充满激情、富有历史厚重感的笔触隐含了许多各式各样的神话模式,使文本具有了跨文化区域,跨时代的审美价值。通过观照其深刻内涵,可能会对解读艾特玛…  相似文献   

17.
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他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是一部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艺术力量的成熟作品,体现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有机契合。这部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生活实感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迟桂花》是郁达夫后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风格与作者前期的作品大不一样。作者为什么要创作此篇小说?将通过作者的直接动机、创作态度以及小说中反复提到的迟桂花这一事物来探究郁达夫创作《迟桂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哥特式小说文学手法与浪漫主义写作手法在实际应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蝴蝶梦》中,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利用哥特派小说的创作手法将阴森压抑的绝望和恐怖融入作品,同时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缠绵温柔,从而成功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富有神秘传奇色彩的女性吕蓓卡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蝴蝶梦》中哥特式和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展现达夫妮·杜穆里埃在艺术继承和艺术创新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批评逐渐成一门“显学”,这是在文化领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白轮船》正是这一反思的体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相关理论从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方面分析《白轮船》中的生态思想.通过对奥罗兹库尔、莫蒙和孩童人物形象象征寓意的分析,来探讨作者的生态理想,探究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从中发掘《白轮船》中生态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