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报曾头版发表了孙云晓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报道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举行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就回大本营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却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是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却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汽车;中国少年和日本少年在困难面前的不同表现,以及两国家长帮助、爱护孩子的不同做法,令人深思。就此,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孩了不是我们的对手!警言值得我们猛醒! 近日,山东济南市爆出一则新闻:一位15岁的初三女学生,因期末考试第一天的成绩“自我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这两段话是孙云晓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拟的小标题,很明  相似文献   

3.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这篇《夏令营的较量》文章轰动一时。有识之士痛感中国学生身上的弱点和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发出“救救教育”、“救救孩子”的痛切…  相似文献   

4.
还记得1992年8月.《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带给我们的震撼吗?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题为“草原探险”的夏令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的孩子输得一塌糊涂: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仍坚持走到底;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个时期,关于日本孩子打败了中国孩子的话题牵动着人心。由此引发的“社会大讨论”已是沸沸扬扬。 孙云晓发表在《黄金时代》的文章《夏令营里的较量》 (以下简称《较量》)告知人们:中国儿童在探险夏令营中表现得怕苦、脆弱,与日本儿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以至“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  相似文献   

6.
1993年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孙云晓的文章,题目是《夏令营中的较量》,写的是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上举行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少年和日本少年在困难面前的不同表现,以及两国家长帮助爱护孩子的不同做法。读罢此文,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如坐针毡,一个巨石般的问号  相似文献   

7.
多让孩子吃些苦筱玲一篇题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如今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文章报道说,去年秋天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乌兰察布草原联合举行了探险夏令营活动。面对困难,日本孩子坚韧、顽强、互助,不达目的不罢休;而中国孩子娇弱、怯懦、自私,大多半途而废。末了,...  相似文献   

8.
谈德育观的拓展陈凌侠,陈志侠去年《中国教育报》转登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述及了77名日本孩子和中国孩子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度过的夏令营活动,切切实实地提出了教育界面临的两大课题:一是孩子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童年:二是家长、教师、社会怎样关心爱护和培养...  相似文献   

9.
正preface中日两国家庭教育从育儿观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父母把培养孩子有助人之心当作最高期望,而中国父母更希望孩子喜欢学习。起点的不同,决定了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多年之前,教育家孙云晓的一篇纪实中日两国孩子在内蒙古夏令营不同表现的报告文学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20多年过去了,中日两国在孩子教育的状态上,又有哪些"较量"  相似文献   

10.
我看过一篇报道《我们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感触颇深。文章介绍了中国和日本100多名11至16岁青少年在内蒙古举行草原夏令营活动时两国孩子面对困难的不同表现,以及家长给以孩子的迥然不同的帮助……如何克服骄娇二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历练,培养起劳动习惯是一条简单易行、富有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由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组成的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进行。时值当地罕见的高温,整个行程十分艰苦。平均每天步行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显然此前已经做足了准备,把野外生存条件的艰难想到了十足。当地随行的人员看到日本小孩瘦小的身体却背着与其不相称的包裹,想要帮忙,立即遭到拒绝,日本小孩觉得受到了侮辱。与此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同行的中国孩子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都是中国孩子在向家长诉苦。(8月19日《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12.
正当《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称《夏文》)引发的关于我国青少年教育问题大讨论热烈进行的时候,北京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以下称《杜文》)对《夏文》来了个基本否定。紧接着,  相似文献   

13.
1994年3月16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孙云晓同志的文章《并非杜撰也并非神话——<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证言》 (以下简称《证言》)。作为《证言》中提到的《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 (以下简称《神话》)一文的作者之一,愿意心平气和地告诉孙云晓一些情况和自己的看法。 首先应当指出,尽管双方存在一些重要分歧,但就其目的而言,双方都在为如何培养跨世纪的一  相似文献   

14.
专版要目■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B、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C、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D、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相似文献   

15.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 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10年前,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引发了一场社会大讨论。在这场夏令营的较量中,日本孩子占了上风,中国孩子的表现则令国人汗颜,以致事后竟有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当时,不少人写文章反驳。2000年,《夏》文的作者孙云晓又写了一篇题为《千年警世钟———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的文章,写的同样是孩子间的较量,只是地点由内蒙古草原移到了日本的黑姬山。作者是这样描述这次较量的:“假若重提内蒙古草原上的较量,不过是一场轻松的游戏,而黑姬山探险却是重量级的生死较量。当然,这较量决不…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中日青少年联合举行夏令营,中国队员吃不了苦,未能到达目的地,与日本队员形成鲜明对比。《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强烈的反响。本人身为教师,曾发表《再也不能这样教》(《家长导报》92.10),呼吁教师们以民族复兴为计,改变传统的育人观念,致力于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人才。 事隔8年,中日青少年在日本再次联合登山探险。这一次,中国队员与日本队员一样,都是胜利者。但《〈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中反映的一些现象仍让我们无法高兴:一是出发前,日本队员准备充足,中国队员缺…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举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十二年前的那场较量。早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就曾经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夏令营结束时,日本人竟  相似文献   

19.
1992年的中日夏令营,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在夏令营中表现的比较,使得大家对中国的未来忧心忡忡;13年后,同样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这群十几岁的中国孩子让人感到了一些安慰。  相似文献   

20.
8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一场罕见的教育大讨论,似乎形成了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的共识。如今,《较量》作者的女儿,两次赴日民宿并做了对比调查,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