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个在一天里并行的故事:1923年在伦敦郊外,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正在创作《达洛维夫人》:1951年在洛杉矶,名叫劳拉&;#183;布朗的家庭主妇阅读《达洛维夫人》:2001年生活在纽约的克拉丽莎为前男友操办庆功宴会。三位女性试图挣脱各自的“囚牢”,寻求自我价值,体认自身力量,如同烈火焚身一般疯狂地寻觅着灵魂的出口,成为了整部电影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把意识流创作手法和女性主义思想高超地结合于《达洛维夫人》的小说创作中.她通过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意识流动来揭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真相--强迫的异性恋和压抑的女同性恋,旨在批评作为社会权力规范的异性恋婚姻制度.伍尔夫的女同性恋意识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批评的产生及20世纪90年代的酷儿理论的兴起都具有前瞻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以及著名的评论家。伍尔夫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博览群书后的沉思冥想使得她的小说充满着对死亡的思考,并把它艺术化的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她对死亡的探讨从早期的迷茫到后期的超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通过细致深入地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五部主要作品:《远航》、《雅各布的房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同时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死亡这一主题的理解过程以及其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4.
电影的故事描绘了处于不同时间、空间里的三位女人: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郊区,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乡村宅邸中醒来;1949的年的美国洛杉矶,布朗夫人独自在厨房中阅读伍尔芙的小说《达洛卫夫人》;20世纪末的纽约,一位名叫克拉丽莎·达洛卫的同性恋女编辑正要出门买花,筹办私人宴会.  相似文献   

5.
<正>电影的故事描绘了处于不同时间、空间里的三位女人:20世纪初的英国伦敦郊区,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乡村宅邸中醒来;1949的年的美国洛杉矶,布朗夫人独自在厨房中阅读伍尔芙的小说《达洛卫夫人》;20世纪末的纽约,一位名叫克拉丽莎·达洛卫的同性恋女编辑正要出门买花,筹办私人宴会。  相似文献   

6.
吴云 《文教资料》2007,(15):105-10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名小说《达洛维夫人》一直广受瞩目,可从多种角度解读。本文紧紧围绕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世界,从她压抑的生命状态中,解读她获得灵魂之解脱的过程。探究属于克拉丽莎灵魂的独立空间,以及她超越常人的对生与死问题的思索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自柏拉图起,双性同体概念便出现了,此后又经历了弗洛伊德以及拉康的再发展,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正式把双性同体思想引入文学,可以说双性同体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迈克尔·坎宁安作为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男作家,对双性同体思想做出了新的诠释。坎宁安的《时时刻刻》是以《达洛维夫人》为蓝本进行的再创作,二者本身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该文欲对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和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所体现的双性同体思想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坎宁安对双性同体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183;坎宁安在其小说《时时刻刻》中,描述了意识流经典小说《达洛维夫人》(最早命名为《时时刻刻》)的作者伍尔夫太太、读者布朗太太和与该小说女主人公同名的达洛维夫人,她们分别为是现代女权主义的先驱、迷恫的家庭主妇和叛逆的自由女性。虽然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面对的环境和问题不同,但她们都时时刻刻渴望着自由和幸福,追求妇女的解放。坎宁安通过展示她们的自我探索,再现了现代女权主义的发展历史,表达了他对女权主义先驱弗吉尼亚&;#183;伍尔夫的敬意,从而激起了人们对妇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对《达洛维夫人》,评论家们一直认为其中丰富的意象描绘含有矛盾性、悖论性。作为现代主义作家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她的作品中早已采用了矛盾写作手法。因为小说充满悖论性的诗意隐喻,往往造成阅读的困难,本文试从《达洛维夫人》中的隐喻研究入手,探索伍尔芙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其中,窗户的意象、钟声的意象和起伏运动意象作为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具有悖论性的意象隐喻,将有助于揭示伍尔芙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和她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生活矛盾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宋灿华 《文教资料》2010,(24):27-28
在小说《达洛维夫人》中,伍尔夫通过使用双重叙事结构,对双重叙事线索中两位主人公的刻画及其在小说结尾处的交汇,流露出对现实和生活的消极人生观,以及对生命的矛盾态度。本文采用历史传记批评和叙事学理论,探讨了小说中双重叙事结构的深刻启示作用——《达洛维夫人》是一部体现伍尔夫精神写照的心灵自传。  相似文献   

11.
他人即地狱?     
《时时刻刻》,这部电影不仅是以现代的角度来重新诠释《达洛维夫人》与弗吉尼亚&#183;伍尔芙,它还是以主流的视角来理解伍尔芙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这样的诠释与理解绝无错误可言,但究竟说对了多少,则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2.
<雅各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为了真实地描绘出人物内心不同层次的活动状况,弗吉尼亚·伍尔夫运用了内心分析和内心独白的创作方法.作为非传统的表达手段,它们在上述四部文本里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起步阶段的内心分析逐渐过渡为日益成熟的内心独白,而间接内心独白的手段则完全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弗吉尼亚·伍尔夫又以回忆、自由联想和象征符号的显现为文本的主要辅助方法.通过这些创作手段,弗吉尼亚·伍尔夫叙述了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勾勒出意识的全方位变动.  相似文献   

13.
《达洛维夫人》是伍尔夫进行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成功尝试,作家匠心独运地向我们展示了小说独特的魅力及其深刻内涵。文章通过探讨达洛维夫人的生活状况,指出其性格的两面性,并全面分析了达洛维夫人挣扎与妥协的痛苦一生。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她诗人的气质在小说创作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诗意是贯穿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创作的核心,她是一位用诗的手法来描写小说的独特的作家。因此,她的作品中蕴含着诗意的美感,使读者更加喜欢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过早地面对了亲人相继离去,加之所承受的作为女性的困扰,以及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的影响,使得她感到每一个人都不能走出死亡的阴影。然而,伍尔夫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人们所普遍认知的其作品中包含着死亡主题,更在于她对生和死的深邃思考。笔者以《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三篇名作为范例,分析了伍尔夫生死循环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8.
生与死的话题是作家在作品中探讨的经典话题之一,他们借助自己的作品表达不同的生死观。小说《达洛维夫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伍尔夫巧妙借用双线叙事结构,通过克莱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两个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即只有通过死亡才能体会到生的希望,获得重生。本文试图从这两条线出发,探讨《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充满了死亡意识,这个与她不断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和处于战争的时代背景有关。在《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也对生与死的问题进行思考,达洛卫夫人通过赛普蒂莫斯自杀而获得了感悟,认识到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人只有在面临死亡时才能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达洛维夫人》是著名女性主义作家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自问世以来,无论是写作技法还是思想主旨,都饱受赞誉。故事聚焦于达洛维夫人举办上流社会派对的一天,却跨越时空限制,借此展现了主人公的一生,尤其是她在充满桎梏的时代中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曾经,达洛维夫人也是一名浪漫独立的少女,对未来有着许多美好期待;如今,她成了一位光彩照人的贵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