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选用了《论语·先进》中较长的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为“因材施教”的最早最成功的范例,本章被国学大师、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年又一年地赏析。我读教此文多年,一直都是“正说”、“同声”,本文则“异说”一番,如有不当不敬、权为“戏言”。  相似文献   

2.
刘竹君 《学语文》2007,(4):15-16
《侍坐》教学的两点思考一是因选文具有抽取性、板块化的特征,内容多是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初中阶段《论语》教学重视其格言体之文体特征,这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取向的。高中阶段的《论语》教学重心何在,是辞章还是义理,是眼得还是心悟?其归宿是神坛化阅  相似文献   

3.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相似文献   

4.
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课文第99页注:“[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准此,则此句应译为:“(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反复斟酌,总觉得欠妥。其一,如果曾皙这样说,就等于在老师面前肯定他们四个人都是有才能的,作为孔门的彬彬君子,恐怕有失谦逊吧?其二,孔子让他的四位学生“各言其志”。即各人谈自己的志向,关键是“言志”,而与各人实际具备的才能无关。  相似文献   

5.
正【学情分析】我所执教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有一定文言阅读能力,能利用工具书完成文意理解,能在老师引导点拨下进行解读和鉴赏。但大多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乏乏,需要在老师的推动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点燃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设计关键点之一。过去教这篇文章,我采取自主译读、课本剧表演、探究赏析的方法,课堂热闹,但落实得却不够扎实。现在再教此文,我打算引入学生的课堂生活体验,利用各种  相似文献   

6.
程莹 《学语文》2005,(2):46-4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文言文收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一文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文中“毋吾以也”一句 ,历代注家解释相当分歧 ,归纳起来 ,大致有两种倾向 :第一种 ,释句义为 :“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说话了。”这一解释可以汉孔安国、宋邢、朱熹为代表。孔安国注说 :“言我问女 ,女无以我长故难付。”邢疏说 :“言女等侍吾 ,以吾年长於女 ,谦而少言。”“今我问女 ,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朱熹《论语集注》…  相似文献   

7.
8.
《侍坐章》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侍坐章》是一篇从古以来被人重视的语录体散文 ,至今仍被选录为大中学语文教材。文中孔子为什么要哂由、与点 ?关于哂由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曾说过“夫子盖许其能 ,特哂其不逊”。朱熹的话对后世影响颇大 ,但他的话究竟有无根据 ?关于与点 ,古往今来 ,尤其言人人殊 ,其中不乏穿凿附会和刻意拔高之说。此外 ,对文中“哂”“浴”“风”等字的词义注释 ,也一直众说纷纭 ,难明真谛。弄清这些问题 ,对语文教学 ,对孔子研究 ,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戎山,孔子喟然叹曰:"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这些文字均可题为《论志》.因此,《论语·先进》篇这段文字的标题还是以传统做法为好.  相似文献   

10.
吴锦 《考试周刊》2007,(1):9-10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  相似文献   

11.
正《论语》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其语言对话占多数,而其他诸如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却少之又少,但这并没有影响该书以简短精炼的文字,生动地传情达意的魅力。相反,正是一些鲜有的动作描绘更能够传神地表达孔子的思想主张,给《论语》增添了迷人的色彩。《侍坐》一篇中从子路与曾皙的不同动作,不同回答的对比,及孔子对他们不同的态度,可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和构筑理想国度的美好意愿。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的教学枯燥难懂,每一篇文言文都需要教师精心地构思和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侍坐》进行了设计探究,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设计目的,每个设计目的都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希望可以有效地促进文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侍坐章>是<论语>中最长的一章,也是自古以来备受重视的一章,至今仍被选录进大学、中学的教材之中.但是<侍坐章>也是<论语>里争议颇多的一章,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往往让初学者无所适从.文章试图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侍坐章>中的众多疑点做一个集中而有效的梳理,以裨后学者.  相似文献   

14.
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师生论道的著名篇章。记载了教育家孔子与学生一起席地而坐讨论问题的情景。从教师出题,鼓励发言到学生各抒己见.到教师在学生请问的前提下进行启发、评价与指导,内容逼真,条理清晰.从中可见两干多年前孔子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全过程。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正在实行着新课程改革,对照《侍坐》章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中仍有可借鉴的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一 《论语·先进·侍坐》载:“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对其中孔子两句话的理解,第一句没有分歧;而“毋吾以”则历来有争议。 魏何晏(等五人)《论语集解》引西汉孔安国传(注)云:“孔曰:言我问女(汝),女无以我长故难对。”①尽管“孔安国为《古论》作传,《史》、《汉》无文,何晏《集解序》始吉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而《集解》颇引孔《传》文,未说其所自出也”,但何晏《论语》集解“魏初已有其书”,②这无庸置疑。我们认为:此“孔传”虽难于肯定为西汉孔安国所亲为,但视为汉代还流行的一种古注当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且说司马懿引十五万精兵向西城杀来.此时孔明身边无一大将,仅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士卒已分一半出城搬运粮草.望着滚滚征尘,众官面如死灰.孔明登楼细观,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楼,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不可擅动."  相似文献   

18.
1.“亡羊补牢”的故事发生后,牧羊人还是丢了羊。奇怪,羊圈不是补好了吗,狼是怎么进来的?2.原来,狼使用了高科技,乘上热气球进了羊圈。3.牧羊人在羊圈上安上电网,可狼使用金刚钻从羊圈的地下钻了出来,牧羊人向狼开枪,狼竟然穿了防弹衣……4.牧羊人决定“治标不如治本”,干脆把附近的狼窝全清剿了。从此,羊再没丢失过。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死后,年幼的秦二世登基,大太监赵高独掌大权。一日早朝,赵高把某国进贡来的一只梅花鹿拉到了大殿上。秦二世:“赵爱卿,一大早的,你怎么把头骡子牵到殿上来了?”众大臣脑后立马渗出了一颗大汗珠。赵高:“皇上好眼力!但这次还是错了。”众大臣皆愕然。秦二世:“那个长着角的东西是什么?哎?它在拉屎耶!”赵高:“身为一国之君说话不要这么粗俗!”秦二世:“好吧……它的臀部在吐!”众大臣一阵狂吐。赵高:“皇上,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爱卿说笑话了,但马我还是认识的!马比这东西大多了!马有一条长长的大鼻子,耳朵像蒲扇……”众大臣又吐,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