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禅宗的角度, 重新处理“菱荡”和“陈聋子”之间的关系, 试图缕析出《菱荡》这篇小说所蕴含的废名对于生活的态度, 即禅宗式的生活观及其对于现实的价值。本文分成三部分: 一、菱荡: 静态的聋子; 二、聋子: 动态的菱荡; 三、菱荡和聋子: 大音希声。  相似文献   

2.
《菱荡》是废名的短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陈聋子这一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处世态度渗透着浓厚的禅宗哲思,小说诗化的笔调和质朴幽丽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凝聚出小说印象式的整体氛围,共同表现出废名所追求的人性与永久的文学价值、静穆严肃的文学美感以及达到个人内心"无矛盾、无冲突"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菱荡》,可以发现废名的创作与生态美学的诸多核心原则深相契合。他构筑的“菱荡”世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使“菱荡”超越了平常地域的概念,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家园。  相似文献   

4.
叶和平 《中学文科》2007,(11):26-27
早在1999年5月4日,《中国教育报》就报道,我国英语教学乃至自学一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一直关注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遗憾的是,快过去10年了,这种现象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杨志 《成才之路》2014,(4):45-45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高中新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要发展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但是,目前英语教学依然沿袭应试教学,忽视听力的培养,出现“聋子英语”的现象。因此,听力教学就成了教师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王淑萍 《考试周刊》2010,(18):124-125
一、听说能力和听说测试的现状 《中国教育报》1999年5月4日报道: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问题;从2004、2005年对全球考生雅思考试成绩的统计看,中国考生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全球总平均成绩,口语考试成绩在全世界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7.
情景引入 趣味感知 一个夏天的夜晚,瞎子、聋子与老爷爷在江边乘凉。瞎子看不见,聋子听不见,老爷爷已经躺在大石块上睡着了,看不见也听不见。忽然,对岸有人开了一枪,瞎子说:“我听见枪声响江边。”聋子说:“我看见对岸火光现。”老爷爷跳起来说:“好险!子弹擦过我的鼻子尖!”他们三个人,谁最先发现开枪?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盲人和聋子     
1.一个盲人,一个聋子,同住一个村,是一对好朋友。一次,二人结伴回家。半路上,两人吵了嘴,聋子想赌气离去。临走时,聋子嘲笑盲人说:“没有我的照顾,看你何时到家?”盲人回答:“请放心,我总会到家的。””聋子路过一家酒店,要了一壶酒。店家说:“这酒名叫‘一壶睡三天’,你不要多喝。”聋子自以为酒量大,也没有听见店家的话,一气喝干了壶中的酒,不一会儿就醉倒了。.三天后酒醒。聋子跳起身,出了店门,向前飞奔。他远远看见在自己家门前,站着一个撑着竹棍的人——正是盲人。聋子赶上去,一把握住盲人的手说:“朋友,你跑得好快呀!””盲人说:“不…  相似文献   

9.
试论《呐喊》、《彷徨》的文化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呐喊》、《彷徨》在文学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文本,代表着新文化的“反传统”特征,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两本小说集的实际。《呐喊》、《彷徨》既表现了新文化的价值立场,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错综纠缠,体现了鲁迅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构成了《呐喊》、《彷徨》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听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着“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学生自卑等问题,英语教师要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把英语作为沟通工具来学,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单词记忆,让学生变“被动听”为“主动听”,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艺术车厢     
亲爱的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语文世界》“快乐暑假旅游专列———艺术车厢”。在这里,我国的“书圣”王羲之、“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德国的“聋子”音乐家贝多芬、法国伟大的雕刻家罗丹……将带领你们走进美的天堂,给你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一说起“坦然”。就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君子坦荡荡”。坦然,其实是一种豁达、平易、从容、质朴的生活态度,它代表着心与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三月,《中国青年报》以《英语教学是壶烧不开的温水?》为题刊登的南京理工大学井升华教授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国学生英语从中学开始,到大学、到研究生仍在学英语,但大多数人尽管花了这么多的精力仍然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学习状况普遍存在,导致了外语教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白马非马”还是诡辩──与李其祥先生商榷张章騄,王四达“白马非马”典型地表现了战国名家公孙龙在逻辑问题上的特点──诡辩。刘勰用“辞巧理拙”(《文心雕龙·诸子》)来评论”白马非马”,恰如其份,代表着古今大多数人的态度。李其祥先生在《华侨大学学报》(哲社...  相似文献   

15.
王芳若 《现代语文》2006,(8):112-113
老师布置以《——之乐》为题写篇文章,然后等着同学们送许多“乐”来。然而同学们都很吝啬,除了语文科代表很不情愿地给了一点“乐”之外,其余同学的文章大都索然寡“乐”,老师大失所望,大多数同学的文章中充斥着下面这一类的话:  相似文献   

16.
余华小说《活着》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着》是余华将目光转向民间大众以及他们的生活,用平衡语调蕴着淡淡的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活着》要告诉我们的是“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是如何熬过来的”。他们依靠的是坚韧,忍耐,是自己卑微的“平常人”的哲学,虽不崇高但无限执着。  相似文献   

17.
“风骚”并称萌芽干西汉,定型干南朝。“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两个最早源头,影响后世深且远矣。在“风骚”精神的沾溉下,在地理环境的孕育下,南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文艺形式之风貌迥异;北方文化粗犷刚健、率真务实,呈质实之美;南方文化细腻柔婉、含蕴尚虚,显空灵之丽。南北文化之交融,自然产生新活力、新气象,从而推动文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06,(10):7-9
“回到基本元素去”,“做有思想的教师、办有文化的幼教”,这是全国第二次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经验交流会全体代表的共识。这次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于8月16至1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实施《纲要》经验交流会,是为了推进《纲要》的贯彻落实,交流基层有特色、有创新、符合《纲要》方向的实践经验。会议采取经验交流、专家点评、代表对话等形式进行,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86个幼儿园和地方教育部门代表分别在“园本教研与教师发展”、“幼儿教育质量管理”、“教育活动的展开与幼儿发展”、“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与教育环境创设”四个专场中作了发言。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百多名幼教界代表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乐府歌行,《将进酒》和李白的其它歌行体诗作一样,代表着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及放浪形骸的不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学成绩也在逐年提高。但是,在这些成果后面却也隐藏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教师虽然在努力寻求提高教学成绩的方法,却仍然走不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误区,教师和学生都苦苦挣扎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