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尔贝娄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分析著称,作品也大都以知识分子的迷茫和自我寻找为主题。本论文以其短篇小说《寻找格林先生》为案例,采用主题分析的方法对主人公格里伯在寻找格林的过程中遇见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人生价值观进行阐释和对比以解读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主题并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即人生是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尽管现代文明以每数十年的周期遭到破坏并重建,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以保持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土生子》是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一部存在主义名作,而从某种意义上,它却是一部双重再现的叙述文本。该文主要通过文本语料旨在说明,它不仅形象的再现了可感的客观现实,而且文本中别格的意识存在也是对客观现实的隐性表达,这种双重叙述加大了文本的批判力度,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福尔斯深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英国后现代元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备受评论关注.但作品的语言特征如何展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认知理据尚无人探究.本文试图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文本中关于时间的概念隐喻.本文认为,小说文本中叙述者的用语和人物的语言都蕴含着TIME IS ...  相似文献   

4.
菲利普·罗斯作品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探讨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内涵,揭示当代美国犹太人的"生存"困境,即信仰危机;分析罗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形成的存在主义文学,以鲜明的哲理性、独特的真实性、特定的环境性构成其基本艺术特征,以自由选择和荒诞体验构成其基本主题,充满了极其冷静的理性和令人不可思议的荒谬。从加缪的作品《局外人》就可透视出存在主义文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对流传到日本的存在主义进行取舍,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化特色的存在主义作品,体现了他对存在主义的文学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出大江健三郎在吸收存在主义时的某些偏向,对当代日本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陈染作品中,孤独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根源于与生俱来的“父亲情结“;文本中多表现为对原始欲望的关注;而在深层的哲理思辨上,则充满了存在主义的影子.对孤独体验的思索和阐发,是陈染探求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存在状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晃来晃去的人》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声 《文教资料》2007,(25):73-74
《晃来晃去的人》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深受存在主义影响的作品。本文对作品的主角约瑟夫进行分析,将他的存在与存在主义所宣扬的存在方式进行比较,阐释约瑟夫的存在与一些存在主义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存在主义哲学,以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目的为本体,探讨人的生存本质,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以钱钟书的《围城》为例,探讨这部经典文本的存在主义主题:人生的荒诞与存在的虚无,以及面对这种荒诞与虚无中的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马森是位富有哲学理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以存在主义为创作的哲学平台,表现了现代人在工商业社会中的“孤绝”心态,隐含现代人性格、心理病态的“异化”倾向。其作品人物的病态心理隐约带有“世纪末”思潮的痕迹;同时,对“孤绝”心态的表达使其作品具有一种“反讽”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
论文拟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及其作品与沈从文的创作进行比照,旨在从存在主义视角探讨沈从文的创作。尽管沈从文没有受到这一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许多作品对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等重要哲学思想都做了不谋而合的诠释。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作为研究沈从文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的理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对中国的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站在存在主义的角度上,对当代女作家范小青的作品《女同志》进行浅析,探究存在主义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理论的研究来分析刘震云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因素,阐述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的生存价值的主题和人的异化现状,并进而探讨小说中权力异化的场景和荒诞化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以欧美的存在主义思想、简洁流畅又不失细腻的写作风格影响了整个日本文坛。正确评价、分析大江的作品对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家萨特认为,福克纳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作品多角度的叙事方式,陌生化的形式都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荒诞、破碎的世界,与存在主义表达的虚无观念不谋而合。文章试图从存在主义哲学视角来分析《我弥留之际》中荒谬、虚无的世界以及人物的怪诞,并从虚无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人物荒诞的选择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存在主义思想,从而指出人堕落的思想、自私的选择和自我的封闭必然导致自我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西蒙·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文学家,她的作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本文以《人都是要死的》这部作品为例,探讨主人公雷蒙·福斯卡的经历与克尔凯郭尔的“孤独的个体”理论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大江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描写了人生的悲剧性以及对其的超越,刻画了“生存的荒诞感、存在的虚无和人类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吸收日本的文学精神而加以超越,形成了他独特的“日本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20.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战争的几个侧面来揭示这样一个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死亡,带来厄运,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同时,它也体现了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具体地从“他人即地狱”,“世界的荒谬”和“自由和选择”这几个方面论证书中具有的存在主义思想因素,以反映海明威和其他存在主义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