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师的失误     
2001年2月18日,清华90周年大庆前夕,季羡林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清新俊逸清华园》一文,回顾了当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他说:"清华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  相似文献   

2.
大师的失误     
2001年2月18日,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前夕,季羡林先生满怀深情写下了《清新俊逸清华园》一文,回顾了当年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他说:“清华大学出的是《梦游清华园记》。因为清华离城远,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作考场,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到过清华园,仅仅凭借‘清华园’这三个字,让自己的幻想腾飞驰骋.写出了妙或不妙的文章。我的幻想能力自谓差堪自慰,大概分数不低,最终把我送进了清华园。”  相似文献   

3.
提起清华大学,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当属清华学子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学界、政界、科技界、商界……无处不活跃着清华学子的踪影。正值清华大学 90年校庆之际,本刊记者从清华大学这所现代文明的圣殿里,看到了另一番景色,那就是在清华园里掀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热潮。徜徉在清华园,记者亲身感受到清华人正在打造另一个清华——一个科技产业的清华。 微电子—— 寓精于微 待时而飞 作为清华大学仅有的两所独立研究机构之一,微电子学研究所在国内微电子学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  相似文献   

4.
1966年8月,以“破四旧”为名,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二校门”被拆毁,之后在原址上修建了全国第一座毛泽东塑像,从而引发了各地争相修建毛泽东塑像的热潮. “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设而常开的黑栅栏门.”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梁实秋曾经这样描述它早年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设而常开的黑栅栏门。”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梁实秋曾经这样描述它早年的风貌。“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以清朝的皇家园林为基址,原为康熙皇帝的行宫——熙春园的一部分,后被拨做游美肄业馆,即清华学堂。修建校舍时,“乃先支银七千一百七十二两,筑围墙六百五十二丈”。  相似文献   

6.
牧岭 《北京档案》1999,(2):22-23
大凡名人和学者都不是我们普通人所想象的是“书呆子”或“工作狂”,其实,他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爱好:季羡林喜欢养荷,周汝昌喜爱收藏,金克木喜好下围棋,(自个儿下,从不与人对弈),而清华园里的张维先生热衷于网球,如果你在清华校园里看到一位身材略胖面目和善的...  相似文献   

7.
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  相似文献   

8.
校园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宁静:纯粹、本体的空间语言能够表达校园建筑的内在精神,在清晰的空间结构中营造出有着丰富体验的空间是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杨光 《出版参考》2011,(5):38-39
整整100年前,即1911年的2月,一个名叫叶鸿眷的年轻人考取了北京清华学堂,成为“游美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之后走进清华园的第一批学生。这个13岁的少年,就是日后桃李满天下的叶企孙。  相似文献   

10.
姜琳 《大观周刊》2011,(17):1-1
4月24日是清华百年校庆日。走进春意盎然的清华园,已经到处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欢庆气息。无论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同志,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以一个共同的身份聚在一起,为母校建校百年庆贺和祝福。  相似文献   

11.
曹荣 《兰台世界》2014,(3):104-105
布达拉宫是享誉世界的宫殿建筑,它的雄浑大气和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表现,为人类建筑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布达拉宫也是藏族传统佛教喇嘛世代居住、办公、灵塔供奉之地,本文研究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布达拉宫是享誉世界的宫殿建筑,它的雄浑大气和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表现,为人类建筑历史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布达拉宫也是藏族传统佛教喇嘛世代居住、办公、灵塔供奉之地,本文研究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则是文化建筑,在文明建筑中更占有重要位置。它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甚至把图书馆建筑物本身看作是文化艺术的象征。现就此谈如下四个问题。一、图书馆建筑形象的性格特点建筑内容赋予建筑形象一定的性格特点,这是建筑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一面。第一、图书馆建筑形象应是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精神文明的概括反映。作为精神文明象征的文化建筑一座图书馆,是一个国家、地区、学校、科研机构或某个系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的进程表明,近代化是现代化的序曲,是步入现代转型期的初始阶段。当世界史已经进到近代后期和现代前期时",源自外部世界的生存挑战和现代化的示范效应"[1],随着1840年中国国门被打开的那一刹那,使处于近代发展时期的中国建筑步入一场极为深刻的变革,近代建筑特别是民国建筑在我国早期钢琴发展考究  相似文献   

15.
少小成名的蒋方舟,从来都不缺少被人关注.四年前,她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引发了不少争议.如今看来,清华大学放下身价录取蒋方舟还是赚了的.清华不缺高分者,但蒋方舟只有一个.四年清华园修炼,让蒋方舟成长了许多,知性了许多,但蒋同学的率真、独立和自由思考并没因清华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岳丹 《东南传播》2011,(6):134-136
现代高校大门形式丰富多彩,有即定俗成的结构类型,也有最新结构形式.校门设计选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并弄清它要表达的文化艺术效果是设计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能否创造出具有文化艺术个性校门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幕墙结构和膜结构校门形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它的校门文化艺术表达研究,说明不同风格及种类的校门应选择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校园的文化风景,正在现代化的名义下得到整容。新建筑层出不穷,旧建筑也在被不断刷新。从北大、清华到复旦和交大,及广州、上海等地的远郊大学城,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但此举对提升学校质量和国际排名,似乎没有实质性的推进,相反,它成为一件华丽的文化佰领,阻止了大学行政官员的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18.
位于皖中地区的三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也自成体系,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刘同兴隆庄建筑空间分析,对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从特有的建筑空间关系中总结出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我校庄严,巍然中央”,清华大学作为有着九十多年历史的著名学府,无疑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教育很彰显的一角。而清华园内的一景一物,也因着历史,因着逝去的和将逝的人,因着已来和将来的人,成为人们口中永远跃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多伦多大学始建於1827年,是加拿大最大、最负盛名的大学,多伦多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整个校园被纵横穿越的市区街道分隔成近20个园区。我们驾车在学校转了一圈,没有找到校门和校牌。各园区内保留了不同时代特色的优美建筑物,整个校园宛如加拿大的建筑历史博物馆,多伦多市的皇后公园座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