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鑫 《陕西教育》2009,(10):91-92,74
马戴的诗以雄壮之美在晚唐诗坛别树一帜,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就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塑造了一个个英雄豪迈的边关将士形象,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功业理想,边塞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边关将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内容上充满了一种英雄的豪迈之气。与这种情怀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写景阔大、壮丽,豪迈的胸怀与壮丽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审美风格。这种风格与晚唐诗内容闲雅、气格纤弱、境界狭小的总体风格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2.
在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放射出奇光异彩,特别是他的五言律诗,不但数量多,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为后人所欣赏。其边塞诗具有盛唐边塞诗的气魄,同时马戴诗歌又具有晚唐诗人所共有的感伤哀怨气质,即晚唐余韵,这形成了他的诗歌特有的风格基调。  相似文献   

3.
明代边防诗内容丰富、意境深远。从内容上,可分为反映北部边防的边塞诗和反映东南沿海的海防诗。两者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上承唐边塞诗,具有悲凉慷慨、婉转缠绵的特色;后者则自开新境,具有清新流丽、愤激颓放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雪海、走马川、渠犁地望初探石磊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与高适齐名。他是唐著名诗人中二个到过西域者之一,(另一个为骆宾王)。他两次入西域,在唐轮台住过三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走马川行》和《轮台歌》二诗,算得上是其边塞诗的代表作。这两首诗的...  相似文献   

5.
李益是中唐著名诗人,以写边塞诗见长。他的边塞诗,摆脱了“大历十才子”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发扬了盛唐诗歌遗风,开拓和显露了中唐以后的诗格。本文即以他的边塞诗为研究对象,从思想内容和抒情特色着手,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晚唐边塞诗数量不少于盛唐,但格调则迥异,一言以蔽之为"千古一哭"的反战哀歌。释贯休是晚唐创作边塞诗为数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其边塞诗多为乐府体组诗,总体上显现出规模宏大、内容丰厚、含蕴深沉的特色。体现了诗人对唐代边战的深层思考。它力图全面展现边塞战争的方方面面,以为历史的镜鉴,这是对唐代边塞诗艺术境界的开拓;他在诗中宣扬民族和睦,反对民族仇杀,焕发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贯休的边塞诗所创造的边塞生活意象,从一个侧面开拓了唐代边塞诗的意境,也丰富了古典诗歌语言的库藏。  相似文献   

7.
在颓靡的晚唐诗坛上,马戴的诗雄壮的审美风貌独具一格,而最能体现其诗歌风格的是他的边塞诗。马戴的边塞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还艺术地反映了诗人从军边塞的见闻,以及军旅艰辛而雄壮的生活和将士誓死报国的豪迈情怀,充满英雄气概。与之相适应,马戴的边塞诗多写壮美、阔大,景物,豪迈的胸怀与壮美的景观相结合,使得马戴的边塞诗表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的诗歌,具有以法式规范创作的倾向。其边塞诗有两类,一类是前所未有的海防诗,一类是传统的塞防诗。前一类因无所依傍,其诗写得内容真实、意象新颖、气韵流动;后一类,他力求模仿盛唐边塞诗,但社会现实已与盛唐相去甚远。因缺乏现实支持,其诗情调苦涩、内容沉重,差可与中唐边塞诗貌仿佛。由此得出结论:主观上追求的范式、格调,只有与客观现实吻合时,才有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法式与创作实践的冲突。法式只能服从于现实内容。  相似文献   

9.
高适是活跃在盛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他以雄健的魄力,昂扬的激情,开拓了边塞诗的新境界。杜甫对此曾给予极高的评价:“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其边塞之作,正如殷璠所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表现出雄厚浑朴,悲壮苍凉的风格。正是边塞诗的成就,奠定了高适在盛唐诗坛上的崇高地位。然而,高适的诗歌创作决不拘于一端。人们一向认为,边塞诗与山水田园诗是盛唐诗歌的两翼,高适在诗国的天空中飞翔时,他的另一翼也是相当有力的。我们通检高适的诗集,便会发现,高适毕生为诗凡二百四十一首,边塞诗计有四十四首,山水田园诗也有四十首左右。只是后者向来未曾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是被遗忘了。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价高适及其诗歌创作,本文拟对其山水田园诗做一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李益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益是唐代最为重要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在骨气顿衰的中唐时代尤其突出。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他边塞诗中强烈的功业思想、个人英雄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和雄健刚劲、沉郁愤激的风格情调及其内在和外在成因。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的创作实际存在着写实和想象两种方式,即写实的边塞诗和想象的边塞诗,以此可以将边塞诗区分为两大创作流派,这也形成了边塞诗的两大创作传统。岑参边塞诗的写实性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其重要价值之一在于以诗证史,以诗歌证西域舆地。岑参边塞诗的诗题具有纪实和叙事功能,而且诗题中地点明确,统观各诗诗题又具有认识其西域行迹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2.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派诗人。他曾多次到过边境地区,有长期的军旅生活的经验,对边塞风光有深入的体察和感受。他的边塞诗写得激情洋溢,道劲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首,历来脍炙人口,不仅在他的边塞诗中为上乘之作,即在唐代的边塞诗中,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名篇。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13.
岑参早期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多年以来只被视作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为边塞诗所掩,他的山水诗,特别是早期(天宝十三载赴北庭之前)山水诗很少受到今人的注意。岑参诗今存403首(据陈铁民、侯忠义校注本)其中边塞诗不足80首;而山水诗却有80多首(不包括边塞诗中20首左右以写景为主的作品),从量上看,相当可观,从质上看,也很出色。杜甫曾以  相似文献   

14.
高适是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与关注,但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赠别诗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从其赠别诗的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其赠别诗在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对赠别诗的发展做出了开拓与创新。这也是高适成为盛唐大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维诗歌创作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其山水诗的写景艺术成就令后人望其项背,他在其他题材方面也有不少令人仰慕的作品。且不说他的边塞诗和妇女诗,就以送别诗来看,不仅数量可观,有七十余篇之多,而且写得非常真挚动人,意味隽永,千百年来为广大读者所爱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过去,研究陈子昂的诗歌,只论其《感遇》诗,而不涉其边塞诗。自卢藏用的“《感遇》之篇存焉”之论始,尔后的杜甫、白居易、朱熹、刘克庄、高棅、胡应麟、王夫之、沈德潜、刘熙载等,概莫如此。近几年来,对陈子昂的研究虽然拓宽了范围,论及到了他的边塞诗,但很少有人将他的边塞诗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多数  相似文献   

17.
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唐边塞诗,一是以李世民、虞世南为代表的早期边塞诗,二是以骆宾王为代表的贬谪边塞诗,三是以杨炯为代表的想象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五种类型不同,形成不同的边塞诗风格:王昌龄等以七言绝句填写乐府歌词,意象含蓄而概括;高适以实地经验加以想象创造,在似与不似之间;岑参以长期边塞生活写边塞,具体而奇异;王维以朝廷重臣赴边,风格贵重;李、杜以边塞诗表达政治怀抱,思想深邃。初盛唐边塞诗以其刚健崇高的审美,实现了对于六朝宫体绮靡诗风的变革,别开奇特雄伟的意象方式,从而健全了诗本体在唐诗阶段的意象构成,引导了近体诗与歌行、古风体的多元化建构。  相似文献   

18.
陆游于诗,主张“工夫在诗外”,同时也强调学习优秀的诗歌传统,因而他的诗能博采众家之长。他的诗中,闪烁着屈原、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蕴藏着陶渊明朴质高洁的品格,显露出高适、岑参边塞诗那种雄伟壮阔,更洋溢着李白那种挥洒豪迈飘逸。不少论者对此做过不同角度的论述。本文仅就陆游最为崇拜并经常称道的前代诗人屈原、杜甫和李白对他的影响略抒自己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上京纪行诗是元代特有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文人随驾上京时的见闻与感受,由于其内容主要为描写草原风物和少数民族生活,因而与唐代边塞诗有相似之处。但上京纪行诗亦不能定义为元代的边塞诗,它是以元代的"两都巡幸"这一特殊事件为背景而进行的文学创作,在题材上比唐代的边塞诗更具特殊性和局限性。且就元代的情况来看,"上京"并非边疆,而是一座重要的都城,故而上京纪行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边塞诗。将二者比较研究,分析其异同,有助于探讨上京纪行诗的独特风格及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岑参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在盛唐时期他是写作边塞诗数量最多、成绩最突出的一个 ,他的诗不仅反映面十分广 ,而且具有雄奇壮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