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自强文化缺位"和高中德育效能降低的现象,提出将"自强教育"列为民族地区高中德育的切入点,着重探讨如何在民族地区高中将"自强教育"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期提高民族高中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今天的中学生见闻广,知识面宽,思维活跃,但是他们身上也存在着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责任感不强,自理能力、承受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的现象。这些弱点使他们难以担负起21世纪全面振兴中国的重任。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以上弱点,打好承担历史重任的基础,作为湖南省十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高中生自强教育研究》的实验学校,本文将从学校环境教育方面围绕自强精神的培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以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对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黎世忠 《文教资料》2007,(21):134-136
"自强教育"志在重塑新时代民族地区高中"自强"精神,让自强不息、砺志图强、求学攻坚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民族地区青年学子身上发扬光大。如能长期深入地开展这样的"自强教育",学校德育体系在内容和途径上必将得到长足发展与完善,同时也将为推动和深化学校德育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中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以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强精神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 ,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 ,是自古以来民族自强精神的一种升华。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民族地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民族地区一直处于低发展阶段,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应该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系统的综合研究,进而探索出民族教育发展的最佳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中的调查研究对象为广西百色市德保高中、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高级中学这四所民族地区的1994名高中生,采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和《考试焦虑原因量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在考试焦虑水平方面,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约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处于低焦虑水平,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处于中等焦虑水平,且调查对象的考试焦虑水平在性别、年级、文理科、班级类型上都存在显著差异;2.在考试焦虑原因方面,“因担心考砸了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调查对象产生考试焦虑最主要的原因,性别、年级、文理科、班级类型在考试焦虑原因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在民族地区对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出在现实的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是有利于民族大学的自身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加强民族观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内容的论述,来进一步强调民族地区对于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来实现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探讨单亲和非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和问题行为的差异以及人格特质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广西百色市两所高校部分在校生进行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有一定关系,问题行为与个体的人格特质与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民族地区教育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的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途径、形式单调有限,效果不太理想,和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极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所谓单亲家庭是指由父母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形成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调查表明,这样的孩子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和人格障碍,必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所以研究和解决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地区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对于其在认识和评价作为某一研究对象的民族教育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非本民族的外来研究者来说,需要全面了解所考察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与文化和教育状况,才能对当地的教育情况等做出客观描述与评价,才能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和提出教育问题与对策时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地区教育研究中,研究者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条件和文化因素等方面对于其在认识和评价作为某一研究对象的民族教育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非本民族的外来研究者来说,需要全面了解所考察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传统与文化和教育状况,才能对当地的教育情况等做出客观描述与评价,才能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政策和提出教育问题与对策时做到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在朝鲜族单亲无亲学生教育的实践中要着力宣传朝鲜族优秀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开展与民俗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直接参与中激活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使朝鲜族单亲无亲学生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单亲孩子主要指因离异或离世而致跟随父母一方生活的孩子,对他们的教育一般可采用情境感染法、榜样示范法、委以重任法。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2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打破了传统的学校理念,提倡学校为社区的基本雏形,学校为社区的缩影。离开社区,学校无法单独完成教育的目标,教育是社区中生活和成长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有关会议对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已有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海南民族地区亲子关系与教育的调查,发现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和行为有极大的影响。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加强家校合作、进行家校的优势互补,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单亲高校大学生的比率在全社会逐年增加,对单亲大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往往心理脆弱敏感,逆反孤僻,自卑和内向,同时自尊心强,嫉妒心强,是极不稳定的一个群体。所以,要对此类大学生采取特别的教育方法,集合各方面的力量,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