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小班化教育实施角度,对教育者、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受教育者等方面在小班化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诸多变化,以此论证小班化教育对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变化。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改革的举措,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了社会的变化和需要。本从优质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师生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小班化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小班教育和大班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小班化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让小班化教育成为适合的、适性的教育……2011年10月11日,江苏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所举办南京市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会。20所经过初评进入到专家复评阶段的学校,展示了各自在小班化教育教学领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机抽取一所北京市小班化教育的试点校一年级班级,深入班级听取了一节常态的语文课教学,并进行了全程的录音与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指向性、提问的发起人、教师提问分析等五个方面系统剖析了北京市小班化教育的常态课堂教学案例,反映出教师已经具备小班额教学的初步认识和基本要求,但对小班额教学的特点利用不够充分。如教师多数时间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足;教师角色从控制者向帮助者转变;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侧重文化学的角度阐释课堂等。需教师不断加以完善,充分发挥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5.
小班化教育的理性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小班化教育在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发展起来。小班化教育在我国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具有必然性。国外从 2 0世纪 6 0、7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目前 ,美、英、法、日等诸多国家都在施行“小班化教育” ,它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和趋势。对此 ,我们应深刻把握其实质 ,从深层次上来认识它、理解它 ,进而使我们的小班化教育在理性的层次前进。  一、小班化教育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共始终。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发展史上 ,也是在不断发…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2月3日,黑河小学被正式审批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围绕"信息化促进‘小班化’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模式探索"制定了《黑河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实施方案》。方案从试点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措施、责任主体、预期成果几个角度对重点内容进行谋划和部署。工作的要点是以信息化试点为契机,结合小班化教学特色,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实践能力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北京市14所小班化教育试点小学抽取了2所城区试点校、2所郊区试点校,在这4所学校中分别访谈了在低、中、高年级25个实验班执教的69名教师,从实验教师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教师的教学经历与教学态度、正在参与的课题研究、对小班化教育的困惑与憧憬。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和平区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 ,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变革 ,小班化教育也是随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实行“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应运而生的。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实行并普及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机会 ,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照顾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 ,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频率和密度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  相似文献   

9.
王敏 《辽宁教育》2005,(5):14-14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所谓的教育公平,是指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纵观目前教育现状,我认为小班化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校是在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认真剖析学校的现状之后,于“十五”初期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尝到了甜头——小班化教学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小班化教学使学校摘掉了薄弱学校的帽子,小班化教学使我校学额在大多数学校呈下降的趋势下反而逐年上升。教育机会的公平是所有学生祈盼的。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刘雯雯 《文教资料》2009,(30):68-70
小班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师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并能够适应差异教育的特点。本文作者通过小班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全面剖析小班化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顾明 《上海教育》2003,(1):46-46
记者近日从杨浦区区域推广“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上得知:小班化教育在上海试行5年多来,给课堂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小班化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对现有的教育政策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对此,市教委及各区县将进一步研究政策,推进小班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专家推测,随着小学招生人数的逐年减少,小班化教育可以说是今后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向。并且随着其教育效果的日益显著,小班化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2000年,学校领导大胆决定,把网络与小班化教育有机结合,在一年级开设网络小班化探索实验,设立网络小班化实验班。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空间内进行的。有效地运用空间资源,合理地布置教室环境,积极地营造教学气氛,不但能直接帮助学生增进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人格陶冶的潜在性影响极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因环境的变化而将变得更融洽、更亲密。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既包括教…  相似文献   

13.
小班化教育实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更新观念,营造小班化教育的良好氛围为保证小班化教育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小班化教育领导小组。在教师配备上,选拔了政治素质好、师德素养高、业务能力和事业心强的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小班化,就是小班额化。它以30人为限额,24人为最佳。24人,组合最灵活,宜于采取分组教学形式;24人,符合教师的关注幅度,宜于教师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避免出现厚此薄彼、雨水不均的弊端。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不遗漏、不放弃和面向差异、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二、锤炼队伍,构筑小班化教育的坚实基础首先,抓提高领导自…  相似文献   

14.
对上海市"小班化教育"1997-201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纵向脉络梳理,阐述试验期、推广期、滞缓期的阶段发展特点,并从多角度予以归因分析。提出"小班化教育"对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引领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实践层面的价值意义。揭示当下因落实务工子女入学政策,导致"小班化教育"面临瓶颈问题,提出基于"教育过程公平"理念的"小班化教育"持续发展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活动中组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班级的小型化,给教学带来了更为充裕的空间和时间,为教学进程的活动组织与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初步构建了“活动-发展”型的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班化教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正在积极试验并推行。本文从国内外有关小班化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结合开展小班分组教学的试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班化"教育固然是人数少、教学条件优、实行"保姆式"管理.似乎这样就意味着小班化教育的必然实现,意味着教育质量的自然提高.其实班额人数减少、教学条件优越只是"小班化教育"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要使小班化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人.如果教师不转变观念,不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小班化教育就会与大班化教育没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8.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界的一场悄然进行的革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如今,我们已经步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我们肩负着教育的使命,要为培养后代,建立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讲究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这是我们的责任。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时代对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和本地区高中学生入学人数的下降的现状,使得小班化教学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分析了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意义,对小班化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理论上论证了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高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论证了高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翟沪 《教育文汇》2003,(2):21-21
上海市推行“小班化教育”试点取得了较好进展。目前全市共有279所小学自起始年级进行“小班化教育”,占全市小学总数的32.7%。一、试点先行,积累和推广“小班化教育”经验。各区县以“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为抓手,在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向全区(县)辐射。如成立了“小班化教育”研究小组,组织试点学校校长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交流各校的研究动态和信息;组织召开“小班化教育”经验交流会,及时向全区推广试点学校的研究成果,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教研、科研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小班化教育”研究等,从而相继出现了一个个“小班化教育”研究群体。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展“小班化教育”的能力。各区(县)、学校都十分重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