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报纸,天下之公器也。”对于中国近代报人的这一著名论断,我们曾经历过对此大动干戈的年代。既然曾把报纸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那么,报纸是“天下之公器”便大逆不道,真正是所谓“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修正主义谬论”的真实注脚。然而,当历史终于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时,我们不能不对把报纸视为“天下之公器”,产生一种敬仰之情。因为,正是这种认识,使我们体味到了其中蕴含着的职业操守与社会良知。很明显,把报纸视为“天下之公器”与把报纸当作谋私的工具,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泾渭分明的。“有偿新闻”不属于正直的报人,更不属于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者。“有偿  相似文献   

2.
股票,曾被视作使人倾家荡产的“洪水猛兽”;在中国大陆兴起不久,它却一度成为一本万利的“摇钱树”;之后又变作一匹难以驾驭的“野马”。多少股民为之狂热,厚望与失望交织,狂喜与愤懑相继。股票,希望人们还它以本来颜色;中国,也在寻找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5):36-36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回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得通 《视听界》2009,(4):52-55
本文所说的手机电视,主要指由广电主导的以手持终端为接收对象的数字多媒体广播。这是一项曾经万众期待、今天依然被业内看好的产业,一个想象中的“大蛋糕”,一片传统电视之外的新媒体“蓝海”。然而在经历了3年多的起起伏伏之后,至今仍然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手机电视产业今天为何如此“落魄”,几乎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是把它丢弃,还是改变“烹制”的方法,使它变成美味的“盛宴”?如何让参与各方共享“盛宴”?  相似文献   

5.
阅读印象     
炙手可热的现代性问题促使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了启蒙的历史岁月,这曾一度令我们为之欢呼雀跃的世纪性事件,如今经由冷静之后的反思无论如何也没法让我们再度兴奋起来。尤其是在阅毕《启蒙辩证法》(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H06年4月版。)之后,我们不能不  相似文献   

6.
安雅 《大观周刊》2012,(21):286-286,250
“85美术新潮”动摇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的主流艺术观念,第一次把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背景下,重新思考艺术的基本问题,中国艺术从此不可逆转地跨入了另一个时代。自此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它的基本结构在“85新潮”时期已经形成.今天我们对这重要的一段历史,了解的方式却十分有限。只能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分析和理解,来阐述“85新潮”对我国油画走向当代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舟 《档案天地》2012,(9):26-31
在许多国际传媒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资料中.有一张美国随军记者拍摄的著名黑白照片:长长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队.沿着中国西南一条呈现无数“S”状的陡峭山区公路,从幽深谷底向着险峻山顶缓慢爬行运送物资。这帧首次刊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随后,在国内外被无数次地登载的照片,显示了被称为“中国抗战生命线”的奇伟卓绝的景象。成为中关关系的历史见证而轰动世界。这就是当时滇(云南)黔(贵州)公路上的一段重要节点.闻名遐迩的“滇缅公路”延伸线——“二十四道拐”。然而,由于当时没有注明该照片具体拍摄地点,在战后的近60年里,尽管包括无数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在滇缅公路线跑了许多来回.把类似的地形与道路走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发现它的具体位置。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心怀触摸历史的激动心情和缅怀之意.专程踏访了——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是新闻界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语,它直观地说明了新闻与历史具有某种同质的属性。因此,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回顾式、纪念式的报道,也早已是新闻界屡试不爽的手段。然而,把历史事件当做常规的新闻题材,用新闻的视角观照历史事件,组织经常性、系列化的报道,使之成为报纸的拳头产品,继而将其打造为一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却是一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闻创新。  相似文献   

9.
一 由黄宗羲父子编纂的《明文海》是一部大型的明代文章总集,其以搜罗作者之多,采集文章之富而被四库馆臣誉为“一代文章之渊薮”,有明文章之“极备”。然而,无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此部总集在编纂体例、文章归类、作者篇目之采选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四库全书总目》批评它“分类殊为繁碎,又颇错互不伦”。因此,在《明文海》历尽沧桑岁月的三百多年之后,一项与当年黄氏父子同样浩大的工程,在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的笔下展开:这就是全面增订黄氏父子的《明文海》。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与当年黄宗羲一样,还未等工程竣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地圆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是否有地圆说,这个问题是在明末传入了西方地圆说并且被一部分中国天文学家当作正确结论接受之后才产生的。而答案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有”——非常热衷于为祖先争荣誉的中国人是决不会将一个谬误“栽”在祖先头上的。然而,这一问题并非~个简单的“有”或“无”所能解决。被作为中国古代地圆学说的文献证据,主要有如下几条:1.南方无穷而有穷。……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庄子·天下》引惠施)2.浑天如鸡子。天体国全。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嘉黄。(东汉·…  相似文献   

11.
《孔雀》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它把那段特殊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之后,似乎为第五代导演关于文革记忆的讲述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点。  相似文献   

12.
新书评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命运,这是苏东剧变之后时代发展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孙代尧和薛汉伟教授的新著《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之历史和理论、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高水平著作,这部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的著作,也是近年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难得一见的好书。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自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这是对待社会主义研究的科学态度。如何研究?本书作者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本书在…  相似文献   

13.
翻开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历史,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变化之少,不能不使人感到惊讶,吸引着建筑师去追究其原因。殷墟甲骨的发掘说明从商代就有了图书资料,从发掘殷墟甲骨的情况来看,它们是有意识地被保存起来的,因而图书馆建筑历史的开端应该是三千五百年前,但是从商代到清末,几千年社会历史,图书馆仅以“藏书楼”的形式存在,并且“藏书楼”一直保持着它平面布局简单、功能单一的特点。从其历史背景不难看出,这是因为在这期间图书资料只为统治者及士大夫阶层少数人服务,“藏书楼”仅仅是属于这少数人用来收藏图书的地方,这种简单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医,即中医。中医堪称中国“国宝”,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返聘在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已经7年的徐凤玉,继续在这里不遗余力地散发着光和热。他把女儿徐桃桃、儿子徐敬业都培养成了中医,成为医院中医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冉冉之星。鲜为人知的是,这还是武当山下一个传承六代的中医医学世家。这是从心底淌出的传承故事,用岁月书写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陈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36):3-3
2006年9月.“中国名牌”颁奖仪式上.七彩云南、昆百大珠宝跻身“中国名牌”榜,这是继云烟、云腿、云子、云南红等之后云南本土的另外两大名牌产品榜上有名。这不仅是七彩云南和昆百大珠宝的自豪.也是云南珠宝人的自豪。更是云南人的自豪。至此.云南有了历史性的突破,玉石饰品行业第一次列入中国名牌目录。终于.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滇派珠宝终于杀出重围.成为了中国珠宝一个叫得响的名牌.它正大步走向中国的、世界的舞台。出尘后的“滇派珠宝”,迎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大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日开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之声”已经度过了它的初创阶段.开始步入一个成熟发展期。一年多来.“音乐之声”作为一个现象,在频率专业化改革研讨中.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同时也引发了全国广播界新一轮的频率专业化改革。在剥离了成功光环之后,再来解读“音乐之声”的改革历程.侧重评估它对传统文艺广播经验的颠覆.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朱熹说过:“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这是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我们把它借用过来,用以探讨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学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任琦 《新闻实践》2013,(3):72-77
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传媒走出去,并不是始自今日。然而2012年1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出台总署2012年“一号文件”一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并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专门订立了“走出去”的子规划;与此同时,相关的扶持配套政策也大力推出。这一系列举措透露出“走出去”在新闻出版业诸多议题中的重要地位,“走出去”已成为今天国内传媒业普遍关注的话题。个中缘由在于,只有在中国成为世界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的背景下,作为软实力的异质文化才有可能成为输入国普通百姓的关注点;也只有在与世界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互动中,中国形象的塑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中国故事的讲述才能成为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故而,中国“传媒走出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华文化,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文化交往互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为人民燃烧——记陕西凤县坪坎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田建国》(作者 人民日报记者孟西安 新华社记者边江 陕西日报记者蔡方祖 见《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7月10日第1版)这篇通讯的意义似乎不在于其自身的完美,而在于《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继焦裕禄、孔繁森之后,又报道了人民之子田建国这样优秀的党的基层干部的形象。 在生命的终程盖棺论定,古训有之。然而反观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他们生命展示的千秋大义,不绝于民族命脉,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闪射生命的光华,又非盖棺所能论定。“生命,为人民燃烧”,不仅仅是对田建国短暂一生的评价,也昭示了“为人民燃烧”的“生命”的永生。因而这一典型有着巨大的历史感召力和现实凝聚力,因为这一典型的基点与我党的宗旨是很契合的。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并非高深之论,也非创新之谈,仅仅一点实践感悟而已。然而,编者却喜欢它,喜欢它的质朴.喜欢它的真诚.更喜欢它的实用。“把感想也记下来”,看似没啥了不得的事,但却道出了媒体在“同质化”竞争中的需要解决一个大问题。新闻发展到今天,已无真正意义上的“独家”可言,这就需要记者以“独家”的眼光透析新闻事件的内涵.以深邃的思考捕捉别人所见不到的背景,这时,把稍纵即逝“感想”记下来就显得特别重要,也许会从中发掘出新的“新闻点”来,达到“言人所未言”的目的。“把感想也记下来”,也反映了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和细致。“走马观花”式的采访,“感想”从何而来?蜻蜓点水式的采访,又怎能产生激情?没有激情,哪采的“感想”,写出的新闻又怎能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