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象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抑或一篇隽永的散文,有的同学读起来声情并茂;有的同学读起来则结结巴巴、毫无美感;有的同学还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意会出诸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之物的丰富内蕴,而有的同学则漠然置之,无所反应。  相似文献   

2.
现象一:在日常敦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抑或一篇隽永的散文,有的同学读起来声情并茂;有的同学读起来则结结巴巴、毫无美感;有的同学还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意会出诸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之物的丰富内蕴.而有的同学则漠然置之,无所反应。  相似文献   

3.
学习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小说的人,多半是从读小说开始。从爱读发展到爱写。我青年时读书,不大讲规律,而且在战争环境中也无法讲规律,抓到什么读什么。在读各种小说过程中,逐渐发现有的书自己读起来兴味盎然,百读不厌;有的书尽管社会评价很高,但我读着却吃力而没兴趣。这里自然有个文化水平、文艺修养高低的问题,但久而久之,我发现也有个“性相近”的因素。读小说和读科学书籍不同。搞科学的人,不论有多么大的个性差异,只要是研究同一课题,总  相似文献   

4.
我常为自己几年的坚持终见成效而欣喜。当有的孩子捧着五花八门的《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指导大全》大读特读的时候,我却带着我的学生读儿歌,读童话,读寓言,读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读近、现代的经典作品、当代的优秀作品。当有的孩子回家埋头于《每课一练》、《形成性练习》、《单元测试ABC》的时候,我却只要求学生选做其中的几题,省下宝贵的时间让孩子们读课外书、写日记。当有的孩子对着教材中不变的命题作文冥思苦想的时候,我却正和我的学生们拟自己喜欢的作文题目……我的种种做法源自我对作文教学的两点感悟。一、…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进入中小学课堂听课,讨论成为家常便饭。有的老师上课,一有问题就讨论,似乎一节课不嚷嚷一会儿,那就落伍了,由此课堂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伪讨论,具体表现如下:一、为了讨论而讨论,价值不大有的课堂小到一个字读什么音,大到个人读文感受如何,都要讨论一番。生字不会读,查字典即可。至于读文的感受,一个人一  相似文献   

6.
生活论     
生活是一本书,人生下来就要阅读。有的人读透了,潇洒自如地过了一辈子;有的人读不透,就浑浑噩噩地过了一生。有的人生活在浪尖上,有的人生活在沙滩上;有的人生活在温室里,有的人生活在风雪中;有的人坐船,有的人拉纤……人的生活有各种境遇,有各种方式。有的人追...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以读明义”等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读”让课堂情思涌动,异彩纷呈,有的“读”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也枉然。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同样是一首清丽的小诗,抑或一篇隽永的散文,有的同学读起来声情并茂,有的同学读起来却结结巴巴;有的同学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意会出诸如“春雨”“秋日”等自然之物的丰富内蕴,有的同学却漠然置之,没有反应。这就是人们不同的语感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以读明义”等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读”让课堂情思涌动,异彩纷呈,有的“读”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也枉然。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加以剖析:案例一:《草原》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但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上,我却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有的学生拖腔十足,小和尚念经似的,为了读而读.  相似文献   

11.
一、例句导入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入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  相似文献   

12.
谢徽 《广西教育》2011,(5):59-59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及效果。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字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现象太严重,不仅影响了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读文情况。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纷纷开始评价:有的同学评价说我觉得他读得没有感情,我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有的同学评价说××同学声音太小,如果声音再大一些会更好;还有的同学会说我觉得他读某个词应该重读……那么为什么要有感情地读课文呢?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文呢?我们为什么只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课文,而不能带着那样的感情读课文呢?为什么读课文要大声,难道读整篇课文都大声,而没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声声慢》入选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其中的"乍暖还寒"之"还"读音较乱,有规范读法之必要。笔者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乍暖还寒"之"还",人教版课标教材注音为huan,注释为"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该词网上的朗诵视频,有的读为huan,有的读为hai,有的读为xuan。网上关于该词读音的讨论文章,有的主张读huan,理由是"还"在"乍暖还寒"中是动词"返还"义,并且"还"在古代  相似文献   

15.
[案例]《和时间赛跑》教学片断师:(板书课题)会读吗?试着读读。(生试读,有的会读,有的不认识“赛”字。)师:课题中有一个生字,不会读的同学想办法读会,会读的同学仔细观察,希  相似文献   

16.
现行语文教材以单元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每个单元一般安排五篇课文,分讲读课文、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在中学教学中,对这两类课文的处理并不一致。有的教师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一样上法,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自读课文;有的教师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只教讲读课文(基本篇目),自读课形同虚设;有的教师仍像过去一样进行单篇教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上述做法都违背了单元教学系统、整体、迁移的要求,离开了教材  相似文献   

17.
“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小猫,只有一个拳头的三分之一大。一只猫一个姿态:有的静坐,有的打滚;有的招手,有的拍球;有的傻站着,有的跷起一条小腿;有的匍匐不前,有的待人去抱。”这段话是景山教材第七册《八只小猫》中的片断,用了排比句式,描写了八只小瓷猫栩栩如生的不同形态。备课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这段话很有特点,应该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到语言素材库中,但并没有准备作为一个重点去处理。谁知,上课时,一个分号让我改变了教学设计,使这段话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先指名读这段话。第一个学生读时,逗号和分号后面停顿的时间一样;第二…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班主任》2011,(7):66-67
我们学校有一个自愿报名组成的读书会。大家定期围绕一些书籍交流心得,分享快乐。记得在今年三月的读书会活动中,有的老师问我:"有的教育理论书我读不懂,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读不懂就不要读!"其实这个问题也曾经是我的苦恼,我也曾经为读不懂一些高深的理论书而自卑。后来我读博  相似文献   

19.
关于<泊船瓜洲>诗中"间"字的读音,有的认为当读阴平,有的认为当读去声.两种意见,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认为读平声的,主要从诗的格律方面据理力争:而认为读去声的则主要是从意义的理解方面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20.
《海南教育》2013,(4):50-50
<正>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1.读了课题,你推想一下,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经过思考,学生推想:课文会写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结果是怎样的?2.带着以上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并在问题的相关处做上记号。——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书,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读,有的放开声音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学生都很专注,在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