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在哪儿了     
[题目]一个蓄水池装有甲、乙、丙、丁四根水管,甲、乙两管为进水管,丙、丁两管为排水管。空池时,单开甲管3小时可注满,单开乙管5小时可注满;注满水后,单开丙管4小时可将水放完,单开丁管6小时可将水放完。现在池内有1/6池水,如果按甲、丙、乙、丁、甲、丙、乙、丁……的顺序循环开各水管,并且每根水管每次都开1小时,那么多少小时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相似文献   

2.
题目:24千克水被分装在三个瓶子中.现把甲瓶的水倒一部分给乙、丙两瓶,使乙、丙两瓶的水比原来增加1倍。倒完之后.又把乙瓶的水倒一部分给甲、丙两瓶.也使甲、丙两瓶的水比瓶中已装有的增加1倍。最后.将丙瓶的水按照上面的要求倒一部分给甲.乙两瓶.这样倒了三次后.三瓶水变成了一样多。问这三个瓶子中最初各装水多少千克?  相似文献   

3.
先看下而两个例子:1.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4小时,单开丁管需要6小时。现在池内有1/6池水。如果按甲、乙、丙、丁、甲、乙……的顺序,轮流各开一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试题)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去年冬季,某地气温最低达-5℃,其中,-5℃”的正确读法是().A.负5摄氏度B.负摄氏5度C.摄氏负5度D.零下5度2.图1所示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出现的四种现象,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丙、乙、甲、丁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夏天,把湿衣服晾干B.冬天,河面上结冰C.铁块化成铁水D.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气”4.喝开水时,如果用嘴对着水面吹气,水凉得比较快,这是因为().A.凉气吹进杯内,使水变凉B.水面上的热蒸气被吹走,使水变凉C.吹气使水面上方的空…  相似文献   

5.
Ⅰ试题精选一、境空题1.质量分别为2千克和1千克的甲、乙两块铁块,它们的体积比V甲:V乙=2:1,它们的密度比ρ甲:ρ乙=。(90年黑龙江省)2.在三个同样的容器中,分别装着体积相等的水,煤油和汽油三种液体.其中的质量最小。(ρ煤油=0.8×103千克/米3;ρ汽油=0.71×103干克/米3)(91年福建省)3.一均匀长方体木块,将它分成大小两块、二者体积之比为2:1,则二者的质量之比为。密度比为。(91年广东省)4.能装0.5千克水的瓶子容积为分米3;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此瓶能装千克酒精。(92年四川省)5.冰的…  相似文献   

6.
1986年首届“华罗庚金杯赛”决赛第一试,有一道水池溢水问题:“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需要4小时,单开丁管需6小时。现在池内已有1/6池水,如果按甲、乙、丙、丁、甲、乙……的顺序,轮流各开1小时,多少时间后水会开始溢出水池?”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 1.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l小时劳动时问,则每人生产出的茶杯的价值量 ( ) A.同样大 B.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C.丙比乙大,乙比甲大 D.甲、乙、丙之间不能比较 2.甲、乙、丙三人生产同一种钢笔,一小时甲生产5支.乙生产4支.丙生产2支。假定乙的生产条件是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每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为4元.而!_仨产1支笔的生产资料价值为2元。则甲、乙、丙三八在一小时内各自获得的价值总量是 ( ) A.4元4元4元 B.5元4元2元 C.15元12元6元 D.30元24元 12元 3.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合理灵活地运用比的知识,可使一些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便于我们顺利地分析、解答有关问题。例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又晚出发20分钟,出发后1小时40分追上丙。那么甲出发后需要多少分钟才能追上乙?分析与解:这道题中自始至终讲的是甲、乙、丙三辆汽车所行时间的变化。根据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可知乙40分钟行的路程等于丙50分钟行的路程,乙、丙的时间比为T乙∶T丙=4∶5。乙、丙的速度比为V乙∶V丙=5∶4=…  相似文献   

9.
<正>题目(2015年浙江绍兴)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1∶2∶1,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5cm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端离容器底5cm),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1cm,如图1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和丙注入相同量的水,开始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5/6cm,则开始注入__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来自于数学活动。练习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扩充,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2.小组讨论,看能补充多少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补充的问题:(1)甲、乙、丙单独做,每小时各做几分之几?(2)甲、乙(或甲、丙,或乙、丙)两人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3)如果甲、乙、丙合做,1小时能做几分之几?(4)如果甲、乙先干2小时,剩下由丙独做,还要几小时?这样的练习既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时代数学学习》2005,(10):47-50
(接上期)二、团体项目试题及参考解答1.有糖果一袋分配给甲、乙、丙三人.甲、乙、丙三人依次所得的糖果数目的比是5∶4∶3.若把糖果重新分配给甲、乙、丙三人使其比依次为7∶6∶5,则其中一人比原本所得的数目多了40.求此人原本所得的糖果数目.2.已知a,b,c为三个连续奇数且b3=3375,求ac的数值.3.设在直角坐标平面上不等式|x|+|y|≤3围出的多边形的面图1积为p,求p的值.4.求72003÷100的余数.5.如果实数x,y满足方程x2+y2+3xy=35,求xy的最大值.6.在图1中,点A,B,C,D和E位于以O为圆心的一个圆上.已知∠DEO=45°,∠AOE=100°,∠ABO=50°,∠B…  相似文献   

12.
有些物理题给出了几个数据,表面上看似 乎要通过计算方可求解,其实只要挖掘题中隐 含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即可速解、巧解. 例1甲、乙两个等高的柱形容器,它们的 底面积之比是2:1,并且都装满了水,若两客 器的水面上分别浮着质全为1:3的两个木块, 则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A)2,l(B)l:3 (C)l:2(D)l:l 解析:容器等高,木块漂浮,则有:p:二几 二p水gh,所以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之 比为1:1,答案(D)正确. 例2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p二0.8 了c扩)的杯中时,从杯中滋出89酒精.若将 该金属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滋出水的 质…  相似文献   

13.
先看下面三道应用题:(1)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2)一个水池,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单开进水管,6分钟可将水池注满;单开出水管,8分钟可将满池水放完,现在打开进、出两个水管,多少分钟可将空池注  相似文献   

14.
如图1所示,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水槽,水槽长为120 cm、宽为50 cm、高为60 cm,内部有一块隔板高30 cm。现在同时打开甲、乙两个进水管,4分钟后,左侧水面正好与隔板一样高,右侧水面高为5 cm;9分钟后,右侧水面刚好与隔板一样高。如果隔板体积忽略不计,甲、乙两个进水管每分钟的注水量分别是多少?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分子式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C5H10;BC7H8O;CCH4O;DC2H4Cl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2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且有不同的结构,则甲、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质量相等的甲、乙2种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生等质量的水,则甲、乙两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一定相等;C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为原来的颜色;D氨基乙酸、苯酚钠、乙酸乙酯均既能与酸溶液反应,又能与碱溶液反应3.某有机物的水溶液,它的氧化产物甲和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16.
《湖南教育》今年第三期发表了曾庆萱、龙自范两位老师“两道小学数学习题的解析”一文,其中冰水互变一题,在图示法的基础上,可以引伸和抽象出如下两个公式: 1.若甲比乙增加几分之几是q/p(p、q∈N,且互质).则乙比甲减少q/(p+q)。也就是说,减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之分母是原分数(q/p)的分子与分母之和,分子仍是原分数的分子。  相似文献   

17.
[题目]甲、乙、丙三篮鸡蛋,甲篮鸡蛋的只数等于乙、丙两篮只数和的1/2,乙篮鸡蛋的只数等于甲、丙两篮只数和的1/3,丙篮比甲篮多20只。问三篮鸡蛋共有多少只?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学校文艺部组织部分文艺积极分子看演出,购得8张甲票,4张乙票,共计用了112元.已知甲票每张比乙票贵2元,则甲票、乙票的票价分别是().A.10元/张、8元/张B.8元/张、10元/张C.12元/张、10元/张D.10元/张、12元/张2.甲乙两同学从学校去县城,甲每小时走4km,乙每小时走6k  相似文献   

19.
物理问题是灵活多变的 .面对有些物理问题 ,同学们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而陷入困境 .因此 ,要摆脱困境就必须突破思维定势 .例 1 有甲、乙两种物质 ,质量之比为3∶1 ,吸收热量之比是 2∶1 .那么 ,它们升高的温度和比热之比分别是 (   ) .(A) 2∶3,1 0∶1   (B) 3∶2 ,1 0∶1(C) 5∶3,2∶5(D) 3∶5,5∶2解析 :依据题设条件是求其中一个物理量的比值 ,而该题则要求两个物理量之比 ,显然只在已知条件上打主意是无法求解的 .由Q =cmΔt有Δt=Qcm.因m甲∶m乙 =3∶1 ,Q甲∶Q乙 =2∶1 ,故Δt甲Δt乙=Q甲c甲 m甲·c乙 m乙Q乙=2c乙3c甲.观察上…  相似文献   

20.
解答本卷所需的一些物质密度数值: 一、填空(20分) 1.用铜做成直径分别为5厘米、7厘米、9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质量、体积加以比较得:(填“>”“=”“<”) ρ甲____ρ乙____ρ丙; m甲____m乙____m丙; V甲____V乙____V丙。 2.体积1分米~3的铁块,它的重量是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