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6,(10):37-37
为了便于分析,笔将目前地市报的本地新闻分为三类:规定的政务新闻,即当地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调研、重大工作报道等;工作报道,指本地各战线、局以及所辖县市区的会议、活动、重大工作等;“三贴近”的新闻,指受读欢迎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娱、民生新闻.等。  相似文献   

2.
3.
陈稳 《视听纵横》2005,(4):84-85
什么是社会新闻呢?在不同时期,新闻界对社会新闻的理解是不同的。十多年以前,社会新闻是指发生在社会上的新闻,确切地说,就是发生在街头巷尾、市民生活中的新闻,题材不大,社会意义也不大。随着媒体对社会新闻认识的不断深化,民众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当代社会新闻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新闻,是贴近生活、思考生活、服务生活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成为媒体在新时期改进新闻报道的一个突出的时代标志。民生新闻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  相似文献   

5.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见长的社会新闻,在新闻媒体中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众多媒体包括地市党报都把社会新闻作为吸引读着、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阵地经营。社会新闻既是党报占领和开拓读哲市场的重要武器,也是党报反映礼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更是党报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如何抓住“新闻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眼”.就是最能抓住读感动读、读看后有回味的新闻事实。会议报道中的“新闻眼”是什么?是地方党委政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战略决策,是为民众办实事谋福利的特别举措,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差别竞争,是领导独具特色的洞察力,是广大读欲知未知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的确被读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它仍属于新闻范畴,仍然起着“服务受众,教导受众”的作用,需要遵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如今的娱乐新闻常常令人真假难辨,还屡屡见到“XX更衣被偷拍”、“XX自曝有同性情结”等等格调低俗的新闻登上娱乐头条。一些娱乐新闻已变得耸人听闻、盲目审美。这便是本要说的新闻“猎奇”。指的不是搜尽天下奇闻,而是满足个人低级趣味,宣传不真实、不正当、未确定的非主流事件。娱乐新闻实在不可纵容“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世上很多事,非不能,是不为。市州报的新闻改革波兴浪涌,领导和读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便是一个明证。近年来,各级市州报对领导活动、会议和工作性的报道进一步改进,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孜孜以求,对舆论监督手段愈加娴熟的运用,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比过去放大了许多,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10.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因其对人们心理、生活乃至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而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因此自然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中,如何在同类媒体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11.
刘为民 《新闻界》2005,(2):136-136,128
体验文化和体验经济席卷全球,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活,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兴起的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描述性新新闻,记实新闻,将体验性融入新闻报道写作中。作为新闻传媒的主要工具报纸呢?随着新闻改革风起云涌,新闻报道理论,写作方式不断创新,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也有人强调新闻的客观、真实、公正性原则;新闻应以信息服务性为主要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以人为本”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民生新闻的基本精神内涵。本文从品牌价值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几方面总结,阐述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13.
王静 《今传媒》2015,(1):57-58
在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攻坚期的矛盾期阶段,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更应该明确起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准确把握新闻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实现对突发事件报道的预期效果。本文以央视品牌新闻节目《新闻1+1》为例,研究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张璎 《记者摇篮》2006,(10):31-31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一直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也能突出反映出我们对普通大众的关注程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对灾难的报道一直是遮遮掩掩,把灾害视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新闻题材,把突发事件的报道看作负面报道,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表现为:一是报道不及时,应该报道的没有报道。突发性事件的起因短时间内难以查清,部分地方政府往往要求新闻媒体“待原因查明后再做报道”,从而扼杀了报道的最佳时机。1994年11月27日,阜新艺苑歌舞厅发生火灾,烧死233人,由于几个有关政府部门对要不要报道,如何报道的意见不一致,耽误了信息发布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电视新闻中的民生新闻节目,依托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优势,以及极易被受众接受并口耳相传的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现出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可以看出,这种作用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具体说,是依托民生新闻节目独有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陈成智 《新闻传播》2006,(12):28-29
努力让党报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让党报焕发无穷活力的关键。党报新闻宣传能否做到“三贴近”。事实上不仅关系到看报人的多少,起到应有的宣传报道效果没有,而且关系到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报如何在与广电媒体、晚报(都市报)类报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海凌 《记者摇篮》2006,(11):64-64
所谓贴近性,指的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企业宣传报道工作中,贴近职工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实践者。离开这个主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也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8.
郑健 《军事记者》2004,(9):17-18
提倡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毫无疑义包括了新闻言论。新闻言论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品种和组成部分,应该像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一样“三贴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三贴近”。  相似文献   

19.
刘莹 《新闻窗》2011,(3):38-38
一名专业的新闻记者,如何才能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如何报道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价值新闻?这就需要记者在新闻的采写中要学会把握技巧,即能时刻捕捉住蕴藏在生活中的丰富题材,时刻保持住对新闻题材的敏感性,不断的求新务实,立异标新,始终坚持讲求新闻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龚莉  柏睿 《新闻前哨》2005,(2):62-62
近年来,作为主流媒体的各级党报,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将视角更多地投向普通群众的民生报道。众多的民生报道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为党报增色不少。襄樊日报也作出了大胆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