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吴宓研究的重视,完全是近几年的事,并在吴宓的中西文化观、吴宓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吴宓与《学衡》、吴宓与比较文学及其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2.
吴宓的红学研究,即是学研究,又是哲学和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化观念和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来,吴宓研究有日渐升温之势。《吴宓日记》的整理出版,为正确评价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吴宓痛恨五四新思潮提倡者的言论,常常是恶语相加,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式的批判。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不正确”做法,但并不反对新文化,也不反对引进西学,而是主张新文化建设要探本求源、融会古今中西。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吴宓视作顽固、守旧的反动文人,他的学养足以使他具有了与新派人物对话的可能,可惜的是对话没有成为现实,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吴宓"文革"漫谈录·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数年的辛勤劳作,达灿先生终于完成了《国学大师吴宓“文革”漫谈录》的写作。此书是他作为吴宓教授的小友,在“文革”蒙难期间亲聆吴宓论学谈文、品评人事的追忆。我作为吴宓老师的学生,认真拜读书稿之后,深深感到这是一部颇具文献史料价值的书,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文革”中遭难而又不屈服于压力,更没有放弃思考的铮铮铁骨的吴宓!  相似文献   

5.
《吴宓日记续编》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文献,不仅是记录个人心路历程的信史,更是从个人角度记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信史.在日记中,吴宓对于激进思潮的否定思考,启迪我们重新反思传统价值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杂花生树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12):117-117
《杂花生树》这本小书,是叶兆言发表在《收获》、《作家》上的部分同类作品的合集:《周氏兄弟》、《阅读吴宓》、《江南女子》等,共九篇文章,都是较长的读书随笔。叶兆言的"陈旧人物"系列尤其深受读者欢迎。他在读吴宓、鲁迅这样"陈旧人物"的时候,与一般读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些人物都曾在他祖父、父辈生活中出现过——叶兆言出身文化名门,祖父是叶圣陶,父亲叶至诚也是编剧和作家。文化名门之后,书读多了,事看多了,笔下就氤氲起沉静的士子气。写人记事,力求还原历史,往往发人之所不发,言人之所讳言。  相似文献   

7.
吴芳吉是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新诗”诗人,作为良师而益友的“学衡派”学者吴宓,对其在生活上进行无私的帮助和文学上细心的指导。吴芳吉应吴宓之请创办《湘君》杂志,与《学衡》“精神同”,当然“旨趣”各异,包括刊物的内容、风格、目的各有所重,且吴芳吉是《学衡》重要的撰稿人之一。以二杂志为媒介,两人进行广泛的文学交游:“矫正伪新派文学之失”;以丰硕的文学创作对“新诗”进行探讨;文学批评的“相互琢磨,斯得其正”。  相似文献   

8.
吴宓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对中西诗学的把握和践履充满了悲剧色彩,恰如海德格尔指出的那样:凡没有担当起在世界的黑夜中对终极价值追问的诗人,都称不上这个贫困时代的真正诗人。从吴宓《五十生日诗》的解读过程中,可以透过层层所谓"宿命"的表象,渐达人生的真际,极富探讨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和诗人。纵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吴宓无疑是思想上特立独行之人。拥有西学背景的他大力倡导的"文教中华"和"通才教育",极力主张中西会通的翻译观,这些教育思想在其长期的大学教学实践及其所培养的优秀人才等方面都得到了实证检验,在当代高等教育语境里同样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美中一段文史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历史上的阿卡迪奥之争是美国诗人朗费罗《伊凡吉琳》和中国学者吴宓《沧桑艳传奇》的创作之源,本文试图从接受与影响研究、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和文化研究来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因缘关系,并说明向往和平,反对战争和外来入侵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是形成这一因缘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集版本作了全面的考察,将其全集的两个版本系统的所有本子都进行了罗列分析,指出了它们之间的渊源、差异和优劣,并对这两个版本系统以外的全集本子和选本.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金学”研究成果斐然,然而其小说版本却一直模糊不清。由于金庸小说版本众多,情况复杂,需要仔细梳理辨析。金庸小说的旧版分为正版与盗版两大类,正版又分为旧版连载版和旧版书本版。旧版书本版分为“三育”系统和“邝拾记”系统。盗版则比较混乱,所盗不仅含“旧版连载版”和“旧版书本版”,甚至永明出版社同时盗取两个版本的内容。为打击盗版,“邝拾记”又推出了普及本和单行本(合订本),此外,出于利益考虑,“邝拾记”也出版过盗版书。由于盗版猖獗,在进行金庸小说研究时,旧版连载版与时人记述应是最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今存宋代儒家经书版本实物看,宋代经书版本的文本类型,大体可分为白文本、经注本、单疏本、注疏合刻本四类,其中经注本又可划分为单经注本、经注附释文本及重言重意本三类;注疏合刻本又可分为不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与附释文注疏合刻本两类。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旧闻证误》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5.
《史记》徐广注保留了六朝及六朝以前大量的《史记》异本的文献材料,这不仅对我们了解《史记》的原始风貌,流传情况,异本产生原因有重要的帮助,而且也为我们考证今本《史记》讹误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明史》系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等撰写的一部在美国有相当影响的著作。它初版于1955年,此后屡次修订再版,至1991年共出版了八版。1987年1月和1998年5月商务印书馆分别翻译出版了该书1974年第五版和1991年第八版。第八版比第五版在全书章节、内容等方面上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赵氏孤儿》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重要曲目,主要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两个版本在曲目结构、曲文内容和曲文思想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既是元明两代不同社会思想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身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校勘之难,一是参校本太多,有早期抄本10余种,摆印本及近数十年来出版的校勘注释本更是难以选择;二是重要的参校本多是几经过录的抄本,衍讹谬误比比皆是,略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新的错误。故每一个校勘者都应该谨遵追真求是的原则,杜绝或减少因自己的不慎而给原著带来不该发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徐仙翰藻》是保留下来的关于元代二徐真人信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挖掘史料,对《徐仙翰藻》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源流、基本思想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细致的探索,认为《徐仙翰藻》是众人合作的结果,1305年前后陈梦根将其汇编成书;该书有元手抄本、明刊本、现代点校本三种不同版本;《徐仙翰藻》的基本思想是"济生渡死,辅正除邪"。  相似文献   

20.
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的抄写款式等外部特征出发,发现春草堂藏抄本特征契合于嘉庆十六年东观阁本,并通过考辨两者之间存在三十几例"异文"完全重合的事实,论证春草堂藏抄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廓清春草堂藏本并非源于某一种脂本,也不属于程甲、乙本。同时,通过异文比勘发现庚辰等脂本并非近于程高本,而是更近于东观阁本。即东观阁本系列与脂本有着更亲缘的嬗递关系。否证了所谓春草堂藏本"这个本子的底本也有可能是程甲、乙本和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很有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之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