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新课标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强调通过课程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实施新课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学习与认识新课标四个学习方面之一"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方法,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念与达成至关重要的载体之一。偏重运动技能的传统教学几乎不考虑学生的"运动参与"。认为"运动参与"可有可无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小学生天生好玩好动,动起来很自然。由于缺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能力为主要目标。体育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上动起来进行备种身体练习,尤其要增加学生参与较为剧烈活动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为主体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及实施作了初步的理论设想,旨在顺应我国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西师大科技学院体育健康课程的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本院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提出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观和体育教学中的思考和建议,为同类院校进行"体现人性化教学课程改革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江明 《成才之路》2012,(35):85-86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应运而生,其主要体现终身教育及全面育人的体育教学观念,更突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和个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本文通过对本地实施体育模块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新课标的顺利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新课标"运动技术"的深层理解1.淡化竞技技术教学体系而不是淡化技术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  相似文献   

8.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生自我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评价体系的变革,学生自我评价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主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为指导,着重对学生自我评价应遵循的原则、评价的内容、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图为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确定评价标准,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为此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重新审视体育功能的基础上,发现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及体质存在"先天不足"和"后天无补"现象,对比国外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状况,提出中小学应注重体育课程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大学生健康体质需求、健身需求及"终身体育"形成的需求,探讨"体育健康人生"课程纳入高校普修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丁凤良 《考试周刊》2014,(49):17-17
<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五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目标更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要真正落实全新的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针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创造之本.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体育"与"健康"合而为一,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道德品质和体育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关键要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诸种因素,处理好培养学生体能、运动技能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活动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为体育课程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各方面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的观念、方式、内容及合理的评价顺序几个方面,谈论在新课标下如何合理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健康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同一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各异,运动技术水平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达成"运动参与、  相似文献   

16.
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优点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改革,此课程融入健康教育为主的有关内容。着重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几年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讨论自2001年实施该课程以来所具有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的小学体育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为教学的最终目标的变化。现代小学体育教学转型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成为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1]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很多体育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只是单纯的教学,或者进行体育竞技,没有严格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该思考这些问题,并加以改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第一"的体育学习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构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模式的依据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代教育理论关于教学模式的信息处理、个人发展、社会相互作用及行为教学等教育模式理论。构建新教学模式应当遵循继承与发展性、主体性与健身性、创造性与多样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健康第一”是当前社会时代下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体育课程和健康课程长期以来的课程目标取向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与增强体质、运动技能学习、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学习评价体系及与该课程本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如何理解“健康第一”主流价值取向和如何在体育课程实施中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理解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陈述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和当前中学生的健康状况。文章结合一些理论观点,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有效的促进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中应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等。以期为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