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袁枚是清代文学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他的生平也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笔者所撰之《袁枚年谱新编》,尝试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与创新。年谱以追索谱主著述尽可能早的文本并将其作为年谱编纂基础文献的方式,为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了新的尝试。同时,年谱亦未局限于袁枚的作家身份,而是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今选取袁枚辞官之乾隆十三年(1748)这一段谱文,以为示例。  相似文献   

2.
袁枚倡导的性灵说主张诗表性情,认为诗歌是发展、变化的,批判了当时具有复古色彩的考据学,影响了一代诗风。袁枚的创新论源于性情说,注重个人性情独特的表现,注重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主张在继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3.
袁枚倡导的性灵说主张诗表性情,认为诗歌是发展、变化的,批判了当时具有复古色彩的考据学,影响了一代诗风。袁枚的创新论源于性情说,注重个人性情独特的表现,注重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主张在继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4.
袁枚是性灵理论的集大成者.其"性灵说"的内涵包括诗人的真情论、个性论和诗才论.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其诗才论:笔性灵与笔性笨,天籁与人巧,学古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教学论著述层出不穷,但很多教学论著述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值得商榷。一方面,有些教学论著述了无新意,虽以"新编"或"新论"为名,却不过是在既有的教学论教材框架内的修修补补;另一方面,一些中西杂陈而成的教学论著述虽有所谓的全球视野,但少见著者个性化的教学思考,缺乏真情的流露,读之不畅,味同嚼醋。《广义教学论》(刘庆昌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则不然。《广义教学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论教科书,而是作者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于《书坊刻诗话》中,指袁枚《随园诗话》中所言与画家童钰的生死交谊为诬。然而章氏于袁枚不同,文集中除此之外,绝无提及童钰处;袁枚诗文则有多篇纪念童钰,感情深挚,细节分明,不似章氏于事情多推断、猜测之词。就交往而论,章氏与童钰为同乡,但生平绝少交集,其知童钰,惟赖史家邵晋涵;袁枚戚友多人与童钰交往密切,童钰去世前八年,且有信致袁枚。就性情、志趣论,章氏与自然、诗歌、绘画无缘,经世思想浓重,保守自大;袁、童泽均爱梅、爱诗,性情恬淡、放达,可谓志趣相投。章氏因忌妒敌视袁枚,指袁枚伪造故实,实则是他自己昧于事实而妄言。章氏力倡“史德”之说,此处可谓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7.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主张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可贵的是,袁枚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抒情诗创作“以真达情”的特色,就是性灵说的一个表现。“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袁枚《答曾南村论诗》中有句云:“提笔先须问性情”。在袁枚的诗文论述中,“性情”与“情”是基本同义的。“提笔先须问性情”,首先肯定的是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在袁枚眼中,抒情是创作的根本目的,真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  相似文献   

8.
名人书趣     
王夫之以书为女儿的“嫁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述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在猜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会给他女儿办点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袁枚“吃书”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时珍“啃书”李时珍从小跟父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时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  相似文献   

9.
名人与书拾趣韩长代王夫之“嫁书”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达224卷之多,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他大女儿出嫁时,陪送的嫁妆是一箱书稿。他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袁枚“吃书”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相似文献   

10.
洪深是中国早期电影拓荒者之一,不仅在戏剧与电影剧本创作方面成绩显著,他的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著述在中国电影理论史上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洪深30年代的电影批评文章,以眼光敏锐、视野开阔、政治倾向鲜明和分析科学缜密见长,对左翼电影的兴起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的四部电影理论著述既体现了学者型理论著述的特点,同时又通俗易懂,具有指导创作实践的实用价值。这些著作,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了我国现代电影剧作论和表演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纳分析了著述引文常见的问题,并总结提出了著述引文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无论作者、编辑、读者,都知道著述中的引文是难以避免的,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者对待引文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其科学道德和治学态度严谨与否。我们从公开揭露的或在出版界传说的少数作者种种不道德的丑闻,诸如剽窃、抄袭等事件可以看出,他们  相似文献   

12.
对鲁迅的语文课程论思想,历来鲜有人研究。论文对散见于鲁迅著述的语文课程论思想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深度挖掘了鲁迅的语文课程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般的道德文章论,也比单纯的才性论多了一层天人之辨的内涵,是站在讲明大道的学术高度上的深思。其文德论大体包括"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和"立言为公"三个方面。既要发挥著述者个体的天性,又要努力以天下为公为学术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公私、天人之统一才是章学诚论文德、论学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等重要文献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若干.兹再集中公布袁枚集外诗51首,并略加考释,以推动袁枚研究的发展.这些集外诗可以增加我们对袁枚隐居生活与人际交往的了解,加深对袁枚思想的认识,并体会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是十分可贵的资料,弥足珍视.  相似文献   

15.
二百年来,袁枚一直是以诗和诗论传名的。由于官场运气和自己的爱好偏向等种种原因,他的名字未能荣进大臣传而列入《文苑传》了。但是,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短短六年的地方官生涯中,他在经济、吏治领域内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从这些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时代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思想先进的人物头脑中所引起的观念的变化。也可以发现袁枚之所以能在文学上能提出那么多新观点的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外,亦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兹再公布一组袁枚集外诗,以弥补《袁枚全集》的不足,并作为笔者正在编校的《袁枚全集新编》的部分增添内容征求读者意见,以推动袁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清代戏曲家张坚一生著述颇丰,尤以《玉燕堂四种曲》知名当世。然而后代岁月流转,资料湮没,人们只知其曲而不知其人。今裒辑资料成张坚传记及年谱简编,以期为治曲考古之助。其间对于张坚生平事迹、家世背景、与鄂尔泰之因缘、与袁枚和杨潮观等人之交往一一考索,于张坚一生际遇及心态演变也做了相应描述。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古代独特的诗学批评文体,论诗诗肇始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与以诗论事(人),经过汉魏六朝的酝酿,至唐代杜甫首创用完整的诗篇来论诗,其代表作为《戏为六绝句》。宋金时元好问以《论诗三十首》将杜甫开创的论诗诗推向高峰。明清以降,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成熟,出现了袁宏道、钟惺、钱谦益、王士祯、沈德潜、厉鹗、袁枚、龚自珍,以及一批女性论诗诗作者。他们各骋才情,名作迭出,使得这种特殊的诗体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尤其是论诗词、论诗曲,以及论词诗、论曲曲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论诗诗体制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戴逵的<竹林七贤论>两卷是研究"竹林七贤"的一部专门著述,其中不仅保留了大量关于"竹林七贤"的原始文献,也对"竹林七贤"的精神实质加以准确的揭示和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学界对此书一直未予应有的关注.综合戴逵<竹林七贤论>与孙盛<魏氏春秋>关于"竹林七贤"的著述情况来看,<竹林七贤论>应是最早的关于"竹林七贤"的专门著述,其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均应高于<魏氏春秋>.由于<竹林七贤论>的缺佚情况较为严重,该书全貌已无由观览.但从现存佚文的细致论析中,仍然可以看出戴逵对"竹林七贤"精神实质的精当评价.戴逵评价嵇、阮诸贤时不仅以事实为依据,力求可信,而且对七贤有褒有贬,公正客观,特别是能透过表象,把握精神实质.这些应是戴逵<竹林七贤论>具有重要事实依据和思想深刻性的重要体现,由此也确立了戴逵及其<竹林七贤论>不容忽视的学术地位和价值.戴逵还曾指出竹林之放达是"有疾而颦",这不仅是阮籍、嵇康辞世百年之后的相知之言,也是最早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魏晋风度精神实质的不易之论.  相似文献   

20.
父子对句     
袁枚的儿子叫袁桐,他和袁枚一样聪明。在袁枚的熏陶下,袁桐也喜欢读书写诗。一年重阳,袁枚带着儿子登高,一路上,两人赏景摘花,不觉到了山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